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第三小学
在一年年重复的教学中,因为缺乏深度思考,我们在不经意间会迷失方向,摸不准自己的缺失的“脉”。因此,我们虽然很努力,努力地拿着搜索到的优秀教案照本宣科,努力地上课,努力地批改作业,努力地辅优补差,但功夫却没有用到刀刃上,事半而功倍。课堂上关注更多的是自己有没有实施完教案,当别人的一个课时自己完不成时,最常见的归因就是学生不如人家的好。至于怎样才能挠准课堂的“痒”,设计好一节合格的课,让学生学的更轻松,让自己的学生能如“人家的”一样好,每个单元教材背后所隐藏的联系,每篇教案后面所指向的目标,每个教学环节设计的初衷,每一节课上学生所应该得到的能力培养,都没有真正成系统地出现在考虑范围内。所有的课堂,各个级段的能力培养序列,每一单元的各篇课文之间,每一篇课文的各个教学环节之间,都是零散的,没有系统的目标,没有指向。那么,怎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合理,能够挠准学生学习的“痒”呢?
首先,教学设计要有全局观。没有全局观的教学设计是孤立的,低效的。只有了解了教材编排整体的内在联系,我们在教学时才会有明确的目标,知道在每一阶段应该将教学落实到哪一个点上。
在分析教材定位教学目标时,不能再只局限于一篇课文,一节课。要从整个小学六个学年整体考虑,了解每一个学年、学期教材编排的意图,知道每一个学期教材的侧重点以及它在整个小学学习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比如古文类课文的教学,一二年级孩子们先接触的是最通俗易懂的古诗词,读通、读准,初步感知情感内容即可。而三年级开始就有了小古文的加入。此时读小古文,做到读通读准,并能在诵读时猜猜意思,在老师的指导下逐句学,大致读懂就可以了。到了四年级,则可以尝试指导用方法去读懂,比如看注释、结合插图、联系前后文或者学过的古文语句等。而五六年级则可以在此基础上放的更开些,可以让学生尝试更难的读准节奏,尝试自己标出节奏。再如把句子写具体的学习,从一年级的写短语开始要求孩子们掌握抓住事物的一个特点表达,比如()的森林,再慢慢地增加要求,加上量词、地点等,缓慢提高要求,逐渐学会写一句完整、具体的话。到了三上,《父亲、树林和鸟》中就开始学习连用两个修饰词的表达方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只有立足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编排意图,才能更好地确定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教学目标。做到准确、系统,真正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进行课时划分时要准确。在课时的划分时要关注内容相对的独立性,比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不能简单地根据文章内容的篇幅确定先教1、2两个自然段,将第3自然的教学段划分到第二课时。这样一来,盘古开天地的经过部分就被切分在两个课时,同一方面的教学内容被分开后就失去了独立性,影响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学习的完整感知,也会影响学生对内容划分的正确认知。而不同的切入点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比如《父亲、树林和鸟》一文,可以按照课文中事件的发展顺序,在第一课时安排学习字词、梳理大意、熟悉课文画出描写父亲语言、神态、动作的词,然后重点学习一句连用修饰词手法的句子,学习写法;第二课时安排品读文句,从语句中感悟父亲的懂鸟、爱鸟。也可以从人物品读入手,第一课时在完成生字词学习和课文大意梳理后,先安排学习描写父亲的语句,学习连用修饰词描写的手法,品悟人物品质;第二课时品读描写“我”的语句,学习对比写法,在对比中深化对父亲人物的理解,并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去描写一个场景:运用对比写出我和父亲不同表现。如果能再运用多个修饰语连用写出我和父亲的不同表现,就更好。
第三,教学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样样都想要,只能是平均用力,看起来是面面俱到,其实是处处蜻蜓点水不落实。
在字词教学时,要对本课的字词进行筛选,结合课文特点以及容易读错音或者容易写错形的字词,提炼出重点进行教学。学课文时要品读的,可设计随文识字,比如二下《雷雨》中“垂”的教学,就可以结合文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进行学习,既了解了字形,又能入情入境地学懂字义,还能在此基础上理解蜘蛛当时的慌张和雷雨来临前的压抑。随文学不到的,如专有名词、物件等可安排先学,比如五下《两茎灯草》中的“两茎、灯草、监生、诸亲六眷”。也可以在字词学习时先初步理解,在品读中具体理解,最后在运用中理解。比如四下《鱼游到了纸上》中的“一丝不苟”,就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需要进行字理教学的,每篇课文可选择一、两个比较形象生动的,学生容易接受的进行教学,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同时也能很好地理解字义。比如三下《漏》中,“漏”字字形比较复杂,字义也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同时也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将它作为一个字词教学的重点,既符合学生学习生字的需要,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冲淡了应该要落实的字词的时间份额。
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关注每个单元的整体核心目标,并准确分析整个单元课文在同一个核心目标下的个体差异,找准每一篇课文的核心目标,在此基础上在根据文本特点有针对地落实一两个常规目标就可。比如五上第三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虽然三年级下册已经接触过复述,但本单元的复述关键词是“创造性”。基于这一点,第一篇课文《猎人海力布》的核心目标可以设定为“改变人称复述”;第二篇课文《牛郎织女(一)》的核心目标可以设定为“改变详略复述”;第三篇课文《牛郎织女(二)》的核心目标可以设定为“配图简要复述”。三个故事,三种方式,每课一个
训练点,落实一种复述方法,比每个方法天天教却流于形式要有效的多,学生学的也会轻松明确的多,他们能在一次次的学习中感受到区别,清楚地看见自己进步的脚印,进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自动力,向教是为了不教无限靠拢。
第四,教学评价要到位。我们的教学评价要能起到点拨的效果,要评到点子上,要能对学生起到引领的效果。比如,当学生朗读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评价告诉他们语气、语速、音量的变化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情感:“你快乐时会怎么说话?这里如果读的快一些会更好,你试试。”而不是笼统地说:“我没有从你的朗读里听到高兴,谁会?”在练笔评价时,更是如此,此时的评价就是一种练习后的再指导。在学生练笔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通过巡视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在交流中展示出来,通过集体交流评价是否体现了练笔要求来落实形式的训练。当然,除了关注练笔要求的落实,还要关注语句表达的正确。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应通过指导语句的修改,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想法表达的更为贴切。
当然,想要做好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绝不是这简短的篇幅所能概括的。想要挠准每一节课堂的“痒”,还需要做到很多很多,比如关注不同体裁间的教学设计要注意的区别,每个教学环节所预设的目标应该怎样才能做到落实等等。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探索,总会离目标越来越近的。只要我们牢记:真正的课堂不是老师上的顺,而是出现问题后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提升。那么,我们的课堂总会越上越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