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中东欧语言学院,四川省成都市,611800)
摘要:文章站在文化视域下,对中俄谚语俗语差别开展探讨。研究阶段,以“幸福与不幸”为对象,在对人类发展历程中谚语俗语作用进行分析后,阐释俄罗斯、中国谚语俗语中对“幸福与不幸”的表达,并探讨中两国“幸福与不幸”谚语俗语的同异,以使阅读者了解中俄两国“幸福与不幸”谚语俗语所体现的观点。
关键词:文化视域;幸福与不幸;谚语俗语;差别
文化与进步的领域之中,幸福观,指的是人们对于幸福的根本态度与看法,在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开始利用谚语来描述对幸福的观点。中国与俄罗斯作为建交国家,千百年来始终维持着文化的良好交流,在不国度的谚语下,幸福与不幸的相关谚语因文化与地域的不同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站在文化视域下探讨中俄谚语俗语对“幸福与不幸”理解的差别,是进一步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并使人们深度了解俄罗斯对“幸福与不幸”观点的有效研究行为。
一、人类发展历程中谚语俗语的作用
从远古时代物质匮乏的环境到当下的物质资源丰富时代,生活中的福与祸、苦与乐、爱与恨、真理与谎言、诚实与欺骗等各种情感都融合在大量的谚语之中,在不同的时代中,不同的国家会产生属于自己的谚语,尽管彼此的表达方式有所差异,但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下,谚语始终融合着大量人群的智慧,各国百姓在生活中会自谚语之中获取宝贵经验,教训,从而正确应对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综合而言,谚语的诞生,有着深厚的社会生活根源,并且每一条谚语都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且内容与含义,是充分对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尽管浅白,但是陈丹了丰富的人生智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推动。
二、“幸福与不幸”在俄汉谚语俗语中的体现
(一)“幸福与不幸”在俄语谚语俗语中的体现
在俄语字典之中,对于“幸福”的定义是平安、顺利、家人们相亲相爱,对于生活感到满足,不存在痛苦与烦恼,所有的愿望都已经实现。同时,幸福十分可贵,但并非十分稳固,可以说幸福是一种命运视域下的契机,幸福与不幸往往彼此相依相伴,幸福与不幸可以实现相互转化。其中,相对具有代表明、体现幸福与不幸相互依存观念的谚语俗语如“Бабочкам повезло, потому что им не повезло”因祸得福,“Счастье и несчастье берут снежную тележку”幸福与不幸同乘一辆雪车,“Грусть и счастье сопровождаются счастьем и грустью”悲伤与幸福相随,幸福与悲伤相伴。表达谨慎处事观点的谚语俗语包括“Счастье не длится вечно, у печали всегда есть конец”幸福不会永久,悲伤总有尽头,“Я не знаю, как узнать счастье”不知道坎坷就不懂得幸福,同时,俄罗斯也存在大量反映幸福不可强求、幸福需要靠争取获得的谚语俗语,如“Поиск счастья сознательно, оно будет только дальше и дальше от него”刻意地寻找幸福,只会离它越来越远。
由此可见,在俄罗斯,人们认为幸福没有规律,没有标准路线,是一种命运的契机,不可强求,人们无法可以寻找到幸福,只有通过自身的谨慎处事、辛勤劳作才能获取。
(二)“幸福与不幸”在汉语谚语俗语中的体现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历史长河之下,我国也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意识。经过数千年的浸润,幸福已经成为所有美好事物、所有和谐的集合,同时也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可以说幸福已经成文一种文化的工具,通过这种工具的使用可以让人们的内心感到踏实,生活有奔头。在我国谚语俗语中,表达希望人们富贵、身体健康、长寿的谚语俗语如“今年笋子来年竹,少壮体强老来福”,“人间五福,唯寿为先”。表现人们期望和谐、安宁、不遭横祸的谚语俗语如“平心静气”、“安然无恙”、“粗茶淡饭就是福”等。表现人们对金钱与幸福关系砍伐的谚语俗语,如“不惜钱,也惜福”。同时,还存在着涉及大量其他领域、体现中国人对“幸福与不幸”理解的谚语俗语,如“吃亏是福”、“好相貌是福相”、“自身要惜福,对他人则不要吝啬祝福”,“福不双至,祸不单行”,“甘蔗没有两头甜”等等。
由此可见,中国人习惯于在知性自足、反求诸己的思维习惯之下,在内心深处缩短甚至是消除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只有强大的民族文明、强大的内心以及宽广的胸襟才能够形成这种安然处世、常怀悲悯的惜福之心[1]。
三、“幸福与不幸”在俄汉谚语俗语中的差别探讨
(一)俄汉“幸福与不幸”谚语俗语相同之处
在大量俄汉谚语俗语中,存在对“幸福与不幸”寓意相同、观点相同的内容。其一在于中国人民、俄罗斯人民的意识下,都认为幸福的价值无法使用金钱来衡量,如来自于俄罗斯的“Счастье не в сумке денег, а в обеих руках”幸福不在钱袋里,而在双手上,“Не могу купить счастье”有钱买不来幸福以及来自中国的“不惜钱,也惜福”、“不愿金玉富,但愿子孙贤”。其二,中俄谚语俗语下,梁郭人民都认为幸福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获取,并且都认为幸福不能够随意挥霍,必须懂得珍惜,如俄罗斯的“Будет питаться на скромно и дорожить ее, чтобы наряжаться”会节俭地吃美食,会珍惜地穿好衣以及来自中国的“创业百年,败家一天”,“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导致大量相同含义、思想的“幸福与不幸”俗语的存在,是因为俄罗斯恒华亚洲、欧洲,两国有绵长的国界线,深度促进了文化的融合,让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存在一部分相同之处。
(二)俄汉“幸福与不幸”谚语俗语差异之处
俄中两国“幸福与不幸”谚语俗语的差异之处,在于中国人的思想下,传统观念中幸福是一种宿命,是与生俱来、注定的东西,通常人为的因素并不过多的改变幸福现状,例如“人生祸福总有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福薄灾生”等等。而在俄罗斯人的思维中,人需要同命运作斗争才能够获得幸福,尽管幸福是命运的契机,但是也需要人的努力抓住契机才有可能获得幸福,并且即便获得了幸福,也有可能转变成为不幸,因此必须小心谨慎地行事,才可能掌握住手中当下的幸福以及未来获取更多的幸福,规避不幸的降临[2]。
结束语:
基于本次“幸福与不幸”谚语俗语在中俄文化视域下的对比,可见两国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具有较大差异同时亦有着相通之处,同时在对比分析之下,可得出中俄人民对于幸福有着相同的渴望,且均深度认识幸福与不幸之间的关系以及幸福之下必须附带的勤劳、坚毅等一系列优良品质。综合分析,有关于幸福与不幸的谚语,对于世界各国人群而言,均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不同国度下不同思想所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是促进世界文化融合,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熊珍.中俄谚语语义的比较研究[J].文学教育(上),2021(02):161-163.
[2]权霄璇.浅析中俄谚语中的语言文化代码——以俄汉语中与“友情”有关的谚语为例[J].长江丛刊,2018(24):55.
作者简介:白凌霄1989年,女,汉族,四川省雅安市,硕士,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中东欧语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