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渗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渗透研究

姓名:缪孝儒

单位:梅州市五华县周江中学  邮编:514457

摘要:学习初中历史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塑造有着积极意义,以新课改为导向,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在为学生讲解学科知识的同时,借助恰当的手段融入中华民族精神,借此使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及责任感。因此教师需围绕学生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深挖教材中有关民族精神的内容,借此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渗透进行研究,借此使学生塑造正确三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中华民族精神;渗透策略

前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经悠久的历史长河产生的具有本民族特征、完美展现民族精神风貌的意识与品质,同时也是推动民族不断进步的精神财富,且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展现传统文化的依据,是中华民族文明及智慧的表现,而初中历史包含众多人文精神及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重要场所,同时其肩负着塑造学生民族精神的使命。

一、营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民族情怀

民族精神是助力人类长远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推动青少年良好成长的教育元素,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积极为学生营造出优质的教学情境,且借助不同角度、层次、方面强化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优秀品质,从而做到加强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进一步使初中历史教学发挥出最大化价值。

以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例,教师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时,可将中华民族精神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为此教师可在正式授课前,为学生播放与长征有关的纪录片或图片,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树立民族精神。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可在相应时间为学生展现视频素材,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探索:此素材代表哪个阶段的哪一历史事件?在学生探索的环节中,教师可为其播放与之对应的背景音乐,借此使学生处在有着较高真实度,同时又有如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中。在学生独立研究完成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播放第二段视频,例如:红军长征的诱因、行进过程中的英雄事迹、遵义会议的转折点等。在小组交流环节,教师应恰当融入进去,且指导学生把新掌握的知识及探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借助文字记录下来。并且在此环节中,教师不应过度干涉学生使用的探究手段及探究内容,在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时也不能以批评的语态进行指出。且在合作探究结束后,教师还需引导各小组将研究成果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随后组织学生深入挖掘此部分知识包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加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民族精神与情怀[1]

二、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加强学生民族精神

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时期,这时的学生已拥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其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模式选取自身感兴趣的知识并展开深入研究。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时应积极借助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搭建知识体系的环节中,提升自身民族精神。

以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教师在授课之前,可把本堂课重要知识点及蕴含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以文字、视频及图片的模式传输到班级学习交流群中,使学生根据这些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将“一带一路”相关知识有机融合,借助比较的方式了解我国历史,从而提高自身爱国情怀。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探索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及包含的民族精神,并要求学生借助各种形式的方法将比较成果展现出来。在成果展现完成后,教师还可创设几个与民族精神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随后,教师应根据现阶段“一带一路”发展渠道,帮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在国际的经济及政治地位,借此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及民族精神[2]

三、丰富教学渠道,强化学生民族精神

初中历史科目同其他科目相比在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此科目涉及众多真实历史事件,其中多数历史素材连接古今,对其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突破空间的禁锢,从中获取更多知识。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使教学渠道得以延伸,借助多角度使学生认识、了解、感受历史,从而使其建立正确的民族观念,进一步具备良好三观。

例如,在讲解完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后,教师可举办“抗日战争知识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需充分了解全班学生的综合能力,随后按照学生各能力水平,坚持平均分配的理念,将学生均匀分成若干小组。随后,教师将活动任务分发到各小组成员手中,如“抗日战争英雄事迹”“抗日战争代表性人物”“抗日战争代表性战役”等,并引导各小组成员按照自身优势进行相应工作的开展,在活动结束后,要求各小组选派成员进行成果展示,并找出其中包含的民族精神。随后,教师按照小组合作、研究成果与主题的切合程度,对各小组展开评价。最后,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打破分数的禁锢,对自身感兴趣或想要了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根据自身所思所想展开二次分析,并鼓励学生将爱国精神借助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强化自身的知识积累量,扩宽历史学科知识面,进一步加强民族精神

[3]

四、充分融入民族精神,完善评价体系

初中生在其成长及学习环节中,会因家长的教育理念及管理方式、自身发展需求及性格特征、家庭教育资源及社会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产生较大差异,此类差异将在极大氛围内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还需借助多元化评价体系,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及指导,借此使其符合现阶段各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引导学生掌握民族精神的真正价值,从而提高其爱国精神,进一步塑造正确三观。

例如,对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且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不但要对其进行关心、尊重、帮助,同时需随时关注此层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在对此类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评价环节中,教师应与其一同研究阻碍历史学习的关键因素,并按照该学生的真实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帮助其逐步养成优秀学习习惯,在增强初中历史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对历史的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及民族精神。而对于基础知识扎实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在对该类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对其制定出更高要求,引导其探索更具深度的问题并发现其中包含的民族精神,从而达成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目标。

结论:由此可知,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华民族精神,就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同时借助多种优秀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民族精神。同时,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将中华民族精神有效融入到教学内容的讲解中,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相应理论知识,还可使学生具有正确三观,掌握爱国的真正意义,从而为使祖国发展得越来越好积极进取,努力学习,更好地肩负起自身使命。

参考文献:

[1]丁焕平.民族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7):149-150.

[2]黄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J].启迪与智慧(中),2020(07):86.

[3]王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鲁东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