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科教新城幼教中心利民幼儿园
摘要:美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感受内心和世界链接的重要核心,更是幼儿思维和想象力发展的媒介。美育活动对于幼儿审美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深有助益。聚焦于幼儿本身的班本课程,更能将美术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表达自我,张开想象力的翅膀,尽情创作。从而让美术课程成为幼儿学习和生活体验中充满魅力的所在。然而,作为美术课程的深度学习“自由美术”,更是聚焦于儿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课程模式。因此,我们本着“自由美术”的行径趋势和理念呈现,将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与之相结合,拓展为孩子们感兴趣的、自主成长的课程架构模式。
关键词:儿童发展 自由美术 班本课程
幼儿是自由美术课程行径的主体,故而,从自由美术班本课程的设计开始就要以儿童为中心,考虑到幼儿实际生活经验、他们的心理需求。切实从幼儿的需求出发,让自由美术班本课程成为孩子们自由翱翔的天地,成为他们想象力和创作力培养的乐园。唯有看见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在需求,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才能实现自由美术班本课程的高效化。
一、以儿童为中心,发现美术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要在真实的体验、感知中协调感官功能,从探究中获得广泛的知识。”那么,自由美术课程的设计,就要以儿童为中心,把握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投入到生活之中,去感受和获得真实的体验,调动感官功能,获得审美和思维的成长。
⒈儿童的视角,发掘课程资源
儿童的视角和成人的是有差异的,很多人经常忽视这一点,成人经常以自己的视角去理解幼儿,很容易因为幼儿的年幼而忽视他们的感受和思想,这是影响彼此交流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以自由的姿态开启探索之旅。
在一次户外美术活动中,我们本来打算画大树,可孩子们明显对落叶很感兴趣,于是我们让幼儿观察树叶,问他们,枯叶和绿叶有什么区别?有的孩子用眼睛去看了,回答:“枯叶黄黄的,绿色绿绿的”,“枯叶看起来皱巴巴的,绿色看起来很平整”。有的孩子用手去触摸感受了,他们回答:“绿叶湿湿的、滑滑的,枯叶是粗糙的”“枯叶使劲一揉就碎了,绿叶不能”……在孩子们的真实的接触和感知中,他们获得了对枯叶和绿叶的认知。我们再次给出疑问,要如何画绿叶和枯叶呢,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画出自己认知中的枯叶和绿叶。随机生成的,符合幼儿兴趣的美术课程,更吸引有的注意,他们的投入程度更高。
⒉儿童为主体,导向课程行径
虞永平教授指出:“课程的建设既是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持,也更需要我们每一位课程建设者站稳孩子的立足点,真正服务于每个孩子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深入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之中,把每个孩子都变成课程学习的主体。”
由此可见,在自由美术课程的行径过程中,需要儿童为主体参与到对资源的架构、对课程的把脉以及对体系的评价之中,才能够为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形成本位共筑下的理念导向。因此,我们充分站在儿童需要和儿童兴趣的角度,将之前挖掘出来的资源,运用于自由美术课程之中,让孩子成为课程的主人。
例如,孩子们找寻来的树枝和绿叶、落叶和花瓣等资源,我们为他们提供了空白的展板和网格架,请孩子们自主将资源以立体化的呈现方式进行展示,形成班本课程资源展板,放置在孩子们的美术创作环境之中。同时,我们通过持续性地观察,将儿童在自由美术课程中的感悟、成长、困惑等运用文字卡片呈现在展板上,形成了螺旋上升形式的班本课程资源地图。
二、注重观察陪伴,进行适宜引导
我们强调自由美术班本课程,教师不能牵着幼儿的鼻子走,要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有表达自我想法的空间和机会。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和陪伴,鼓励幼儿自主进行创作,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宜进行引导,引导幼儿打开心扉去感受,大胆去想象并创作。
⒈陪伴指引,情感抒发
美术活动是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和情感抒发,他们必须是自主、自愿的,才能让自由美术课程真正成为提升幼儿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媒介。
自由自主的美术创作空间只需要带领孩子们来到大自然这一创意园,通过提问,让幼儿寻找并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确定美术活动的主题。例如,我们将户外美术活动的地点教给孩子们来选择,是选择幼儿园旁的小池塘还是开满鲜花的小山坡,在孩子们自由民主投票中,小池塘胜出。于是,小池塘成为了孩子们自由美术的创意地点。孩子们之所以选择这里,说明这里的风景对他们来说最有触动,我先让孩子们自由玩耍和活动,然后用绘画记录自己的感受。这样,孩子们在玩中画,自然兴趣十足。当然也有孩子有疑问,我就通过交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再问幼儿如何表达,孩子们慢慢就找到了表达的方法。在陪伴和引导中,孩子们自由进行创作,实现了美术课程行径的新方式。
⒉浸润观察,适宜引领
陶行知先生说的:“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本着“自由、自主、生活、激趣”的理念,我们在自由美术班本课程建构的过程中,立足于儿童的视角,“以点带面”的从观察——解读——评价中由浅至深的“深度学习”。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做到对待孩子的游戏活动,作为一名会思考的旁观者,对待孩子们的问题困惑,作为一名会引领的助推者。例如,当孩子们对于美术创意活动“扎染”的材料和资源存在着争议的时候,我们不妨请孩子们将所有能够运用到的材料进行资源架的呈现,并且以儿童会议讨论的形式,引导孩子们商量并确定,最终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扎染的呈现。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则是进行持续性地观察和记录,并且分析与解读孩子们在进行自由美术活动中的成长与发展。
三、协同家园共育,拓展美育空间
自由美术班本课程是通过引领孩子们去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美,然后用绘画、手工能多种形式来记录生活中的美。故而,美术课程不应该局限于幼儿园,它更应该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发现,对美术活动有兴趣的幼儿,在家的时候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美术上。若家长未能给予正确的指引,对于幼儿的美术活动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因此,在美术班本课程的构建上,家园共育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通过班级会议和家长课堂等形式,和家长们达成关于课程行径的共识,让家长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为孩子们的美术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美术活动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从而拓展幼儿园美术班本课程的广度和宽度。
为了达到家园和谐共育的目的,我们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向家长传递关于自由美术班本课程的一些详细信息,介绍它的要点,促使家长利用周末和假期带领幼儿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倾听、领略和探究,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多姿。在家长和幼儿园的协作下,幼儿获得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感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那么,孩子们在自由美术的创作中边界就更大,活动空间也变得更广阔,更有利于他们进行自由的创作,这都能够为孩子们的审美素养和美术核心能力的提升形成良好的铺垫。
结论:
幼儿是自由美术课程的主体,对其的忽视会导致班本课程失去意义。在课程行径的过程中,我们要看得到幼儿,听得到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感受。设计符合孩子们兴趣和心理的自由美术活动,让他们在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中了解什么视美。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去表达美和创造美。这就是自由美术的意义之所在,也是自由美术班本课程所追求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萌梦.幼儿园班本课程建构策略——以绘本为抓手,发掘生活课程资源[J].启迪,2021(9)
[2]冯倩.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以“糖果宝宝”主题活动为例[J].名师在线,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