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1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

刘雪梨

四川省南江中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重点中的重点,难点中的难点,因为古诗词在课文比例逐步增多,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体现我们祖先伟大山河情怀和人文情怀,它是语言的精华,它可以开启学生的语言智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感悟中国古汉语的无穷魅力,饱览祖国文化的魅力风景,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古今含义差别较大,古诗所描绘生活环境今天很多不存在了,古今汉语的字义、词义、语法有着很大不同,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阅读障碍。我执教高中语文以来,潜心于古诗词的教学课题,以新课标为导向,教材为蓝本,立足于古汉语教学规律,优化学生语言认识,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本文谈谈在古诗词教学中具体做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一、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及重要性与必要性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学习语言的演变史,我们今天汉语就是从古代汉语演变过来的,从语言的产生到文字的出现体现了我们祖先的伟大语言智慧,体现了我们祖先的伟大山河情怀和自然情怀,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字字珠玑,跃然纸上,闪烁着中华文化的光芒,我国最早的诗歌就是《诗经》,歌颂了自然风光和男女恋情,感情真挚,读起来朗朗上口,余味无穷,音律抑扬顿挫,留下文学史上最璀璨的一页,开启诗歌先河,随着诗歌发展到了唐代,诗歌发展鼎盛时期,是一个诗歌为王的时代,不仅要求讲究句式的恭整,而且十分重视平仄对仗,要求十分严格,涌现大量诗人,如诗圣杜甫、诗仙李白、七绝圣手王昌龄等等,诗可言志、叙事、抒情大大拓展了诗歌功能,唐诗是不仅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朵鲜艳奇葩。唐代是诗歌深受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喜爱。

   中学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必须努力学生古诗词,夯基中华文明传统底蕴,注入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国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山水诗、边塞诗、田园诗、史诗、哲理诗等无所不包,学生学习古诗词,是提高语言功底的有效途径,人们常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养成锤词炼句的习惯,培养良好语感,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丰富表达的能力,升华学生对生活人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们在阅读学生的作文中不难发现,学生的在文中引入古诗词,可以说文采斐然,每年高考语文单科状元,作文高分获得者,常常古文写出来的,或者高频率引用了古诗词。

  古诗可以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和艺术情操,比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等诗句,体现伟大中华民族的品格,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不仅提高学生道德水平,而且升华学生的艺术修养,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歌发现美,诗歌表达美,诗歌创设美,对学生艺术思维有着“润物细无声”良好的效果。

二、诗歌教学途径探索

   1、引导学生锤词炼句

     古诗词词句精炼,言简义丰,用词精当,表达精准,意象丰富,词义十分传神,我国唐代诗人贾岛的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个“推”用的十分精准,淋漓致尽表达出夜深人静的寺院里,在月下推门入内的情景,据说贾岛思考到底用“推”还是“敲”,反复斟酌,反复吟诵,比划动作,“敲”就是屈指敲打动作,“推”就是抚着门向里用力,所以用“推”更加传神,古人写是有“三年两句成,一吟泪双流”“为炼一个字,拈断几根须”,可见他们在锤炼词句上下了很深功夫,为了提高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我引导学生进行换词练习,比如鲁迅的“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我要求学生把“忍”和“刀丛”“觅”进行换词练习,同学们将“忍”换成“压”,“刀丛”换成“刀林”,“觅”换成“找”,诗词的变得索然寡味,

2、把风格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进行比较阅读

   把风格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词对比阅读,仔细大师们用词艺术,构思的差异,仔细品位诗歌创设的不同意象,体味细微之处显功夫的道理,比如苏轼与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苏轼以其创作首先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开始革新词风,在词的内容上扩大了词的题材,诸如报国壮怀政治理想,民生的疾苦以及农村风光。苏轼的词多在豪放之中表现出飘逸洒脱,旷放自然的韵致。辛弃疾的词反映的生活面更为广阔。无论是登临怀古、游赏、送别、咏物,词作者都倾注了自己的情志和襟怀,誓要实现理想,抗金宏愿以及献身精神,尤其是壮志难酬的悲愤不平。辛弃疾的词呈现出悲壮苍凉、沉郁顿挫之美,词情热烈而凝重、激切而深沉,提高比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形成自己独特语言风格。

  三、仿写古诗  突出实效

   学生学习古诗后,根据格式的句式、场景、来写古诗,把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转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对古代汉语句式语法灵活运用,深化对字词的理解运用,唯一有效方式就是练笔,学习古诗词,揣摩古诗的行文格式与行文风格,对语言进行高度锤炼,在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逐步解决问题,不断修改,开始难以写一首完整诗,就是一天写一句,第二天写第二句,坚持写下去,定期进行起承转合加工成一首完整的诗歌,老师指导他们平仄是否对仗,随着长时间坚持,日积月累,学生的古诗仿写能力就会与日俱增,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古诗词所带来成功喜悦,从而深刻认识到学习功在平时,而非在所谓的灵感上,灵感产生于辛勤耕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