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碳中和趋势下低碳生态保护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浅析碳中和趋势下低碳生态保护策略

刘水霞

内蒙古中实工程招标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生态环境的治理是全球焦点问题,实现碳中和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趋势环境治理由于环境的外部性,在迈向碳中和愿景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对政府生态环境绩效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碳中和趋势下低碳生态保护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碳中和;低碳;生态保护

引言

我国推进碳中和,在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逆转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的过程中,主要从能源供给需求改革、碳汇碳源增减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着手,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产业技术创新,增加碳汇,壮大碳捕捉和封存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在碳中和背景下低碳生态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推进碳中和意义

由于我国经济规模日益庞大、人口红利减弱等因素,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下降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培养经济增长新动能已经愈发显得紧迫。优化能源结构,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大风能、水能、太阳能以及核能等开发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需要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和推进高耗能行业技术升级;增加碳汇,壮大碳捕捉和封存将是未来数十年快速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将成为世界大国竞争的新领域。借助我国巨大的市场和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应在这些领域突破瓶颈环节,实现国内循环,利用国内循环积累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推进世界相关行业发展,共同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我国推进碳中和,将进一步明确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优化其使用价格形成机制,使二氧化碳排放主体负外部性行为成本内生化,提高二氧化碳过量排放成本和二氧化碳捕捉与封存的收益;同时,我国推进碳中和将重塑碳汇价值,碳汇具有明显正外部性,由于现有市场机制尚不能充分发现其均衡价值,碳汇增加速度缓慢,推进碳中和将碳汇作为一种稀缺要素,参与市场分配,能够显著提高其增长速度;我国推进碳中和,将改变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与我国进行的高碳贸易结构,这种贸易以我国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为发达国家提供产品为特征,我国出口产品价值尚不能完全弥补生态环境治理成本,推进碳中和将改善这种市场机制失灵形式。依靠碳市场生态环境价值的发现机制,最终城乡生产效率趋于一致,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

2碳中和趋势下低碳生态保护策略

广泛使用化石能源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化源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因此,如果想维持当前生产系统并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将能源的消耗方式从不可再生能源转向以保护人类健康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已变得势在必行。

2.1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鉴于全球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潜力超过全球能源需求,可持续发展最紧迫的研究方向是加强当前可再生能源生产力度,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无碳能源源(即太阳、风和海洋等新能源)产生的电能和热量是其中一个方面。储能的开发和推广带来了科学和技术的挑战,必须解决经济和监管问题,以推动储能行业的投资和竞争。提高能源效率(包括住宅供暖/制冷)对减少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充分了解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并支持低碳经济增长。

2.2增强生态环境碳汇能力

考虑到粮食系统中不可持续的管理做法(从化学肥料的生产和施用到垃圾填埋和焚烧)继续占温室气体排放的很大份额,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以减少粮食系统的排放并增强碳汇。为此,开发新方法以进一步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以及食品工厂的技术,可减少对化学肥料的需求并维持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稳步增加碳汇,首先,培育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稳步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草原质量,保护湖泊、湿地资源,维护好海洋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完善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普查制度,预测碳达峰、碳中和对自然生态系统固碳需求,做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规划。其次,培育适合快速固碳的生物新品种,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农业发展、荒漠土地治理、城镇绿化,推进碳中和外溢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再次,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扩大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提高碳汇标准化建设,培育碳汇市场服务机构,利用碳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构建碳汇能力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最后,支持研发碳捕捉和存储关键技术,壮大碳捕捉和存储新兴产业,碳中和目标下,将碳捕捉和存储产业作为其他产业合理存在的前提条件,提高碳捕捉和存储增长的内生动力。

2.3产业链低碳化

产业链低碳化,首先要深化产业链分工与合作,按照碳中和内在规律,形成具有功能互补的产业链条,即高能耗产业链条、一般产业链条和高碳汇产业链条;高能耗产业链条形成集中规模效应,集中开展能源供给和二氧化碳捕捉,能够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捕捉技术应用门槛;高碳汇产业链条形成分布式,提高空间资源利用效率,高碳汇产业链条一般具有相伴产业,分布式链条增强了经营灵活性。其次,要进一步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形成各主体联合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产业链低碳化,产业链依靠创新链形成自主可控、高附加价值和低碳排放产业,产业链为创新链提供市场需求、效益评估和成果转化途径。最后,要加快推进产业链迈向高端化进程,进一步占领产业链上游环节,在建立完备的工业基础和国有企业控制关系国计民生行业的基础上,推进冶炼、制造等环节国际合作,减少高碳行业总量,加快形成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产业基础。

2.4碳捕捉利用封存技术的发展

尽管碳捕捉利用封存方法在碳中和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目前碳捕捉利用封存技术的高能耗和成本阻碍了其应用。电力行业的碳捕集和封存需要科技创新来实现低能耗甚至零能耗。多联产、化学循环燃烧以及结合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来捕获CO2的技术可能会为碳捕捉利用封存开启一个新时代。同时,将CO2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也是一种有希望的可能性,但需要克服热力学和动力学的障碍。

2.5卫星遥感技术的进展

监测温室气体排放对于确保世界走上减缓气候变暖目标的轨道具有最大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卫星温室气体排放的准确性和时空分辨率,以确保监测温室气体排放源和费率更全面、更及时。卫星监测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能力和精度也有待提高,海洋碳汇潜力遥感监测需要新的理论突破。基于海陆空联合观测开展精准碳预算计算是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结束语

鉴于我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我国推进碳中和必将对全球政治、经济以及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必将对全球治理和产业分工产生较大影响。我国推进碳中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条路径,能够协调不同主体利益诉求,推进区域、城乡协同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而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邱成梁.生态旅游发展中生态保护的法律保障[J].旅游学刊,2021,36(09):10-12.

[2]李双成.浅析以“双碳”为目标的生态协同治理[J].当代贵州,2021(21):78.

[3]张雪飞,王传胜,李萌.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J].地理研究,2019,38(10):2430-2446.

[4]曹学章,唐晓燕,张更生.开发建设中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体系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0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