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州级机关幼儿园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对幼小衔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强调了家校园合作共育的重要性。本文从分析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所面临的相关困境着手,提出了几点家校园合作共育路径。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园校合作;困境;路径
引言:
由于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在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部分幼儿习惯了幼儿园玩耍性的教学模式,在步入小学之后难以适应,导致出现学习成效差强人意的现象。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就需要家园校三方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消除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距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1、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所面临的困境
1.1幼小衔接理念未能达成一致
受应试教育的长时间影响,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庭、幼儿园以及小学这三个幼儿重要的生长学习环境对于教育理念各有说辞,没能达成一致性,甚至还会存在认知误区。家长一味的追求知识准备,没能将幼儿的社会交往、身心发展以及生活能力等各方面的入学准备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大多数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在教学方式、活动安排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接近小学化教育模式,存在过度教学现象;部分小学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片面的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没能将工作重点放在积极探索幼小衔接的教学引导与方式当中。尽管国家明文规定禁止幼儿园教育偏向小学化,再加上“双减”政策的影响,刺激了部分家长的教学焦虑心理,例如,幼儿园在相应国家教学号召下,取消了数学、英语与拼音等偏向小学化的教学课程,家长则亲自为幼儿进行灌输性知识教育。除此之外,由于小学严格执行“双减”政策,家长为了片面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会额外布置家庭作业。大数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与焦虑心理,激发了社会层面各种学科培训机构的业务开展方式一味的迎合家长的需求,开设多种学科培训强化班。由于家校园没能达成一致的教学理念,从而造成幼小衔接阶段的孩子所承担的学业负担不减反增,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
1.2家园校合作共育模式缺乏双向性特点
从教育实践角度来讲,现阶段我国还没构建成完善的家园校合作共育制度,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模式通常只具备单向性特点,例如,部分幼儿园在学生入学准备阶段,为了充分满足家长的教学需求,会设置偏向小学化的教学课程、作息安排以及活动方案等等。还有部分小学并没有充分落实我国教育部门提倡的小学教育“零起点”教学模式,采取抢跑性的教学方式,对一年级新生进行超前化教学,没能将家长对孩子的入学适应焦虑与担忧心理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忽视了学生发展的正常规律。这种单向性的家园校共育模式,没有重视双方的实际需求,因此经常引发家园校合作共育过程中出现各种矛盾。
2、幼小衔接过程中促进家园校合作共育的有效路径
2.1促使家庭、幼儿园与小学三方教育理念达成一致
一是对幼小衔接相关教育内容达成一致。家园校合作共育在重视为儿童适应与学习方面达成教育共识的基础上,还应当在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生活适应、社会角度适应等方面达成一致共识;二是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方向应树立双向衔接思想共识。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单方面向小学过度衔接,还包含小学向幼儿园教育与活动特点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实现双向衔接的教育模式;三是树立针对性教育共识。在家庭、幼儿园以及小学都应当重视与尊重孩子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自身特点,在家园、家校以及园校采取的幼小衔接教育方式应当体现出具体性与针对性特点;四是应不断加强科学化幼小衔接的社会面宣传以及价值观引导工作。幼儿园与小学应当通力合作,引导和强化社会面构建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促使传统理念中让孩子准备的教育理念逐步转向新时代教育模式下为孩子准备的教育理念,从而实现幼儿园与小学双向服务与儿童的身心发展,明确儿童的教育中心主题地位,尊重其个体差异与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有效落实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教育政策[2]。
2.2明确幼小衔接过程中各相关方的主要责任与义务
教育部门下发的教育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整合多方教育资源,促使多方联动,达成家园校合作共育的教育目标。为了切实贯彻与落实相关政策文件,还应当充分明确政府教育部门、教育机构、家庭、教研部门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等各方面的具体责任与义务。例如可以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幼小衔接过程中各相关利益方的主体责任,幼小衔接的作用、性质与地位等,从而为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家园校合作共育制度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除此之外,还应当着重提升相应的监管力度,从而促使教育机构、教育与教研部门以及家庭与社区等切实履行自身社会职责。
2.3健全幼小衔接家园校共育制度
为了实现家园校合作共育,推动落实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模式,就应当从完善与健全家园校合作共育制度方面着手。从家校园三方合作共育关系角度来讲,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应当处于平等协商合作关系,在平等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为儿童各方面的科学衔接充分做好各方应尽的义务与准备工作;从家校园三方共育模式角度来讲,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小学以及小学与家庭都应实现双向衔接的合作共育模式,例如各方都应当从课程设置、指导要点以及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充分对接。家长在配合幼儿园与小学做好儿童入学准备与适应工作的同时,作为教学机构方的小学与幼儿园也应当全方位掌握家长的实际诉求,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答疑解惑;从共育方式角度来讲,家园校各方应当采用持久与针对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幼小衔接。例如,从幼儿园角度来讲,从幼儿入园阶段起就应采用持久性的入学准备教育工作,在大班阶段实施去小学化的针对性幼小衔接活动以及课程教学策略,为幼儿向往小学生涯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从为幼儿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提供有力的支撑。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讲,家长应当为孩子提供社会交往、身心发展、生活适应以及学习等各方面的准备,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转变过度化知识灌输的家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超前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危害。从小学教育角度来讲,应当持久性的引导小学教师树立幼小衔接的教育理念,为其提供与幼儿园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促使其能够针对一年级新生设置科学性与针对性的入学适应教学活动与教学课程,与此同时,在作息安排、教学模式、班级管理、教学设计以及学生评价等各个方面向幼儿园进行有效的衔接,在确保杜绝超标、超前教育的前提下,为新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入学体验与教学氛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科学的引导儿童短时间内适应正规化的小学教育模式。入学准备工作应当由家校园三方共同合作完成,各方在履行自身职责的前提下进行全方位沟通与交流,为儿童顺利步入义务教育阶段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蔡芳婷.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困境与路径[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3):86-90.
[2]薛艳琪.浅论幼小衔接过程中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方法[J].好家长,2022(17):5-6.
[3]甘建平.浅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的有效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1(0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