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国土综合整治中土地整治的转型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探讨国土综合整治中土地整治的转型发展

高霞

禹城市自然资源局     山东 德州   253000

摘要:在我社会经济形势发生巨大改变的大背景下,国内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和外需向内需转化期的“四期叠加”阶段,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形势下,土地整治亟需立足国家战略发展的宏观背景,针对土地整治出现的突出问题,分析土地整治本质和功能的根本认知,进而开展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战略导向研究。

关键词:国土综合整治;土地整治;转型发展

前言:我国幅员辽阔,土地广袤,多山地、少平原,因此土地整治难度较大,从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的转型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为有效促进土地整治向综合国土整治的转型发展,下文首先分析了从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其次探讨了土地整治应该怎样完成向国土综合整治的转型发展。

1、土地整治的基本要求

在土地整理促进生产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新常态下,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和长期粗放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多方面的新挑战。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的市场发展方式已经从质量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由于国内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没有绝对的竞争优势。这种现象使得中国经济无法实现快速增长,农业发展也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在新常态时期,我国土地整理模式的转变应以收入增长为方向进行调整,增加农产品收入,改变传统发展背景下的土地管理模式,将一些分散、碎片化的管理模块逐步转变为市场化、组织化的模式,从而提升农业科技的整体实力。新常态时期,土地整治仍要以加强农用地整治为重点,合理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大规模集中连片基本农田建设,合理开发增加耕地数量,不断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同时,农地整治要创新推进农田生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新科技产业化,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土地整治、农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中整合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农业科技创新基金、规模经营奖励基金,提高农业补贴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

2、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转型发展现状

2.1土地整治转型发展目标不明

与发达的资本主体国家相比,我国土地整治发展时间较晚,土地整治工作也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对土地整治这项工作的本身也没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对土地整治的理解仍旧停留在农业用地的开发与保护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方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土地整治的核心要素以及核心目标,因此土地整治向国土整治的转型发展也并没有确立起一个明确的转型目标。

2.2土地整治理念相对保守

由于以往土地整治经验的束缚,很多地方的土地整治局限在增加耕地规模,控制建筑用地,适当开发其他未利用土地的层面,把“数量”作为各种土地资源整治的核心衡量指标,在整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刀切”,过于重视各种类型土地的基本数量,缺少对不同地区农牧业生产需要的考虑,也就是没有充分把维护以土地为生的群众的利益放在土地整治的首要位置,在整治中也没有很好的体现开放、绿色、协调、创新等新兴发展理念,土地整治理念缺乏应有的创新。

2.3国土综合整治的要求日益迫切,但实践响应不足

“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提升耕地质量、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实施国土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和重要载体。实践中已经做出了探索,但仍不普遍,需要进一步综合运用工程手段和政策措施,将田、水、路、林、村、城、镇等土地整治要素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区域性土地综合整治。同时,需要更进一步明确土地整治定位,并从理论方法上推动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方向发展。

3、国土综合整治中土地整治的转型发展策略

3.1土地整治和地质环境整治统筹结合,遵循规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农田整理中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在前期规划阶段,土地整理要进行地质环境条件调查研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例如:土地整理与地质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设计阶段,制定优越的地质环境条件方案,此阶段主要是根据项目区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地质剖面等进行方案制定,最终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环境友好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将地质调查成果用在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整治中。荒草地开发整治是缓解用地紧张的重要手段。为了避免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整治对本身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必须对土地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实现土地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规律能够得到尊重。

3.22明确重点整治部分,树立主次有序整治理念

我国国土整治项目通常是由中央层层下达通知,由各级机关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建立具体项目。在设立国土整治项目时,为了避免出现“假大空”或者不合理的项目策划,可以由负责机关进行区域分配,并且共同监督国土整治项目完成情况。针对区域内部国土整治,首先需要注重区域特色的保护和开发,从区域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出发,进行重点区域的国土整治,利用国土整治提升区域发展速度,实现本地地区快速发展的目的。围绕重点整治项目,再陆续推行各种带有辅助功能的国土整治项目,促进区域内国土整治工作的开展。

3.3统筹土地整治与地质环境整治,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耕地整备要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在规划前期,开展土地整治地质环境条件的调查研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如:土地整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在设计阶段,制定了优越的地质环境条件规划。本阶段主要依据项目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和地质剖面。制定方案,最终保证环境友好、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将地质调查成果用于开发和完善土地储备资源。荒地开发整治是缓解土地利用紧张的重要手段。为避免土地储备资源的开发和完善对自身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对土地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土地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规律。土地可以得到尊重。

3.4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施“山水林田湖”土地综合整治

大城市群和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整治,要探索都市型多功能土地整治,加强城乡生态防护和建设,实施农田和绿道绿网建设,联接城乡绿色空间,美化城乡景观。山地丘陵地区,要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促进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针对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壤污染和土地生态衰退严重的区域,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结合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治理水土流失,提高退化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遏制土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3.5提高广大人民的参与度

土地整治工作一般都是由政府组织的,工作的实施开展由国土部门来负责,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管是由专业机构来负责,所以说人民群众对这项工作的参与度很低。农村土地整治的目的是推动农村的经济建设,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这项工作的实施,人民群众甚至很少参与其中。为保障农村土地的整治工作合理、有效地开展和进行,需要提高广大人民的参与度,加强对人民群众关于土地整治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人民对这项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认识水平,在整治工作实施之前,把相关规定计划向广大人民群众展开公告公示。并召开相关的会议,协同当地的村委会通知人民群众土地整改的计划,积极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倾听群众自身的想法和诉求,结合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实际可行的整治方案。

结束语: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土地整治已经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并不断调整任务重点,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对未来一段时期土地整治发展,建议从生态良田建设、建设用地整治政策机制、山水林田湖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土地整治三元共治(政府、市场、社会)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夏方舟,严金明.新常态时期中国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方向探索[J].宁夏社会科学,2016,(03):109-113.

[2]贾文涛.从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的转型发展[J].中国土地,2018(05):16-18.

[3]过广华,李红举.略谈我国土地整治标准化建设问题[J].中国土地,2017(0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