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零距离同心同行促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家校共育零距离同心同行促成长

张梅梅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物价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家长平时无暇顾及学生的教育问题,导致学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学校和家长要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也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家校共育的概念被提了出来。本文主要讲起了家校共育的意义以及目前家校共育工作实施的现状,并重点论述了有效实施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

关键词:家校共育;促成长

引言

家校共育的理念最早产生在美国,并逐步形成了全球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的家校合作在上个世纪80年代逐步走上正轨,并且日益受到重视,为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2021年,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家庭教育促进法》,可以看出我国教育进一步发展与改革的决心之大、行动之果断。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家校共育实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此同时家校共育也势必应正视存在的各种问题,形成教育合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1家校共育的意义

1.1家校共育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教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学校教育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学校和家长的强强联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给家长传授一些教育经验,也可以通过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家长也可以在交谈中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学校会根据家长的建议,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成长环境。

1.2家校共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行

学校教育不仅能够教授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行。学校通常会制订一些行为规范和守则,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教师与家长就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进行沟通,教师要积极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和家长一起共同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管理,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2.1家校合作共育意识淡薄

从家长方面来说,谈及家校共育有两个典型的现象:一是家长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这部分家长觉得教师和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唯一责任人与唯一场所。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不懂教育,并以此为理由,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教师,自己充当“甩手掌柜”的角色,认为自己只需要做好后勤工作,保障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及健康问题,因此完全缺乏建立家校共育的合作意识。二是部分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只能是自己教。[3]他们认为学校老师只是尽“教书”职责,传递应试知识,缺乏因材施教,未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因而知识掌握及扩展,甚至是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还得靠家长们课后强化。更有甚者,深受社会偏激舆论的影响,将教师污名化,对教师极其不信任,包揽了孩子的全部教育工作,干扰教师的正常教育教学。从教师方面来说,一方面,教师对家长的学识水平存在质疑,觉得家长层次不高,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对孩子既辅导不了功课亦配合不了教师与学校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甚至还可能增加工作负担,出现“帮倒忙”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缺失家校共育意识,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下也确实存在缺少和家长沟通,甚至推脱责任的现象。比如,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将学生在校的种种不良表现直接诉诸家长,甚至责怪家长教养不力,才导致学生成绩等方面的落后,这样就严重地破坏了家校之间的信任基础。由此可见,在家校合作共育中,家长与教师之间信任的基础是双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是在实践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对双方有一定程度的偏见,加之双方缺少有效沟通,最终家校共育因缺乏信任

基础,合作意识较为淡薄。

2.2不重视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疏导

当今社会,大部分家长和学校对学生的成绩给予了过度的重视,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家长会在孩子取得较差的成绩时,对孩子进行责骂甚至是暴力威胁,不会帮助孩子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从而导致部分孩子在面对考试时会出现考前紧张的情况,甚至是逆反心理,不利于自身的成长。其次,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有偏见、不友好,也为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家长和教师对成绩的过度重视,经常因为成绩对学生进行批评,甚至是更严重的行为,从而促使初中生产生自卑的心理状况,遇事便采取消极的情绪面对。以成绩衡量学生的优秀与否是有失公正的,也会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

2.3学生缺乏礼貌

很多的学生在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时候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怯场,并且在面对陌生的人时不会主动打招呼,不知道如何找话题,这会让人觉得学生没有礼貌。从此就可以看出当前很多的初中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只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并且会遭到其他人的误解,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中如果遇到问题也会不知道如何下手,找不到解决方法。久而久之,不仅会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产生越来越多的问题,还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3通过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

3.1对家长进行专业的培训,转变其观念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家长的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目前,一些家长还不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生的教育主要在于教师,家长只是提供给学生物质生活就够了,所以这些家长在平时很少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还有一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知识水平有限,他们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就对家校共育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对家长进行专业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转变错误的观念,充分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并且改变以往错误的教育模式,积极地支持教师的教育工作,进而促使家校共育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2开展校园活动,促进家校共赢

学生天性好玩,校园活动能够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校园活动不仅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师生间友好的沟通;如果家长参与到活动之中,也可以增进家长和学生的感情。因此,为了使家校共育更加高效的开展,学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并且邀请家长、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使家长、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亲子运动会,为三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建立桥梁,教师邀请家长参加,给家长介绍运动会的项目,通过运动会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并且使他们养成强健的体魄。又如,在国家法定节日来临时,学校可以组织联欢会,学生可以表演自己喜欢的节目,最后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演唱相亲相爱一家人,这样可以有效地增进学生与家长、教师的感情

3.3建立平等和谐的家校关系,建立家校共同体

家庭和学校在学生的教育中承担着一样的责任,它们是教育的共同体,需共同培育学生,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需要学校和家长建立平等的关系,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育学生,促进他们的发展,教书育人本就是教师的工作职责。教师和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教师和家长应该在同等位置,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建立和谐的交流。其次,学校应及时将初中生的心理状况告诉家长,比如,学生的心理存在问题,可以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家长要定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及时听取教师的意见,根据教师的意见和初中生的状况,对学生给予及时的指导,纾解他们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例如,在开展家校合作时,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也可以与家长进行单独沟通。心理问题也属于隐私,部分家长和学生不愿意将隐私透露,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单独联系的方式,保护初中生的心理,让其得以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模式的实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行为启蒙的教师,家长对于学生的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于学生的教育方面,教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时和家长积极地沟通交流,定期开展家访、家长会,并选取家庭委员会成员,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实际情况。同时,家长也要认识到自身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对于教师的教育工作给予积极的配合。通过家庭和教师共同管理,促进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晶瑄.浅谈家校共育对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J].基础教育论坛,2017(32):63—64.

[2]延立萌.“爱”能改变家庭吗——现代家庭中“爱的教育”问题反思[J].少年儿童研究,2020(4):22—23.

[3杨扬.新时代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0,(1):49-52.

[4]李潮海,徐文娜,康健.新时代中小学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基础与策略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9,(11):12-19.

[5]陈珑丹,余娟.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J].中国教师报,2021年

10月27日.

[6]景云.新时代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4):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