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人文素养熏陶关注人文素养教育--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理念之思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重视人文素养熏陶关注人文素养教育--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理念之思索

皋蔚

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 江苏 盐城

摘要:新课程标准深度推进的教育背景下,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正确的人生观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当前在初中语言教学工作中要注意情感熏陶,潜移默化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人文教育必不可少,初中语文教学更应该倡导人文教育思想。本文拟从教学中需要关注人文素养的底蕴,以及怎样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等方面,对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理念

人文素养是求真,向善的精神。真与善一直属于我国的传统美德,所以应该将其作为重要的人文素养培养内容。人文素养是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渗透的。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高的科目,其人文底蕴十分丰厚。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强化学生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人文情怀。

一、教学中需要关注人文素养语境

语文学科这门人文课程具备感人至深的特征,学生既可以从这当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民族情感及其历史人物所具备爱国情怀,又可以从每一篇课文故事当中感受人生普通人物具有的非凡之处,从而更好的陶冶学生情操[1]。例如,教师在讲解《回延安》这一课时,延安在中国民族历史中属于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民族精神遗留下来的财富,在文章中表达出诗人对延安的热爱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延安精神。

目前,在背诵古诗文、课文时,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大多可以将其背诵出来,但是通常会出现不理解古诗文含义的情况,语义不详、内容含糊不清的情况。同时,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学生多以灌输式的方式为主,希望学生在课堂中吸收更多的理论知识,以便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并将一些考点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人文素养的教学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应在思想教育理念上,关注人文素养的熏陶教育,注重创设人文素养的教学场景,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回忆我的母亲》这一课时,课文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可以感受作者母亲的高尚情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热爱之情,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亲情观,平时在生活中多为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事,形成关爱母亲的人文素养。

二、如何完成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育

(一)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自身需要增强人文素养,树立榜样力量来进行引导,在教师的带动作用下,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显著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言语严谨,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在教学方面不能仅重视知识的讲解,同时还要对人文素养的熏陶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的教学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教师在精神层面上应该注重传授解惑,不断关注学生心理、生理、精神层面的需求,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2]。例如,教师在班级劳动的过程中,除了给教师安排任务之外,也要自主参加到其中,在教师积极参与其中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在课本上挖掘人文素养

就教案设计来讲,教师还应当充分挖掘教材文化底蕴,重视情感熏陶与感受。从教材内容来说,不仅有爱国诚信,严于律己,敬老爱幼和保护环境这种个人社会道德层面里的人文素养背景,同时,在课本内容中还包括石油、航天等精神,这些都含有较深的人文素养底蕴。

例如,教师在讲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课时,其属于孟子所做的篇章,在文章中通过古代圣贤最终有所作为的事实,说明一个人最终想要完成获得成功,需要经历各种挫折,从而培养学生的不怕艰苦、居安思危和奋发有为的人文素养。初中语文的每篇课本均是精心挑选佳作,每篇文章所代表人文素养角度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从文本中发掘人文素养,并以理性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会其所蕴涵的人文情怀。在备课环节,教师应该准确研读教材资料,分析教材撰写的内容以及时代背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教学场景,更好的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多与课文与历史人物进行交流,从而全方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三)在课堂中创设人文学习情境

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案,为了有效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可研发出情景课堂教学,实践课堂和快乐课堂教学三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推动语文教学焕发新机,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并且在情与情的交错当中碰撞出火花[3]

例如,教师在讲解《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课时,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了解课文中的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可指导学生以小组扮演的方式来模拟文章中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学生的表演才能,并且采用这种教学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这些都属于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

再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意识,多组织一些读书交流分享会吸引更多学生读书,或在教室安排一些固定时间读书,例如每日课前5分钟读书等,以帮助他们培养读书习惯。书读一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的东西越多越好。日积月累,学生便可以从文学中得到陶冶,提高文化品位与素养。

(四)在生活中感悟人文素养

并非只有课堂才有人文素养的养成,教师更要从生活中勇于探索与创新,生活是教育的源头活水,所以初中语文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在这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将学习到的人文素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语文教学是塑造人文教育的重要阵营,语文阅读篇章以及各类古诗词都可进行人文素养培育,俗话说:不登高山,不进深谷,不知天高地厚。因此,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育的最佳启示仍是生活实践。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为使学生能写自然的诗、文而亲自引导学生到田野里去,引导学生去欣赏自然之美,使学生感受到带自然奇妙无穷的乐趣,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欢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带领学生走进实际生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挖掘人文素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结束语:综上所述,重视人文素养熏陶关注人文素养教育-新课改中初中语文教学理念的渗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关注人文素养语境,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在课本上挖掘人文素养、在课堂中创设人文学习情境、在生活中感悟人文素养等策略,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育人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敬向利.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1(32):1-2.

[2]杨国梁.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33):14.

[3]方东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5(03):41.

作者简介:

皋蔚(1993年6月-),女,汉族,江苏盐城人,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