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医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高职医学生就“医闹”事件认知的调查分析,探讨设计与应用医用警报手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505名实习期医学生进行“医闹”事件认知程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医用警报手环的应用前景。结果 高职医学生对“医闹”事件认知不够深入,从业积极性不佳,但是选择从医职业后专注度高,对“医闹”事件的有效应对及有了新的认识。结论 高职医学生应对“医闹”事件,除了正确对待媒体宣传、加强自身能力和品德修养、提高医学生的人文医德素养、提高医患关系处理能力外,更注重自身安全,医用警报手环的设计与应用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很有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医学生;“医闹”;医用手环;报警
“医闹”,是指患者及其雇佣的人,为了获得高额赔偿, 以一定的医疗事项为由, 采取侵害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危害医院财产安全、妨害医院正常秩序等法律法规所禁止的破坏性行为[1-2]。“医闹”事件频繁发生,社会各界均关注医患之间的利益方面得失,却忽视了作为未来卫生系统储备军的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高职医学生作为将来面向基层卫生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对“医闹”事件的认知势必影响我国我国未来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3-4]。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的505名实习期医学生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采取问卷星小程序进行在线填写,共回收有效问卷505份。
(二)研究工具。
自制的在线问卷收集医学生对“医闹”事件的认知、态度和采取的应对方式。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测,显示Cronbach a系数为O.72。
二、结果
(一)高职医学生对“医闹”事件的认知情况。
15名医学生表示从未听说过“医闹”事件,占2.97%(15/505);61名表示曾经历过,占12.08%(61/505);429名表示仅从媒体网络等主要信息资源获取过,占84.95%(429/505)。289名医学生认为对“医闹”事件的关注度仅是频繁发生时社会关注度高,占57.22%(289/505);52名认为存在持续性关注度,占10.30%(52/505);164名认为“医闹”由医务人员或者医学生们关注,占32.48%(164/505)。在“医闹”事件应对认知方面,127名医学生表示对应对措施毫不了解,占25.15%;329名表示略有了解,占65.15%(329/505);49名医学生表示了解较全面,占9.70%(49/505)。对于“医闹”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认知,其调查项目按认知情况占比排序为:(1)认为医疗法律、法规体制不健全者占23.56%(119/505);(2)认为医院等公共安全防范体系不到位者占21.39%(108/505);(3)认为社会媒体推波助澜者占14.06%(71/505);(4)认为“职业医闹”等产业链的怂恿者占10.50%(53/505);(5)认为患者和(或)家属缺乏道德素质者占9.70%(49/505);(6)认为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者占8.91%(45/505);(7)认为医护人员沟通能力、人文医德素质低下者占7.52%(38/505);(8)认为医护人员的诊治能力、技术水平不足者占4.36%(22/505)。
从上述各个方面可以看出,高职医学生对“医闹”的认知情况仅停留在表面,缺乏从自身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认识。
(二)高职医学生对“医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从“医闹”事件应受保护方的界定,243名医学生认为医患双方均应受保护,占48.12%(243/505),219名医学生认为医务人员更应受保护,占43.37%(219/505),43名医学生则认为患者更应受保护,占8.51%(43/505);对于“医闹”责任方,287名医学生将其归咎于媒体或抖音等片面宣传和炒作者,占56.83%(287/505),113名归咎于职业医闹者,占22.38%(113/505),55名医学生归咎于医闹患者与家属,占10.89%(55/505),50名医学生归咎于医务人员者,占9.90%(50/505)。面对“医闹”事件,329名医学生持积极关注的态度,占65.15%(329/505),127名医学生表示先以学业为重,占25.15%(127/505),49名医学生表示不关注,占9.70%(49/505)。在医德教育方面,481名医学生支持学校开展医患沟通相关课程,占95.25%(481/505),但107名医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在医学生实习前再次进行相关培训,占21.19%(107/505)。
由此看出,高职医学生对“医闹”相关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态度还可以,关注度较高。
(三)高职医学生关于“医闹”问题的应对行为。
1.在遇到媒体、抖音等网络报道“医闹”事情方面,489名医学生认为选择学医后会关注,占96.83%(489/505),其中:357名考虑只关注不会转发,132名考虑其真实性再转发,无人会盲目转发。
2.在医务职业选择方面,152名医学生认为目前“医闹”对职业选择无影响的医学生占30.1%(152/505),331名认为担心“医闹”引起自身安全考虑放弃从医的占65.5%(331/505),22名担心“医闹”但仍会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占4.4%(22/505)。
3.在高职医学生能力培养方面,499名高职医学生表示会注重医患沟通能力的锻炼,占98.81%(499/505);其中对于提高该能力、增强医德医风的培养,最愿意接受实习和见习(49.70%,251/505)、社会实践(25.15%,127/505)、情景模拟(23.96%,121/505)等途径。
4.在预防“医闹”事件发生的措施方面,501名高职医学生考虑到三年课程基础不牢,而倾向于以巩固医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专业知识、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医学生的人文医德素养等方法来加强自身修养,以减少“医闹”的发生率,占99.21%(501/505);498名高职医学生认为在上述加强自身能力和修养、提高医学生的人文医德素养的基础上,注重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医用报警手环等),占98.61%(498/505)。
由此可见,高职医学生对“医闹”的应对行为中,除了正确对待媒体宣传、加强自身能力和修养、提高医学生的人文医德素养外,更注重自身安全。
三、讨论
(一)客观存在的“医闹”事件影响高职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
本文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医闹”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对高职医学生从业态度和未来职业选择造成了影响。65.15%的高职医学生表示对“医闹”事件积极关注,由“医闹”引起的职业风险而造成的医患关系紧张[5],使原先学历上处于劣势地位的高职医学生开始犹豫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要不要选择临床医学专业?选择从医这条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这些问题始终是高职医学生思考的热点。由此看出,作为客观因素的存在的“医闹”事件更多的是在主观上影响着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二)高职医学生的医德素养影响“医闹”事件的发生。
