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一体化视角下的苏州城市轨道交通优化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4

公共交通一体化视角下的苏州城市轨道交通优化评价研究

缪诚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15000

摘要:在低碳城市、绿色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背景下,公共交通发展趋势良好。公共交通的出现有效缓解了城市中存在的交通紧张、环境污染、交通安全、交通资源低效利用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内部公共交通中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受到国内大城市的普遍重视和应用。苏州是中国特色城镇化最典型的缩影,为适应经济发展及居民需求,苏州政府大力推行有限发展公共交通战略,持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但在公共交通迅速发展的同时,苏州因公共交通工具独立运营的特征引发了各种问题,本文希望以公共交通一体化作为研究视角,从线网一体化、设施一体化以及运营管理一体化三个层面来对苏州城市轨道交通进行评价分析,寻找问题并最终探索优化路径,从而达到提升苏州公共交通体系的安全性、高效性与协调性。

关键词:公共交通一体化,城市轨道交通,苏州

0.引言

公共交通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各交通运输方式通过技术、管理、政策、设施等手段进行整合,形成有序、高效、协调的综合运输系统。公共交通一体化即是对公共交通资源的整合,以达到资源高效利用的复杂系统。随着城市从公共汽车时代开始步入快速轨道交通时代,轨道交通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逐渐成为主流交通工具,也成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动脉。故本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大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化路径,以促进大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实现。

苏州的目前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构成丰富,包括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有轨电车、公共自行车等。作为特大城市,苏州具有行政面积大,人口流量多的特点,而轨道交通的长距离、大运量的特征能够为苏州市民出行提供高效便捷的途径。为应对城市的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的现状,苏州政府着力于打造良好的城市公共交通环境,尤其大力推进轨道交通的建设。同时,苏州在公共交通一体化层面也做出的相应的探索,在公共交通优惠换乘以及电调出租车政策上进行了尝试,但实施效果不尽人意。

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苏州的公共交通一体化现状如何?轨道交通在目前苏州公共交通一体化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优化苏州的轨道交通?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意义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工业化进程相对国内快,其面临的交通问题的最早是郊区化引起的私家车过度问题。为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国外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并率先提出一体化交通体系。相关的研究较多也较为深入,其中针对轨道交通的一体化研究也占相当一部分。

国外对于公共交通一体化,尤其是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换乘方面的研究,较为倾向于运用几何数学模型,在概率统计的运营调度调度技术下的轨道交通优化接运理论较为成熟[1]

最早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针对轨道交通的换乘站点即综合布局。主要包括两种研究方式,即收益分析和网络优化。收益分析主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借助乘客需求时空分布函数对衔接公交系统进行收益水平的探讨,给出位置的站间距和两个局部需求参数、一个积累需求参数以及不同行程时间和成本的参数关系。确定了使公交运营成本和乘客时间成本之和最小的最优公交服务特性[2]

网络优化模型将公共交通服务区域视为网络,在网络的点上集中着乘客的需求,并且依据算法将乘客需求分配到网络上,来获取评价目前交通网络的便捷性或是最优的公共交通网络,并且从轨道交通网络钟好提出最优的网络结构[3]

国外的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研究倾向于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的优化方式。相对于国外发展成熟的轨道交通线网,我国轨道交通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国外的理论研究还需结合我国轨道交通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1.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1965年开始修建,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上升,轨道交通需求的大幅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逐步得到重视,相关的研究也不断增加。

陆海花通过广州轨道交通与公交的衔接现状作为案例,分析我国轨道交通与公交衔接现状以及两者衔接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改善方式[4]。龙小强、朱翀等人在《公共交通一体化策略措施应用研究》中从网线构建、设施衔接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对广州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进行效果验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策略措施[5]。戴帅、陈艳艳等人在《北京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中指出了北京公共交通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公共交通一体化的急迫性。提出实现公共交通一体化应从线网换乘、公共设施、票制票价以及体制政策四个方面来实现。需构建分区、分级、分层的公共交通一体化系统[6]。同济大学吴娇蓉、王显璞在《上海公共交通一体化新模式研究》中指出上海公共交通系统市配合城市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但目前仍然存在服务功能单一、运营管理过于强调商业化的问题。最终提出了三级服务供应的网络结构[7]

