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
摘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要实现村庄的规划和建设,遵循基本的工作原则。其中包括因地制宜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人性化原则,是使工作具有适应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要根据乡村的实际发展状况,找出可能对乡村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并对工作程序进行科学规范,明确其优先次序和优先次序,以求提高工作成效。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镇规划;建设对策
引言
近几年,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化,乡村的规划和管理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乡村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当前,城乡差距已经基本消除,但在乡村振兴的视野下,乡村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有关部门要从宏观的角度,对乡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进行深入地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才能真正实现村镇的规划和管理。
1.乡村振兴视域下村镇规划建设现状
1.1.村镇规划与建设体制缺失
我国现行的乡村规划与建设法制还没有健全,我国现行乡村土地利用体制已有十余年,但由于缺乏美丽的风景、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存在着乡村房屋品质和乡村保护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村庄的规划与建设经费的运用,常常是当地政府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县,市政府的多层次拨款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乡村的建设。乡村建设项目涉及的问题很多,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资金的运用也经常出现问题。另外,由于缺少规划与建筑人员,乡村与城市规划的整体计划难以达成。
1.2.乡村生活条件恶劣,农民缺乏自觉
乡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居住条件不够规范,这对城乡规划、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部分城镇、村镇规模较小,农户居住区域分布较分散,“无新房”状况更加严重,中国城乡居民用电、用水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城乡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还不健全。但由于乡村居民住宅规划设计的不科学,造成了大量的建设用地占用,加速了房屋的装修周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当前中国大部分的农民对乡村的规划和经营缺乏足够的关注,在国家建设中缺乏足够的参与,这就造成了城乡规划和管理上的缺位。
1.3.乡镇规划建设中各种主体缺位
村镇规划建设应该是多种主体共存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主体不够活跃,使得村庄的建设很难进行。首先,农民人口结构出现了“老弱化”的倾向,乡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内部发展动力不足。乡村对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价值偏低,导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村镇出现了“空心化”、“养老”的问题。由于我国大部分的农民都是小农经济和家庭农场,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化、集约化农业,大部分的中老年人都被困在了田地里,一些老人因为没有了工作,不得不将耕地闲置或者经营,种种原因致使第一产业生产粗放、活力较低。其次,由于当地政府是乡村建设的主体,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规范和制度,乡村规划的建设大多是以承包的方式进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引入参与式的规划,从而制约了“自下而上”的发展。
1.4.居环境问题,建设与保护的困境
近几年,生活垃圾分类等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但是在村域地区的实施还不够好。首先,村镇吸收城镇工业或乡镇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在利益的平衡中,对资源和环境做出了妥协。其次,部分村镇居民对垃圾分类等措施缺乏足够的重视,一是缺乏环保意识,还处在“自扫门前雪”的状况;但同时,由于环境治理的宣传和教育不到位,也制约了人居环境的整治。村镇饮水污染,“三废”污染,农药农膜污染严重。遵循“先治理再规划,边治理边施工”的思想,使村庄规划和建设的费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某些文化村落中,如何既保存又重建历史古迹,成为当务之急。
2.优化村镇发展规划建设对策
2.1.加快城镇规划建设的法制建设
完善村镇规划和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度。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和村镇建设的需求,尽快建立健全的乡村土地建设、人员调配、人才流动、规划布局等制度。把医院、养老院、学校、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纳入总体规划,消除村镇公共设施短缺的局面;加快《乡村建设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加强对乡村建设的监管;推行政府和规划局的双向考核机制,提高农户参与度,扩大农民自下而上的反馈渠道;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使其建设和保护之间保持协调;在村庄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运用污水综合治理、垃圾分类等新技术。
2.2.合理确定村庄规划收费
乡镇政府规划收费的合法性,与乡村建设的质量、服务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非法的费用进行惩罚,并督促当地政府严格执行,保证乡村建设的质量。各地要根据国家标准,制订相关的收费标准,各级政府要明确农户的收费情况、收费走向,确保收费过程的公开和透明;在基层工作中,要做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舒适度”和“便捷性”。
2.3.乡村规划模式创新,建设现代信息化平台
村镇规划的创新应在县规划指导下进行,县、市、村三级联动,统筹城乡统筹、优化发展。要通过建立项目融资机制,为企业搭建一个良好的与村镇合作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调节财政支出,为村镇规划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要为村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为有关的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提供专业的培训。在村镇建设中,要建立符合条件的人员资格体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评价。要杜绝村镇建设大规模拆除和乱建。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村镇信息化平台,对村镇人口结构、劳动力、减贫人口的追踪等进行量化。要拓宽农用地、土地流转的信息通道,把原始资料和最新的统计资料整合起来,建立全国农村乡镇一体化数据平台。
2.4.统筹城乡生态建设长效机制
在污水治理、垃圾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下足功夫。提出了在村镇污水治理系统中应用普遍的生态治理技术,并完善城乡一体化污水治理方案;制定村内环境治理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村民自觉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实现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这就需要政府、相关企业、农户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村镇和谐、稳定地发展。
2.5.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管理
当前,乡村规划与管理培训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的状况,制约着乡村的规划和管理。为此,必须尽快制定乡镇规划管理制度,对乡镇规划管理者进行培训,不断强化职工的培训,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加大对“豆腐渣”工程在乡村的检查处力度。各级规划、建设部门要齐心协力,坚决拆除违法用地,强化乡村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同时兼顾土地地再利用和农民的就业。乡村规划的内容既有土地、基础设施的规划,也有经费的规划与管理。要强化对资金的管理,使有限的财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另外,要积极筹措资金,扩大筹资渠道,保证农村整体规划和乡村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视域下,村镇规划建设对于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比如,农村居民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恶劣、相关部门管理不规范、缺乏具体的法律、法规等。这就需要借鉴其他乡镇的经验,并结合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规划和建设上,坚持灵活务实的原则,结合各地区的发展特点,为乡村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璐,谭静,魏来,卓佳,华传哲,蒋鸣,冯旭.我国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02):14-20.
[2]程晓军.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瓶颈及对策探析[J].小城镇建设,2006,(1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