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患者应用系统化口腔护理模式对控制牙菌斑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3

牙周病患者应用系统化口腔护理模式对控制牙菌斑的临床效果

吴黎霞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4

摘要目的:观察牙周病患者应用系统化口腔护理模式对控制牙菌斑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化口腔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牙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天刷牙次数>3次、每天刷牙时间超过3min、竖刷或者颤动刷牙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病患者实施系统化口腔护理可以显著提升牙菌斑控制效果、规范口腔保健行为,保障患者口腔健康,值得推广。

【关键词】牙周病;系统化口腔护理;牙菌斑

牙周病是牙科常见疾病之一,牙菌斑出其中最主要的始作俑者,初始时,无明显特点或症状,后期患者开始出现牙龈肿胀、出血等现象。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将会逐渐渗透蔓延至深层牙槽骨,甚至牙骨质,给口腔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同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而牙菌斑属于细菌性生物膜,主要依附于患者牙齿表层,即使定期清除牙菌斑,也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出现新的牙菌斑,故此,治疗牙周病的根本为从源头控制牙菌斑的生长[2]。而在遏制牙菌斑生长,帮助患者恢复口腔健康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故此对其配备专业的护理措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既往情况下,大多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但是常规护理主要针对疾病来说,在其他护理层面不尽人意,无法满足患者护理需求。而系统化口腔护理模式以现代护理为依托,将整体化、标准化的护理理念融合至护理服务之上,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现在以我院近期收治的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牙周病患者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范围20-60岁,平均年龄(34.75±5.25)岁,观察组男68例,女32例,年龄范围23-57岁,平均年龄(34.77±5.23)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符合《临床口腔常见疾病诊疗标准》[3];(2)全面配合研究直至完成者;(3)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女性;(2)合并其他严重口腔疾病者;(3)精神类疾病者,无法正常交流沟通。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信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牙周病相关知识、治疗及护理方式以及所需注意事项等,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及口腔护理方法。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化口腔护理,护理流程如下:(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详细讲述牙周病的发病诱因、机制、特点、正确的治疗护理措施、健康口腔行为知识等,并给予患者和患者家属牙周病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将患者拉至患者群,定时推送相关牙周病疾病小贴士。院内定期会举办关于口腔保健的专题讲座和示范,具体举办时间会在群体公布,患者可以定期参加。(2)示范正确的刷牙动作,首先护理人员详细介绍正确的刷牙方式,在口腔模型中进行演示,在刷牙时,要将牙刷的刷头部分对准龈缘,牙刷和牙呈现45°为宜,适当用力,让牙刷可以充分接触牙龈沟和牙齿间隙,做水平颤动,多次重复,全部牙齿清洁时间不可低于3分钟[4]。当护理人员演示结束后,可以让患者在口腔模型中多次练习,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动作、要领、姿势等进行纠正。(3)口腔保健指导,护理人员需要提醒患者在对牙齿缝隙进行清洁时,要使用牙线而非牙签,每天早晚用专业漱口水漱口,并用清洁过后的手指腹对牙龈进行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针对部分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指导其使用无菌注射针吸取0.3%双氧水对牙龈沟、牙周袋进行冲洗,后以碘甘油涂抹至患处,对邻近牙周组织形成保护[5]。(4)饮食指导,护理人员需要仔细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饮食清淡,严禁辛辣、生硬等食物,另外不可吸烟酗酒,避免加重细菌感染。

1.3观察项目及评价标准

评估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牙菌斑指数(PLI)按照牙面菌斑厚度进行评分,0分,龈缘区无菌斑,1分,龈缘区存在较薄菌斑,视诊未见,探针可刮出少量菌斑,2分,龈缘区或龈沟均存在少量可见菌斑,3分,龈缘区、龈沟或者邻面可见大量菌斑;牙龈出血指数(SBI)通过视诊和探诊的方式进行判断,0分,牙龈健康,1分,牙龈轻度炎症,2分中度炎症,呈红色水肿状态,探诊时伴随出血,3分,严重炎症,牙龈明显溃疡、红肿、自动出血等;牙周袋探诊深度(PD)为龈缘至龈沟底或者袋底的直线距离。评估患者口腔保健行为,护理人员真实记录每天刷牙次数>3次、每天刷牙时间超过3min、竖刷或者颤动刷牙的患者例数。进行组间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1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α=0.05,分析有差距,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牙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对比(x-±s)

组别

PLI(分)

