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3
/ 2

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

王龙英

江苏省兴化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邮编:2257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然而人们对事业单位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因此,事业单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内部控制建设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一环,越来越成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问题原因;对策 

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机构,不以营利为目标。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施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反腐倡廉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信息透明度在提高,公民的监督意识也在增强,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

1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为防范、降低经济风险而建立的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由单位内外部环境、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活动措施控制、协调沟通及内部监督等环节构成。内部控制最基本目标是在法律规定条件下,经济活动合规合法,避免违法违纪行为;内部控制目标还包括资产安全使用,信息可靠真实完整,防止产生舞弊行为,提高单位的公共服务水平。具有全面性,覆盖单位所有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经济活动流程全过程监控,单位职工全员参与,人人在内控制度内;具有重要性,在所有活动全流程监控的基础上,对重要活动重大风险重点监控,预防重大隐患发生;具有制衡性,单位内部各部门在岗位分工、职责权限及流程环节点,实施制约监督的作用;具有适应性,单位内控要依据单位内外部实际情况,调整相应措施,进行修订、完善。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相比于企业而言,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比较薄弱,重视程度普遍较低。有些事业单位领导甚至认为内部控制管理太复杂,没必要,会影响办事的效率,认识上存在较大的误解和误区。很多事业单位往往未结合实际的情况,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也没有定期梳理单位内部的业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点。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综合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参差不齐,大多是财务人员转任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专业限制和原有意识的存在,新业务知识不足,认识上调整不到位。对风险的认知和识别能力较差也是内部控制建设上的一大缺陷。

2.2内部控制评价管理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一些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还停留在浅层认识上,认为内控仅限于对财务的管理,而不涉及其他方面,所以,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大多只是与财务相关,与其他业务部门相脱节。由于内控机制不完善,没有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也没有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仅靠财务单枪匹马,无法支撑起内部控制体系。许多事业单位尽管建立了健全的内控制度,但因为制定者的水平有限,许多工作内容只是全盘照抄,并没有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因而造成了内控管理程序不符合现实要求,缺乏可操作性,使制度难以落地。

2.3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力

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将成为事业单位的摆设。因此,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事业单位应通过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督促业务科室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因人员编制问题,没有为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具有专业性与足够数量的审计人员,无法发挥内部审计对内控制度的监督作用。

3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3.1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的执行有赖于一系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部门应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性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制定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工作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定期或实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的重大经济事项、重大人事安排等三重一大事项应进行规范,制定一系列议事决策机制,以规范权力的运行。事业单位应对重大的经济事项进行事前调查研究,并进行风险分析。在经过必要的分析后,听取相关部门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再经过班子会议、党委会或部门联席会议等形式进行集体讨论决定,避免错误决策。

3.2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的力量,查找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内部控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内部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指导,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汇报后督促其加以整改、完善,同时将内部控制监督、考核的结果与绩效、晋升、评比等工作挂钩,促使内部业务科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内部控制工作,从而确保内部控制顺利实施。

3.3健全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建设

事业单位应通过构筑覆盖全局工作的信息平台,整合单位各信息系统和业务工作系统,拓宽信息沟通的有效渠道,实现各项业务系统的互通互联,确保做到留痕。首先,从硬件上加以提升,将各个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迁移和整合,或者增加内部联系管理平台,形成单位内部控制完整的信息系统,保证各系统的信息传送和有效的沟通,制订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实现各个部门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有效提升信息传递和回复的时效。其次,从软件上着手,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激发信息化人才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升应急处理的能力。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力的培训,普及信息化系统的办公应用,实现全局工作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时,也应加强网络环境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防范网络安全威胁,确保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

3.4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财务人员在技能水平方面比较薄弱问题,实施对策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首先,提升事业单位当中财务工作人员应聘准入门槛,进行招聘过程中需提出较高职位要求,更好地吸收专业人才,从而提升整个财务队伍的综合素质;其次,强化对当前财务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以及考核工作,运用定期方式针对财务人员展开技能培训与业务培训,进而使财务人员可以及时对财务知识进行补充与更新,提升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年底可以针对财务人员实际业务水平以及具体工作能力展开考核。

3.5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能够通过评估、识别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各种潜在风险,从而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降低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进而确保企业健康发展。首先,为了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应将风险防范理念引入内部控制工作中,并通过开展风险防范培训使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工作人员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不断总结经验,为财务人员防范风险提供参考。其次,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并由财务部门专职财务人员负责风险控制与管理工作,通过风险评估程序评估、识别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并将风险评估报告及时上报管理层,以此为管理层制定防范措施、完善生产经营流程、修订内部制度提供依据。

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需承担行政职能和社会职能,实施内控时,实际实施效果会对职能运行整体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关系着国有资产整体安全和提供公共服务时的质量。因此事业单位需认识到内控建设实施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结合事业单位当前内控建设具体情况,运用必要性措施,针对管理方法进行完善,进而将内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认识到内部控制不是建设完成之后就不需要继续关注,而是需要我们在不同时期,以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并结合实践不断完善,推动事业单位最大化实现自身经济、社会效益,进而获得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繁荣.探索事业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途径[J].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0):67-69.

[2]曾宪华.探析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21(7):214.

[3]吴佳.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21(3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