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间故事课程资源建设,提升对课程资源的敏感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加强民间故事课程资源建设,提升对课程资源的敏感性

张晓芬

无锡市长安中心幼儿园(实验园)   214177

文章摘要

课程资源开发运用的能力与教师的教育意识有着密切的关联,正因为课程开展中要具备的儿童意识、资源意识、课程意识、质量意识,促使教师把教师资源、教材资源、幼儿资源、社会资源等各类资源有效的整合升级,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民间故事   课程资源    敏感性

正文:

新课改趋势下,课程革新格外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多路径开发与运用幼儿教育资源,就是找寻一切有可能渗透进幼儿教育的资源,把民间故事引入幼儿园课程,丰富和拓展了课程范围,通过对幼儿喜欢的民间故事的学习、游戏、表演、环境的浸润,与幼儿周边环境产生链接,挖掘以儿童为中心的人力、活动、社区、建筑等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幼儿的道德认知等的资源要素。在把握幼儿园民间故事游戏活动内涵的基础上,探索幼儿园民间故事游戏活动课程资源科学筛选、创造性开发、有效利用的途径与方法。形成幼儿园丰富的课程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民间故事的课程价值分析

1.线索简单明了。          

民间故事起源于劳动人民的代代相传,这个明显的特征则是线索单一、简单。比如《西游记》这篇文章的线索则是:唐三藏带着三个徒弟历经艰难险阻,最终获得成功,这一内容彰显了勇敢、善良等品质,这一特征正好贴合儿童阅读的所需[1]

2.情节类似重复。

民间故事在情节当中具备经典化的特征。比如蒋军晶教师在归纳《文成公主进藏》文章特征时曾经讲过:民间故事就是这样,有诸多其实是有“模板”的,是有规律的,其模板则是“动物来说话,公主来伸手,神奇持续久”。这种种类化的情节为幼儿模仿带来了较好的范本,在模仿当中有内化,在内化当中实现语言表达,从而提高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

3.想象诗意丰富。

有人讲:“神奇,儿童心灵的真实。”民间故事当中经常产生超能力的人、人格化的物、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器具。文成公主剪一把羊毛就能铺平沼泽,找一段树干就能飞跃滚滚波涛,公主可以背一座山,她的秀发可以让树木生长,这些充满神奇色彩的形象,使幼儿沉迷其中,由于梦想自身则是儿童精神世界的属性,充满神奇和梦幻色彩的民间故事,贴合了儿童充满诗意的心灵[2]

.民间故事课程资源的探讨

1.物质环境满足审美所需。

充分利用幼儿园各个角落、走廊环境创设“景中趣”的环境呈现,将民间故事主题的实施过程或成果呈现在幼儿园的公共环境。如《鲁班学艺》的故事,构建“工匠精神”的环境创设,幼儿将鲁班的形象、活动中加工的精美作品、图画等陈列摆放,幼儿的探索、自主学习的活动痕迹体现在每一个廊道。《清明桥的传说》的故事,幼儿参观和调查的过程,游戏活动中设计加工了各类的“桥”,立体的加工、色彩的搭配,对幼儿实现了视觉的冲击;《老鼠嫁女》的“微情境”则将婚嫁的喜庆色彩、喜庆要素逐一展示。情境与作品均源自幼儿的活动,主题鲜明、呈现了幼儿的参与轨迹,每一天看到这些实践操作的情境,幼儿的艺术审美也能够获得充分的满足。

2.材料投放符合探究所需。

在课程游戏化的大趋势下,开展民间故事游戏活动,将民间故事中的教育要素转换为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设计多样化的区域游戏,投放高低、构架差异的材料,符合幼儿游戏操作与探究的需求。在各个班级的区域环境中投放相应年龄段特征与具有操作性的游戏材料。如:小班的材料具有颜色鲜明和明显的角色特点,如《田螺姑娘》设计的“我为田螺穿衣服”“我家小厨房”“我是勤劳的田螺姑娘”等生活化的实践游戏;中班的材料融入挑战性,如《清明桥的来历》设计的“给大桥来铺砖”就需要幼儿开展排列游戏操作;大班的材料更具备较为突出的功能性,通过《猎人海力布》设计的“保卫家园”游戏,富含“测量、包装、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游戏要求,更突出了的逻辑性与合作游戏的能力。

.民间故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1.把握课程的实施空间。

在开发幼儿园民间故事游戏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拓展各类文献、实物、周边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与民间故事相关的课程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当下幼儿园课程的教育资源,在具体实践中探究让资源与幼儿发生链接,关注幼儿与资源之间的互动,使其有效转换为儿童的经验,创生生活新课程,捕捉“哇时刻”,及时的支持和生成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在课程建设中,以儿童视角审视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资源意识和认知,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实践去体验、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让儿童的思想与真实的资源对话,培养其探究精神,从而使学习的过程变成有意义的生命历程。

2.把握课程资源的有效性。

开发应用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对幼儿的引导效果,资源应当囊括丰富的幼儿知识,还应当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提高幼儿人文素质、道德品质与实践能力以及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有不小的帮助。基于此,要求教师针对性对课程资源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借助《指南》来找到儿童行为与关键经验之间的关联,试图在儿童发展与课程资源的利用之间建立关系,遵循思考—实施---调整的原则,关注真实资源的有效利用,让民间故事游戏化课程更具有生长力。

3.开发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构建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环境,最大程度应用幼儿园、活动室、户外、周边社会环境等资源,赋予这些场所相应的文化内涵作为课程资源,熏陶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幼儿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立场出发,感受哪些资源是儿童真正需要的,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哪些资源来支撑,从而进行搜集与筛选,让课程资源转化为儿童经验的资源,最终达到借助资源有意识地促成儿童发展。

结语:

为加快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实施具有生命力、生长力的课程实践,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课程。加强民间故事课程资源建设,让我们以儿童为立场,进一步挖掘与拓展民间故事中相关联的各种资源,提升对课程资源的敏感性,努力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和参与,让我们的教育更贴近儿童的心灵,促进儿童心智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沈艳凤. 从资源到经验: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 早期教育(教师版), 2020, 000(007):80-83.

[2] 刘江伟, 孙晓莉. 立足课程资源的MTI翻译工作坊课程组思政建设[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3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