SBI(分)

PD(mm)

观察组(n=100)

0.87±0.23

1.85±0.57

2.08±0.15

对照组(n=100)

1.02±0.37

2.08±0.35

2.21±0.37

t值

3.443

3.439

3.256

P值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状况对比,观察组每天刷牙次数>3次、每天刷牙时间超过3min、竖刷或者颤动刷牙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状况对比(n,%)

组别

每天刷牙次数>3次

每天刷牙时间超过3min

竖刷或者颤动刷牙

观察组(n=100)

58(58.00)

75(75.00)

64(64.00)

对照组(n=100)

40(40.00)

52(52.00)

48(48.00)

X2

6.483

11.412

5.195

P

0.011

0.001

0.023

3、讨论

牙周疾病作为一种口腔疾病,若发病期间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会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牙周病没有高发人群,任何年龄段都有发病患者。而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为牙菌斑,牙菌斑属于细菌性生物膜,覆盖于患者牙齿表面,用水冲洗或者刷牙的方式均无法将其清除,当前临床虽然可以采用一些机械性的方式或者洗牙的方法将表面牙菌斑清除,但是维持时间却相对较短,牙菌斑会伴随时间增长而再度出现[6]。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需要与口腔护理工作共同开展,为了避免牙周再次感染,降低牙周病的复发率,需要为患者共系统化的口腔护理。大多牙周病患者疾病的发生与口腔护理息息相关,因为许多患者自身依从性较差,忽略口腔检查和治疗的重要性,对口腔健康的认知不足,认为临床症状通过治疗恢复即可,并不需要自我管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治疗后没有接受专业培训,导致患者接受治疗后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给疾病提供了反复发作的机会。菌斑指数以及探针出血是评价牙周疾病的重要条件和指标,因为患者口腔牙齿局部会受到慢性感染,极易破坏牙周组织结构,无法保障患者的口腔健康。要想从根源控制牙周病,彻底遏制牙菌斑的生长为主要任务。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从控制牙菌入手,控制口腔感染。牙周维护作为牙周疾病治疗的重要缓解之一,能减轻患者的病情,维护患者牙周健康。但一味接受治疗无法确保患者痊愈,还需要将治疗与护理工作联合开展,加强患者口腔健康宣教活动的开展力度,增强患者对口腔疾病的重视。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未出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为保障患者健康奠定基础。除却专业的治疗方式之外,还需要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按部就班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才能彻底恢复口腔健康。既往情况下,大多采用常规护理,但是常规护理过于局限,无法满足患者护理需求。而系统化口腔护理的特点更加贴合牙周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可以直接弥补常规护理下的缺点和短板,提升护理质量。在护理期间指导患者正确刷牙、使用牙签和牙线,监督患者严格遵医用药,避免用药剂量或时间不符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系统化口腔护理作为一种针对牙周疾病的重要护理模式,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经本文研究发现,PLI、SBI、P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天刷牙次数>3次、每天刷牙时间超过3min、竖刷或者颤动刷牙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牙周病患者实施系统化口腔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牙菌斑的控制效果,养成良好的健康口腔行为。系统化口腔护理,从健康宣教开始,帮助患者和患者家属掌握更多疾病知识、护理方式、注意事项等,以此提升护理依从性。刷牙示范,可以纠正患者错误的刷牙方式、姿势等,规范口腔健康行为。口腔保健指导,可以指导患者针对自身口腔牙龈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清理和保护。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饮食搭配,以免因为食物性质的原因延长治疗时间。

综上所述,针对牙周病患者给予系统化口腔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牙周病的困扰,回归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陈晴晴, 武曦, 李华,等. 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长期牙周治疗失访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 36(21):1628-1633.

[2].雷冰, 李婧, 冯梦娇,等. 系统性口腔卫生指导应用于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26):3669-3673.

[3].岑琼, 顾捷, 陶春,等.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牙周病病人健康行为管理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19, 33(02):16-21.

[4].鞠雅琼, 徐晓明, 韩祥永,等. 品管圈活动对牙周炎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评价[J]. 上海口腔医学, 2019,28(03):111-115.

[5].彭宏, 石磊, 李楠,等. 基于微信平台的多学科协作延续性护理对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 27(24):3332-3336.

[6].袁晨曦, 陈欣悦, 吴颖,等. 115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护理学报, 2019, 026(019):45-49.

作者简介:吴黎霞(1990.10)女 汉 本科 莆田市人 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口腔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