1.3研究意义及思路

以上研究成果在轨道交通以及公交一体化中较为详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目前的研究缺少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的衔接关系,并未有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本文希望从线网一体化、设施一体化以及运营管理一体化三方面来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研究苏州市目前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情况,并通过指标评价精准寻找出苏州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问题所在,最终提出相应的策略。

C:\Users\10370\Desktop\交通技术路线.png交通技术路线图1  技术路线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 公共交通一体化视角下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评价

评价体系构建是为研究目前苏州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程度,尤其是目前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一体化中的发展情况。将从线网一体化、设施一体化以及运营管理一体化三个层面选取之变并进行评价。其意义在于通过评价发现一体化的问题所在,以助于提供精准化、科学化的意见策略。

2.1评价方法

本文结合指标选取依据,收集相关概念陈述语句作为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从而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调研体验、问卷访问等形式获取各项指标数据,并进行量纲统一。最终采用综合指数加权求和作为评价模型。

中vi表示评价因子i原始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所得数值,wi为因子i相对交通一体化下苏州轨道交通发展情况的权重系数。计算值与治理效果成正比,数值大小保持在0-100之间。

2.2指标选取及权重的确定

本文依据对文献的查阅收集,交通一体化定义中常包括交通线网、设施以及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再基于轨道交通与不同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公交、公共自行车、有轨电车的一体化现状,采用评分总式来计分,排除单独个别无意义的因子,最终遴选出合适的指标。

表2-1 发展评价体系指标依据

评价对象/目标

轨道交通—

公交汽车

轨道交通—

公共自行车

轨道交通—

有轨电车

轨道交通—

铁路

线网一体化

开放便捷

公交站点换乘便捷

公共自行车站点换乘便捷

有轨电车站点换乘便捷

高铁站换乘便捷

运行高效

轨道-公交重复路线少

轨道-公共自行车重复路线少

轨道-有轨重复路线少

轨道-铁路重复路线少

设施一体化

标识明确

公交引导标识明确

公共自行车引导标识明确

有轨电车引导标识明确

铁路引导标识明确

无障碍设施一体化

轨道-公交换乘路线无障碍设施一体化

轨道-公共自行车换乘路线无障碍设施一体化

轨道-有轨换乘路线无障碍设施一体化

轨道-铁路换乘路线无障碍设施一体化

运营管理一体化

信息一体

轨道-公交信息一体

轨道-公共自行车信息一体

轨道-有轨信息一体

轨道-铁路信息一体

联动购票

轨道-公交购票平台统一

轨道-公共自行车购票平台统一

轨道-有轨购票平台统一

轨道-铁路购票平台统一

线网一体化层面:开放便捷与运行高效是线网一体化实现的最终目的,提供市民便捷的换乘体系,保证公共交通重复路线少,避免浪费公共交通资源;设施一体化层面:将标识明确以及无障碍设施一体化作为目的,强调再换乘过程中指引设施的布置以及无障碍设施的连贯性。运营管理一体化层面强调公共交通工具信息的一体化,简化乘客交通工具的选择过程,同时联动购票可以带给乘客便捷换乘的良好体验。

在指标选取依据的基础之上,通过相关陈述语句的收集,最终确定公共交通一体化视角下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评价体系指标。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相关文献查阅以及参考相关领域专家对指标权重的意见,最终得出目标层以及准则层的各项指标权重。

表2-2 发展评价体系指标及权重

目标层

权重

依据

准则层

类别

指标

权重

线网

一体化A1

0.413

开放便捷

便捷度C

站点之间换乘距离C1

0.206

换乘通道人行速C2

0.069

运行高效

高效度E

重复线路系数E1

0.110

城市节点区域换乘枢纽数量E2

0.028

设施一体化A2

0.337

标识明确

标识度S

引导标识数量S1

0.063

引导标识有效性S2

0.189

无障碍设施一体化

包容度P

无障碍设施连贯程度P1

0.067

无障碍设施规范度P2

0.017

运营管理一体化A3

0.251

信息一体

相关度R

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数量R1

0.031

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有效度R2

0.094

联动购票

联动度L

交购票联动平台建设数量L1

0.031

联动购票程序复杂度L2

0.094

2.3评价结果

指标权重确定后,得到权重系数wi。还需对评价因子i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来获取数值vi。本文采用分级打分法,制定指标评分标准,统一量纲,进行定量化处理,指标评分标准为100分制。例如站点之间换乘距离将被分为0-5M、5-10M、10-15M、≥15M四个等级,分别对应评分标准100-80分、80-60分、60-30分、30-0分。

