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麻醉中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02
/ 2

围手术期麻醉中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温秀芳

塔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165200

摘要:围手术期的麻醉工作中麻醉指标深度监测是目前麻醉技术的发展需求重要方向之一。其中,以脑电监测指数为主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例如脑电双频谱指数以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等,此类麻醉监测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对手术过程中所存在的相关并发症隐患起到了很好的监控效果,另一方面提升了手术的整体质量与治疗效果。本文首先对脑电监测指数进行了详细分类,同时分析其优劣势,最后予以总结。

关键词:麻醉深度监测;围手术期;脑电信号

引言:麻醉深度监测作为围手术期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1],其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保障了针对性麻醉方案的顺利进行,提升了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深度麻醉监测以无创伤、准确、防干扰能力强为实施目标,一方面对麻醉过程中阵痛组完成监测工作,另一方面对机体应激反应具有较高的观察效果。我国以往的麻醉深度监测以临床表面特征为判断依据,例如体温、血压、心率等,临床价值较低,数值不够精准。所以,通过脑电信号的实时分析并获取具体数值逐渐应用于麻醉监测当中,从而实时掌握患者的麻醉深度。脑电监测指数临床中可分为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熵指数以及其它指数,具体内容如下:

1 脑电双频指数

1.1 脑电双频指数的应用

脑电双频指数是脑电双频谱中的分析技术,能够精准的反应麻醉类药物对脑组织的作用程度,其指数量化与麻醉药物成份关系较为密切。例如,不同比例的安氟醚、异氟醚等成份的麻醉药物的应用过程中,脑电双频指数的大小随药物吸收量增加而减小,其数值降低直接反映了患者的意识水平变弱。除判断患者意识水平随药物吸收量的多少而变化的情况外,脑电双频指数对麻醉药物摄入量具有较高的衡量价值。能够精准的控制患者在符合麻醉标准,即到达一定的睡眠状态下,及时停止麻醉药物的输入,保证麻醉药物量的最小使用程度,缓解麻醉药物对患者身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现如今,BIS作为多种重症疾病临床手术中重要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数之一,不仅全方位的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节约了手术人员消耗,对围手术期患者的麻醉监测与镇静管控中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1.2 脑电双频指数的不足

临床分析脑电双频指数具有以下几点不足:①针对非标准镇静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性,并且对于脑类疾病的麻醉监测准确率较低,同时,女性患者的生理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BIS的应用价值。②结果获取时间较长,即BIS对脑电图的分析缓慢,在麻醉深度监测工作中时效性较差。范帅伟[2]等学者研究显示:当脑电双频指数为50左右时,仍有患者意识保持清醒。由此可见,BIS不能应用于所有麻醉药物,针对不同镇静药物、不同疾病种类、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BIS的临床价值差异性较大。

2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2.1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的应用

临床将听觉定义为麻醉末期最后消失的感觉,同时也作为苏醒阶段的第一感觉。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II)则代表在给予患者有效的声音刺激下,患者在10~100s所出现的电活动情况。AII不仅能够反应麻醉药物对脑组织产生的兴奋及抑制状态,同时对围手术期患者的脑电活动具有较高的提示作用,在麻醉深度监测工作中广泛应用于手术伤害刺激及镇痛等方面。AII指数量化范围为0~100,其中,60以上提示患者状态清醒,40~60提示患者为嗜睡状态,25~49提示患者轻度镇静,15~24提示患者进入麻醉状态,15以下则代表深度麻醉状态。

2.2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的不足

AII的应用取决于手术患者的听觉能力是否正常,即具备听觉能力是使用AII的首要条件。因此,对于听觉存在障碍的手术患者,AII无法进行麻醉深度监测工作,其使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另外,有研究学者表示[3],听觉诱发电位指数获取信号的时间为3~5s,且对手术环境的要求极高,例如在噪音较大的手术环境干扰下,AII的临床价值较低。同时,患者体温过低也是影响AII监测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AII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其它麻醉深度监测指数 

除脑电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II)外,脑电监测指数还包括Narcotrend指数(NI)、脑状态指数(CSI)以及熵指数。其中,熵指数由状态熵指数、反应熵指数以及突发抑制率三项治疗组成,主要应用于表示大脑皮层功能以及面部肌肉状态,外科手术将反应熵指数达到50作为行手术的条件之一。此外,熵指数还可应用于手术过程中插管等操作对患者的伤害强度。其劣势主要表现为费用较高,且对于神经系统类疾病的检测效果较差。

5结论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诸多临床治疗手段的安全风险问题得到重视[4]。手术作为较为重要且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操作时间较长,并且涉及到麻醉工作,因此其操作过程的安全监护需求较高。其中,麻醉深度监测作为麻醉工作的有效监护手法,其监护指数的量化性使工作人员的操作意识不在只依赖于经验,而是通过具体指数更加准确、及时的了解患者的麻醉状态,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整体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在未来的日子里,麻醉深度监测的相关探索仍需继续进行,例如在予患者行麻醉后,工作人员可根据量化指数的分析,将监测性质转变为预测,从而进一步提升麻醉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亚妮,阎文军.麻醉意识指数在临床麻醉深度监测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1,14(12):1242-1246.

[2]范帅伟,罗玉军,薛杉,曾真.基于意识指数的麻醉深度监测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1,42(11):1208-1212.

[3]詹剑.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的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2021,6(05):161-165.

[4]赖奕栋.麻醉深度监测的若干技术回顾[J].家庭生活指南,2021,7(02):191-192.

作者简介:姓名:温秀芳(1973.01_),性别:女,民族:汉

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学历:本科,现有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