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20年3月-2022年5月接收1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螺旋CT诊断与X线胸片诊断,通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肺结核特征检出率评判2种诊断方式质量性。结果:CT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P<0.05。结论:对比X线胸片,低剂量螺旋CT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更可观。因此,在进行肺结核病症诊断时可及时将低剂量螺旋CT诊断用于其中,促使诊断质量性不断提升,便于患者及时接受针对性治疗措施。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CT技术;X线胸片技术;肺结核;准确度;灵敏度
肺结核病症具有较高致死率,同时此病症传染性明显较强,不仅对患者自身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对周围人群也产生较大影响。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是降低肺结核病症不良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进行此病症诊断时可采取方法有多种,包含X线胸片诊断、螺旋CT诊断、痰结核菌检查等,痰结核菌检查诊断质量较高,但所需时间相对较长,常作为金标准用于临床中,X线、CT诊断均具有时间较短、便捷性较高等特点,对临床诊断质量与效率具有一定改善效果,为促使诊断质量可进一步显著提升,本文将主要研究并对比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20年3月-2022年5月接收1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男56例,女44例,年龄43-75岁,平均(61.69±2.78)岁。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剂量螺旋CT诊断与X线胸片诊断,低剂量螺旋CT诊断:所使用设备为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诊断仪,医护人员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并身心放松,层间距设定为0.5mm,层厚设定为0.5cm,管电流设定为30mAs,管电压设定为120kV,准直设定为0.75mm,采集模式设定为16*0.75mm,扫描时间设定为8-10s,告知患者深呼吸并屏气,其后对患者进行肺尖-膈顶常规扫描,医护人员对患者肘中静脉注射100ml浓度为300mg/ml碘海醇,进而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三维重建过程中重建层距与层厚均设定为5mm,肺窗窗位设定为-600Hu、窗宽设定为1500Hu,纵膈窗窗位设定为40Hu、窗宽设定为350Hu。X线胸片诊断:所使用设备为KH200-1X射线仪,额定电流设定为200mA,额定电压设定为220V,连续可调电流设定为0.6-6.0mA,照射时间设定为0.05-5.5s,透视电压设定为50.0-100.0kV,医护人员引导患者分别保持侧卧位和仰卧位,进而对其全肺部扫描。层厚与层距均设定为11mm,在此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灶位置、大小、形态、数量等。
1.3观察指标
将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2种诊断方式质量性。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t用于计量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诊断结果
1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经病理学诊断有67例为肺结核,33例为其他病症,将肺结核患者设定为阳性病例,其他病症患者设定为阴性病例。
2.2 对比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
X线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00%(81/100)、98.25%(56/67)、75.76%(25/33),CT诊断分别为97.00%(97/100)、97.01%(65/67)、96.97%(32/33),经对比,2值分别为13.075、6.900、6.304,P值分别为0.000、0.009、0.012。由此可知CT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X线诊断,P<0.05。
3 讨论
肺结核病症在近年发生率较高,此病症具有发展速度快、致死率高的特点,导致患者产生此病症主要因素为结核菌感染,此菌种对相关临床治疗药物具有较强耐药性反应,从而生成耐药菌,对患者病症改善产生较大阻碍。对此相关机构还需不断加强对此病症重视度与研究力度,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不断加强对此病症重视度,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尽可能降低此病症发生率。
在进行肺结核病症诊断时X线胸片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的特点,同时对病症也具有一定检出率,但与此同时此种诊断方式还具有一定弊端性,譬如部分患者病灶可能位于心膈角、肺门旁等隐匿性相对较强处,利用X线诊断时易产生漏诊现象;X线诊断时肺部前后组织存在一定重叠现象,进而对密度分辨率产生影响,促使相关早期病灶、细小病灶等难以发现,进而对诊断质量再次产生影响[1-2]。螺旋CT诊断具有密度分辨率明显较高、无组织重叠现象产生,进而可促使诊断质量得到一定保障,同时还可观察患者病灶活动状况、肺部与气管感染症状等,促使诊断质量性再次提升
[3]。在具体螺旋CT诊断中通过采用低剂量,可有效降低对患者辐射性、提高诊断安全性,同时此种诊断方式具有成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较高等特点,有助于促使患者病症尽早被发现,便于其及时接受相应治疗措施,促使诊断质量性明显提升[4-5]。通过此种方式还可及时检出卫星灶、空洞灶等,对后续研究与治疗同样起显著促进作用。但通过使用低剂量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时,不可否认其对图像分辨率产生一定影响,对此后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其改善力度,促使诊断质量可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对比X线胸片,低剂量螺旋CT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更可观,可促使患者病症及时被诊断出,便于其尽早接受高效治疗措施。因此,在进行肺结核病症诊断时可及时将低剂量螺旋CT诊断用于其中,促使诊断质量性不断提升,便于患者及时接受针对性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徐鹏飞.低剂量螺旋CT与X线胸片诊断肺结核的效果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5):689-690.
[2]罗志东.双排CT胸部低剂量扫描技术与X线胸片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1):109-111+F0003.
[3]曹文斌,高特,叶春绿.肺结核诊断中低剂量螺旋CT与X线胸片检查的准确性分析[J].影像技术,2021,33(3):40-44.
[4]金凤彬,尹生江,刘由军.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学,2020,26(17):104-106.
[5]张文斌.低剂量螺旋CT对比X线胸片诊断肺结核的实效性探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3):4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