本文以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公交汽车、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城市轨道交通—有轨电车、城市轨道交通—铁路最为评价对象。评价过程中数据来源方式主要包括实地调研、乘客访谈、文献查阅、资料收集,从而得出12个指标的相关数据,作为打分依据。数据网络来源包括苏州轨道交通官网、《2019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大数据分析报告》、苏州市交通运输局官网等。

最终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数据vi以及指标权重系数wi带入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得出最终评价结果。

表2-3 发展评价结果

目标层

得分

平均得分

指标

得分

平均得分

轨道-

公交汽车

轨道—

公共自行车

轨道—

有轨电车

轨道—

铁路

轨道-

公交汽车

轨道—

公共自行车

轨道—

有轨电车

轨道—

铁路

线网

一体化A1

33.83

34.27

34.21

36.05

33.59

站点之间换乘距离C1

18.95

16.48

18.42

18.54

18.10

换乘通道人行速C2

5.87

5.87

4.49

5.52

5.44

重复线路系数E1

6.60

9.90

9.90

10.45

9.21

城市节点区域换乘枢纽数量E2

2.41

2.02

1.40

1.54

1.84

设施一体化A2

21.39

18.48

27.63

31.51

24.75

引导标识数量S1

3.28

3.15

5.04

5.99

4.37

引导标识有效性S2

11.72

9.45

16.06

17.96

13.80

无障碍设施连贯程度P1

4.89

4.69

5.03

6.03

5.16

无障碍设施规范度P2

1.50

1.19

1.50

1.53

1.43

运营管理一体化A3

19.16

12.82

18.13

12.66

15.69

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数量R1

2.23

1.71

1.86

1.55

1.84

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有效度R2

5.83

4.70

5.17

4.70

5.10

联动购票平台建设数量L1

2.64

1.71

2.64

1.71

2.18

联动购票程序复杂度L2

8.46

4.70

8.46

4.70

6.58

总得分

74.38

65.57

79.97

80.22

75.04

74.38

65.57

79.97

80.22

75.04

    1. 公共交通一体化视角下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评价结果分析

    依据评价结果中的总得分可发现,总平均得分为74.03(100分制)分,所以公共交通一体化视角下轨道交通发展总体欠优,需要注重公共交通一体化的进一步优化。

    3.1轨道—铁路一体化发展最优:换乘便捷性、高效性存在优势

    总得分中苏州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的得分最高为80.22分,一体化发展最优,其中轨道—铁路的线网一体化以及设施一体化的得分最高,尤其在换乘的便捷性以及高效性、设施的引导性中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尤其是引导标识的有效性,在地铁与铁路的换乘区,其标识往往最为显眼,引导大量人群进行交通换乘,提高换乘效率。但同时轨道-铁路的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得分低,所有指标得分均低于平均得分,需要加强信息的流通与购票的便捷性。

    3.2轨道—公交、公共自行车一体化发展待提高:标识引导、购票联动尚存问题

    总得分中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一体化的得分最低为65.5分、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得分同样偏低为74.38分。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在设施一体化以及运营管理一体化中的得分偏低,在这两方面需重点加强,尤其是在引导标识设施以及联动购票、信息共享方面的得分较低。轨道—公交的设施一体化得分低于平均得分,主要在标识的指引方面得分低于平均水平。

    3.3苏州轨道交通应更加注重运营管理一体化

    依据各目标层最后的平均得分对比其满分分数,运营管理一体化的得分最低,平均得分15.69分与其满分25.10分差值为9.41分,差值在三个目标层中最大,所以苏州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的一体化建设中需要重视提升运营管理一体化,尤其在交通信息平台共享建设数量以及联动购票平台的建设上需要探索,并且需考虑平台的有效性以及操作简化等。