在高职医学生对“医闹”事件的认知情况调查中,对于“医闹”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认知存在片面化,未能从自身去寻找真正的原因。高职医学生对“医闹”相关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态度还可以,关注度较高。另外,在预防措施方面,高职医学生考虑到三年课程基础不牢,而倾向于以巩固医学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专业知识、增强医患沟通能力、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医德素养等方法来加强自身修养,以减少“医闹”的发生率。
(三)探索高职医药院校医德教育的新途径及正确职业选择观的新措施。
1.加强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设,正确认识“医闹”行为。
新的职业教育法推进了医药高职的发展,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对于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校虽然开设了医德和医患关系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课程[6],需要继续完善和加强人文课程体系建设内涵:(1)丰富医学人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重点开设医患关系学、医学伦理学等方面的虚拟仿真课。(2)推进医学文化建设,以“医学人文”为主题在校园各个角落内利用电子显示屏、横幅等进行宣传和活动开展,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3)开展针对性实践活动,加强医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使其在实践中既能应用知识为患者排忧解难,又能从实践中了解目前的医疗现状与患者的就医需求。
2.利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实行的三年制新学制模式,建立家-校-院三位一体教育体系,改变高职医学生对“医闹”事件的态度。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实行1.5+1.5的三年制学制模式,即1.5年在学校基础理论教学,1.5年在临床基地进行0.5年的临床科目理论学习和见习,1年的实习时间。面对“医闹”事件频发,医学生家庭成员应积极关注“医闹”新闻,同时给予医学生鼓励支持,增强他(她)们继续选择从医的信心。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在学生在校期间需通过多途径让医学生及时了解“医闹”的现状并普及应对方法。而“医疗法律体制不健全”是医学生认为“医闹”发生首要原因,所以在当前依法治国的大框架下,政府应加快医疗纠纷处理法制化进程的步伐,严厉打击干扰医院秩序安全的暴力行为[7],完善医疗法律体系,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强化媒体的规范化管理,宣传新冠病毒感染期间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受到佳评的正能量,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此外,医学院校增开相关法律专业课程,培养懂医又懂法的人才,避免非医疗过错的医疗纠纷,促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8]。在临床基地临床理论和见习期间,结合各科实际融处理医患关系教育于其中。通过上述家-校-院三位一体,达到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改变高职医学生对“医闹”事件的态度。
3.利用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实行的三年制新学制模式,搭建多样化的医学实践平台,培养高职医学生应对“医闹”事件的能力。
三年制高职医学生学制短,需要提供多样化实践平台,才能更好的适应。在医学实践中,应重视将医生必备的职业素质的训练整合到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可通过临床带教形式增加医学生与患者的接触,使高职医学生能了解患者需求及现在医疗服务的优缺点,以更好的方式处理医患关系。另一方面,可通过团队合作方式采集患者信息,并讨论和总结医患矛盾的本质,寻找合适的医护方案。如此,既锻炼高职医学生的沟通技巧与能力,又使其能亲身体会医患关系并进行反思,学会与患者正确的相处方式,从而减少就业后“医闹”事件的发生[9]。
3.针对高职医学生对“医闹”事件考虑自身安全,为医用报警手环的产生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高职医学生应对“医闹”事件,除了正确对待媒体宣传、加强自身能力和品德修养、提高医学生的人文医德素养、提高医患关系沟通和处理能力外,更注重自身安全。因此,从保护医务人员安全角度出发,医用警报手环的设计与应用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很有必要性。
参考文献
[1]何少波.医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7,(24):226.
[2]张晶.正式纠纷解决制度失效、牟利激励与情感触发-多重面相中的“医闹”事件及其治理[J].公共管理学报,2017,(1):61—74.
[3]王霞,刘双喜,解征.某高职医学院高职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现状调查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28(3):114-116.
[4]赵华翔.医患关系的社会舆情对医学生影响的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5):570-573.
[5]王菊倩,顾伟,陆益花.医患关系现状对医学生择业和就业影响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16):2956—2958,2992.
[6]艾华,刘惠字,刘钊.中医专业医学生医德教育途径调查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5):464-465.
[7]陈桂林,董捷,李艳,等.医疗纠纷对医学生影响的量化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1):145—147.
[8]李宁,任小红.我国医学生法律教育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6,30(27):3332—3335.
[9]王莉莉,赵燕姣,莫丽燕,等.医学生对“医闹”事件的知信行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7):7-8.
【第一作者简介】郭思梦,女,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Email:3155328075@qq.com
【通讯(信)作者简介】王宏伟,男,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全科医学诊疗与教育研究。 Email:459120178@qq.com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0年立项项目(202012682013Y)
※【通讯(信)作者】王宏伟(1975-),男,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 研究方向:全科医学教育与研究Email:4591201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