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沿滩区人民医院,643030
胆结石在临床指的是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腹痛、黄疸、发热等均是胆结石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遗传因素、饮食不当、喜静少动等均是胆结石患者发病的原因。近些年,我国胆结石患者发病率整体上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胆结石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既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同时又会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但大部分患者由于对胆结石这一疾病不甚了解,在治疗过程中会陷入一定的误区。那么,关于胆结石应当了解哪些知识呢?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医疗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方法较之以往更为丰富。如若胆结石患者年龄较轻,结石较小,且并无显著临床症状时临床上可通过定期复查、控制饮食等方式对疾病的进展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出现右上腹合并腹痛症状,且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性,则应当接受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年龄较大,并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即便患者未出现显著临床症状,也应尽早对此展开手术治疗,以免病情急性发作时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威胁。现阶段临床上可被应用于治疗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手术方案的选择。但微创手术由于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的特点已然成为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优先选择方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切口可控制在0.5-1厘米左右,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就可完成手术治疗,且手术后患者恢复周期较短。此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并不会对患者胆囊周围的组织造成明显的干扰与损伤。
大部分胆结石患者由于对自身所患疾病并不了解,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抗拒情绪。医护人员应当把握时机,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对其展开全面的健康教育。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应当积极向患者普及有关胆结石的相关知识,促使患者对胆结石这一疾病形成正确的认知。健康教育可通过组织讲座、面对面交流、发放疾病手册等多种方式展开。健康教育的开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胆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
手术对于改善胆结石患者临床症状至关重要。手术可将胆结石患者的结石直接取出,进而降低疾病危害性。在患者手术完成后医护人员可告知患者通过深呼吸的方式促进肺部扩张,并且以每两小时一次的频率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以免出现切口牵拉、压迫等情况,加快患者切口愈合速度。老年胆结石患者由于体质较弱,所以切口愈合时间较长。在老年胆结石患者切口愈合过程中患者及家属应当应当尽可能避免患者的切口受到牵拉,以免刚刚愈合的切口裂开。同时患者家属应当帮助患者保持切口的干燥与清洁,每日应对患者切口周围的皮肤颜色进行密切观察,如若发现渗液、红肿、发红等症状,则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如若切口外部的敷料被污染,则应当立即更换,以免出现切口感染的情况。在伤口未愈合前胆结石患者应避免洗澡,可在家属的协同下运用湿润且柔软的毛巾进行擦拭。但在擦拭过程中应避免对切口周围的敷料造成污染,情况必要时可运用防水贴对切口进行保护。
胆结石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对饮食加以关注,以此降低疾病的复发概率。胆结石患者应当将每日肉类摄入的比例减少,因为肉类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尿酸,尤其是含有内脏部分嘌呤含量较高,从而会致使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最终使得患者胆结石复发概率增加。菠菜在临床上被认为是胆结石患者发病的重要诱因。因为菠菜中草酸含量较高,大量食用菠菜会致使胆结石患者草酸升高,进而引发结石。所以胆结石患者应当尽可能少食菠菜。胆结石患者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食用量可使得消化系统的功能提升,并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增加维生素A含量丰富食物的食用量可使得胆结石患者胆囊上皮细胞脱落问题得到缓解,降低胆结石复发的概率。番茄、胡萝卜、玉米等均是维生素A含量较为丰富的食物。除此之外,胆结石患者还应当增加日饮水量,不断稀释血液中的草酸,实现对胆结石复发的预防。对于饮食不规律的胆结石患者,医护人员还应当逐渐帮助其养成三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情绪与心理状态会对人的生理健康产生直观的影响。所以胆结石患者也应当正确认识自身的情绪。腹痛是胆结石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且胆结石这一疾病具有突发性,所以患者在患病过程中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情绪波动与心理压力。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均需更为关注胆结石患者的情绪变化。医护人员应当增加与胆结石患者沟通的频率,了解其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源,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鼓励与安慰,通过案例讲述的方式增强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的信心。患者家属应当主动与患者谈心,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与支持,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同时患者家属也可为患者准备喜欢的书籍、电影、音乐等,将患者对于疾病的关注度分散,不断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胆结石若持续性进展,则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所以临床上强调胆结石应当尽早治疗。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加强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关注,从饮食、情绪等多角度实现对胆结石发作及复发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