《秋实杯》讲课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1

《秋实杯》讲课有感

李东鑫

黑龙江省桦川县第一中学

摘要:本人是桦川县第一中学的一名生物教师。近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秋实杯》,收获很多。我是很愿意参加这样形式的赛课的,6年中参加了五次这样的活动。唯一一次没有参加是因为同事要准备一些证件。有些时候平时的讲课会使自己懒惰,只有通过活动才能激发自己的全部灵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能像这样重视,那么自己的课就会越来越好。现将自己从决定参加到最后总结的过程汇报如下,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大家提供一点点的参考。

先说报名阶段,其实也就是走个过场。学校大概每年十一月份左右的时候都会安排《秋实杯》的报名,而组内也是知道我要讲的,所以一般都会让我去讲课。在大家的信任和谦让之下,我感觉压力真的很大。这不是我一个人在讲课,而是集合全组之力。最后在课上展示的也是我们生物组,并非我个人。其实说实话,还不如代表个人呢,压力能适当小一点。别人会通过你的讲课来评价你们全组,所以更感觉不能小觑。尤其是目前还涉及到选科,生物是属于被选择的学科之一。讲课的成果直接影响到本校老师对生物组的整体评价,这种风评也势必会传递到家长和学生那里,最终对选科有一定的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要力争获得更好的分数,更高的名次。

经过了非常谨慎的思考之后,就是准备阶段。其实对于老师来说,尤其是我已经讲了十多年的老师来说,很多课其实都准备过。但是这个时候也是很苦恼的,还不如什么都不会,赶上什么算什么好了。会的多了反而会因为挑花眼了而无从选择,这样下去会耽误时间的。其实仔细思考一下,讲任何一节课都是有利有弊。每一节课有每一节课的精彩,每一节课也有每一节课的无奈。所以就选择了一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而实际上这节课是不好讲的,我先利用时间整体出个框架,然后在框架里加血和肉。因为这节教材有改动(我们已经换了新教材,然后也将实行新高考),所以有很多新东西出现。对于讲了很多年老高考教材的我来说,还是有很多难度的。如果一次没讲过还好,也不会感觉有些东西难讲。我因为得把以前旧的知识遗弃,所以还是有些困难的,也怕有思维定式,就按以前的思路来讲,最后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我随时准备放弃这节课,因为准备时间还有十天,这个时候还是有换的可能性的。即使是有退路,我也要拿出最好的状态来准备。

因此我观看很多视频,不仅限于生物相关的视频。我甚至去看很多的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去美食视频找灵感。没想到灵感还真的迸发出来了,就在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我想到了吃饭对于我们的意义,从生物学角度上来说。吃饭是为了获取食物中的化学能,然后我们会将食物中的能源物质分解掉,利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来合成ATP(腺苷三磷酸,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结构简式A-P~P~P),这其实就是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这样就把吃和呼吸联系起来了。所以我先选取了美食的视频播放给学生们,大家观看视频会获得美的享受。然后我进行设问,我们吃饭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们有的会答,不吃会饿。也有的学生会想起来,我们消化吸收的葡萄糖是能源物质。然后我会进一步的提问,如果我说吃饭是为了呼吸你们信么?学生一定会觉得一头雾水,不懂生物的其他老师也是。他们一直觉得呼吸是吸气呼吸,和吃饭根本是不挨边的,怎么会吃饭是为了呼吸呢?我适时进行回答,呼吸可不是吸气呼吸那么简单,到底什么是呼吸,它对我们又有哪些意义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学习今天的课程,然后我把标题写出来《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这样的话,学生和听课老师都会很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这样一个好的引入课程的方式就设计完成了。

然后我设计和很多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强化知识,学会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从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来说明,为什么线粒体的结构适合有氧呼吸?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落实生物核心素养,因为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然后我会穿插一些生活中的知识来让学生获得一些技能,知道学习是有利于以后入社会后的能力的。这样学生就更愿意学习了。比如对比脂肪(fat)和蛋白质(protein)的化学结构和原子组成。知道脂肪氧化分解需要更多的氧气,这样我们在农业中播种油料作物的种子的时候要浅播,不然的话就为因为氧气不足而不能萌发,失去了意义。还有在寒冷的环境下我们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和不自主的颤栗。我给学生们看一个关于体温调节的视频,而且也知道我们体温的来源是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热能。这样记忆很深刻的同时,也知道热能也并不是全无用处。最后我用希沃白板设计了一个把学生画的图像投屏到大屏幕上的环节,最后检查学生们学的好坏的阶段又设计了一个游戏,然学生有真主动的学习状态。设计完成之后进行了许多试讲,用的班级有1班2班和9班,一次次的在大家的帮助下逐步完善。

最后讲课的那一天,就是把平时设计的内容展示出来。个人觉得展示的很好,最后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很感谢这个过程,给了我很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