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

张月华

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   山东省淄博市   255100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很强的行为指导作用,因此其教学活动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知识素养的培育,还应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课程知识创设教学情境,既可以使学生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又能够拉近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应加以重视和应用教学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情境;探讨

引言: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教学更具趣味性和生动性,更加契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如今,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育人作用逐渐突显。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者将情境教学法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进一步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针对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这一论点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重量轻质

有效的教学情境应与学生实际情况以及课程内容相符,但在当前的情境设计中,为了突显“情境”,部分教师会堆积大量素材,在课堂上拼凑不同的情境,导致教学内容空洞,道德与法治课堂显得杂乱无章,学生被各种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却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关注,影响了学习效率。也有部分教师在选择素材上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教学情境晦涩难懂,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情境的创设应遵循适当性原则,并要保证质量,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情境素材,这样才能够发挥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单一

教学设计方案决定了教学活动方向,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师要遵守科学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同时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创新。但从目前来看,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不足,缺乏创新理念的融入,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而有部分教师习惯利用学校下发的共享教案,或者沿袭传统教学方式,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标进行改进与完善。还有部分教师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优势,为了节省备课时间和精力,通常会直接搬用网络上现成的教案或者微课视频,没有对其进行调整,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存在偏差。

(三)授课方式不灵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受到重视,核心素养教学总目标逐渐建立起来。但部分教师缺乏相关观念,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授课,教学方式单一固化。有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语言讲述,习惯利用灌输教学形式,并没有遵循教学指导的适度性,导致整个课堂缺少互动,缺乏灵活性。另外,部分教师虽然加入了课程改革行列,逐渐开始利用新的教学技术及教学模式,但受到教学能力、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发挥出较好的效果。如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单纯地播放电子课件、PPT,其内容与教材中的内容大同小异,只是将教材中的知识照搬到电子课件上,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四)教学评价不受重视

教学评价是一个发现问题、自我反思的过程,科学的评价结果可以客观地体现出教学效率,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并不断改进。但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缺乏评价环节,部分教师没有设置长期的评价计划,只是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能力素养发展的关注少之又少。另外,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机会较少。一方面,教师过于关注自身的主导性,通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开展教学活动,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缺乏表达自我的机会,也导致教师无法了解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学生没有进行自我评价,缺乏自我反思环节,部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正确总结每一节课中学习的成果和不足,导致学生难以针对自身不足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3]。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力量

配置优质教师,增强课程改革的人才力量,是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首先,学校应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定期向教师传授新型教育理论,更新教师思想,同时要通过实践训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保证教师无论在教学探究中还是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够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与改进,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其次,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情境的创设能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优势。最后,提升教师的自觉性,使教师树立自主研学精神,积极深入新课改中,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现代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思想境界,并不断借鉴优秀经验,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以及本班级学生的发展趋势进行改进与完善,创建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会受个人经验、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认知偏差,尤其面对抽象的理论,他们往往难以牢固把握和深入理解知识内涵。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是生活的产物,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结合这些因素,教师需选用贴近学生实际经验、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资源,促使道德与法治知识生活化、社会化,形成一个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获取真实体验,不断将知识内化,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小学生对直观事物更为感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促进知识形象化,创建直观情境。在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收集图片、视频等趣味素材,借助多媒体将这些资源展现出来,创设直观情境为课堂添加色彩。

(四)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问环节十分重要,通过有效的提问互动,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能够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和锻炼思维能力。但在以往的提问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一方面,部分学生不愿主动回答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问题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课堂提问效果不佳。教师需要转变这一现状,创设能够吸引学生回答兴趣的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喜欢听有趣的小故事,教师应抓住这一特征,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创设故事情境。故事情境既要保证故事的趣味性,又要保证故事内容符合教学需求。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口述、播放动画视频、角色扮演等,教师可结合课堂时间安排、故事内容以及学生需求合理选择,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六)完善教学评价

第一,要丰富评价内容。情境教学是素质教育下的产物,强调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因此教学评价应对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道德素养、法治观念等进行综合性评价,摒弃以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为标准的评价形式。第二,学校要做好对教师的评价工作。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效,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价教师课程改革效果,了解教师数对新理论的应用意识,促进教师更新思想。第三,要注重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给予学生提议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并提出意见,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活动情境的创设,增加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可促进教学目标快速实现。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音乐情境等方式,创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水平,多方面锻炼学生,落实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顾丽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01):69-70.

[2]黄楚茵.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情境教学创设[J].新教育,2022(20):21-23.

[3]张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