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杨伟

四川省苍溪歧坪中学校 628421

摘要:在初中阶段开展德育教学十分必要,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还不成熟,但渴望独立。该阶段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在当前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初中生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将德育渗透在学科课程教学中,通过不断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就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渗透是间接实现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初中体育课是初中生喜欢的课程之一,从学生喜爱的课程入手,更容易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渗透;策略;

引言

在现阶段的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教师还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和限制,在课上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的模式,让学生展开枯燥的动作操练,鲜少向学生渗透一些德育思想,虽然在反复操练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掌握较强的运动技能,但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思想、个人品质的培养。这种“重知识技能、轻德育渗透”的方式逐渐抑制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德育往往是思政老师的责任,他们没有必要在体育课堂上向学生实施思想教育,这和自己的关系不大。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教师对于德育的渗透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在设计运动练习时容易忽略对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各种优良品德的渗透,只顾着纠正学生在动作方面的不足,却很少教给他们处事、做人的道理,完全将“体育”和“德育”脱离开来,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方式方法有待完善

当前体育课堂还未形成渗透德育的浓厚氛围,体育教师还是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很少有机会参与进修培训,导致自身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与发展,而是采取“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单一方式,久而久之,磨灭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更何谈向他们进行德育渗透了。总之,德育渗透的形式和方法还比较单一,需要体育教师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二、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一)加强初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建设一支优秀的初中体育师资队伍,是实现体育德育教育的基础。要从“引才”上下功夫,以高素质、专业化为目标,立足全市、面向全省、放眼全国,从一流体育和师范院校招录优秀应届毕业生,从知名初中引进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优秀体育教师,大力改善学校的体育师资队伍水平。要从“育才”上做文章。初中体育教师对体育德育教学认知不足,很大程度上与较少接受体育德育教学培训有关。因此,初中学校应定期组织体育德育教学的相关培训,提升广大体育教师对体育德育教学的认知水平,并邀请有关专家和名师就体育德育教学实践进行现场教学,提高其实践应用水平。

(二)结合学情完善德育渗透内容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与接受程度是有差别的,为了提高渗透质量,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初一是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期,初一的学生还带有小学生的稚气,对初中生活还较为陌生且对周边环境还不熟悉,因此体育教师在面对初一学生时,应该多开展团结合作的德育渗透内容,借助体育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彼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让班级学生相互熟悉进而提升班级凝聚力。初二的学生往往是青春期叛逆最严重的时期,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很厉害,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波动起伏往往较大,因此体育教师在面对初二学生时应该更加谨慎,去细心发现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法律知识普及。初三的学生往往较为成熟,但是面临着中考的巨大压力,这会导致很多学生的情绪较为焦虑,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更多地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紧张的心情舒缓下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直面挫折的勇气。除了根据年级划分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叛逆情绪往往比女生表现得更为明显,教师应该引导男生沉心静气,敢于担当;女生则更善于隐藏情绪,教师应该引导女生去分享心情,融入集体。

(三)开展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小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学习过的体育知识,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设计合作实践活动前,教师应该尽量全面地了解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多元的选择。例如,在篮球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篮球友谊赛。赛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集体培训,讲解篮球比赛的规则和常见战术,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让其做热身准备;赛中,教师担任裁判,关注、评判学生篮球技巧的学习情况;赛后,教师要求学生总结比赛经验,分析双方的战术,提升篮球技术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篮球比赛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输赢,使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实践真正提升体育技能。

(四)改善体育德育教学评价机制

针对目前体育德育教学评价难以量化的特点,必须改变以往轻过程重结果的评价导向,尤其注重观察和记录初中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形成过程评价,适度减少总结性评价,评价应以鼓励性为主。由于不同体育项目蕴含的德育属性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做到目标明确,把需要重点衡量的精神品质与相关的体育项目结合起来,做到分类进行、综合评价。与此同时,在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考核时,除了考核其课时量、获奖情况、体育成绩等指标外,还应关注体育教师在培养初中生精神品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对此,学校可以采用不定时随机听课、学生与教师双向评价等方式,重点考核体育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学的表现。此外,还要理性对待体育中考,不能将整个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都围绕体育中考来进行,而是应在初一、初二年级中认真贯彻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要求,做到德育与体育中考之间的平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体育教师必须遵循先进的“德育为主、教学为辅”的原则,充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向学生渗透体育精神,对他们的思想、品质、意识和精神各个领域进行针对性教育,让学生在习得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其身体素质、精神世界的共同发展,进而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彦.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途径[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4):49-51.

[2]蒋红明.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20(18):60-61.

[3]刘顺成.初中体育教学融入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