    1. 公共交通一体化视角下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策略

    4.1轨道—公交的一体化建设:减少重复路线、电子实时显示

    考虑到苏州城市行政面积较大,城市轨道轨道交通暂未辐射到虽有区域,在乘客选择的换乘公共交通工具中,公共汽车的占比较大,但通过评价目前轨道-公交一体化程度偏低。首先应当减小重复线路系数,在轨道交通路线的规划过程中,应当结合苏州公交汽车的路线进行规划,避免重复路线,造成资源浪费。

    同时应当加强地铁站中关于公交汽车的标识指引。在目前苏州地铁站中,并未明确指出对应出口与公交车站的位置,乘客在出地铁后,需要自行在手机上进行查阅方能寻找到出行路线。建议未来地铁站可设置智能电子牌实时显示公交车站对应出口以及目前公交车的到达情况,方便乘客选择换乘方式,并且在公交车站对应出口处有明确的标识指引,方便乘客寻找到公共汽车站。

    4.2轨道—公共自行车一体化建设:电子实时显示、搭建购票联动

    苏州公共自行车目前均为定点扫码骑车,但往往存在出地铁口进行扫码骑车但车已借空或是回地铁口还车发现车已停满的情况,在未知的情况下带给人们换乘的不变,顾建议在上述提到的智能电子实施显示屏中同时加入周边公共自行车停靠点位以及目前公共自行车借还情况。目前苏州地铁与公交车的联动购票可以在支付宝平台完成,地铁与有轨电车的购票可以在“苏e行”平台完成,但是地铁和公共自行车之间并未形成联动购票平台。建立平台进行公共交通工具的统一购票可以为换乘提高效率。

    4.3轨道交通运营一体化管理策略:大数据信息智慧平台

    为考虑到未来苏州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需要有统一的公共交通信息管理中心,就目前公共交通信息共享情况有待提升。首先,部门需要进行信息的统一获取和管理,建立大数据信息智慧平台,其中包括轨道交通、公共汽车、有轨电车、铁路等运营信息,以方便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建立相关的制度。同时,对于大数据信息智慧平台进行数据筛选共享给民众,通过手机APP以及轨道交通的智能电子实施显示屏将大数据信息提供给乘客,以方便乘客进行公共交通工具的选择。

    在信息共享的APP中设置购票功能,目前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购票有各自的平台但并未统一,若是能在同一APP中进行公共交通工具信息查阅的同时,可以购买所有公共交通工具的乘车票,对于居民而言出行将会更加便捷。

    1. 结语

    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目前公共交通一体化研究缺少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一体化的评价分析,以此为出发点,构建了公共交通一体化视角下苏州轨道交通发展评价体系,进行指标选取、权重确定、评价分析,最终总结出目前苏州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轨道交通—公交、公共自行车一体化的建设建议,以及苏州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策略。主要提出需要建设统一的大数据智能平台,联动公共交通工具,为政府统一管理,乘客选择换乘提供便捷途径。

    参考文献

    [1]莫海波.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协调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2006

    [2]Wirasinghe S C, Hurdle V F, Newell G E. Optimal parameters for a coordinated rail and bus transit system[J]. Transport Science, 1977, 11(4): 359-74.

    [3]Vuchic V R. Urban Transit: Operation, Planning, and Economics[M]. Hoboken, New Jersey: John Wiley and Son, 2004,185-248.

    [4]陆海华,李橘云,陈天明. 轨道交通接运公交专线现状特性分析[J]. 西部交 通科技,2010(4).

    [5]龙小强,朱翀,刘兆强.公共交通一体化策略措施应用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17):36-40.

    [6]戴帅,陈艳艳,刘小明.北京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研究[J].规划师,2007(11):8-11.

    [7]吴娇蓉,王显璞.上海公共交通一体化新模式研究[J].城市交通,2004(03):27-30.

    姓名:缪诚     性别 :男      籍贯: 常州 

    民族: 汉族    出生年月:1987年10月

    学位: 硕士研究生      职称:工程师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