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公路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 通过对某高速公路堆积层滑坡的性质、规模及稳定状态进行分析评价,判断滑体已滑至斜坡中下部,滑坡目前整体稳定。原设计方案为保证桥梁工程安全设计单排抗滑桩进行支挡,对滑坡性质及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后,优化滑坡防治方案。通过降低路线纵面指标,改用填方路基形式通过滑坡前缘,形成坡脚反压;优化方案取消拟建桥梁,未布设抗滑桩,工程造价节约超过1000万元,优化结果合理有效。
关键词: 堆积层;滑坡;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U21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我国高速公路近年来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技术指标高,在山区等较复杂地形地貌条件下,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见无法绕避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1]。典型堆积层滑坡具有大规模、高势能、高危害的特点[3],该类滑坡下滑力大、防治规模较大,防治困难。正确判断滑坡的性质、规模及稳定状态是制定滑坡防治方案的理论基础,对滑坡的认知深度决定了路线设计的具体形式和规模。
1 滑坡概况
HA2-01滑坡位于合凤线旬邑至凤翔高速公路K308+820~K309+090黑牛沟1号中桥右侧,、滑坡整体上形态呈“圈椅”形,下宽上窄,滑体已滑至斜坡中下部。滑坡后缘长100m,高15~35m,滑体宽280m,纵长300m,堆积层厚6~20m,堆积体上部冲沟和植被较发育,属于大型推移式堆积层滑坡。
2 滑坡发育特征分析
经现场调绘及勘察表明,老滑坡体HA2-01滑体已滑至斜坡下部,后缘滑壁陡立,高15~35m,滑坡势能大部分已释放,目前滑体后缘未发现拉张裂缝及变形迹象,滑坡堆积体已堆置与冲沟北侧,无临空面,但滑体表面冲刷较严重,考虑季节性降雨影响,滑坡还有可能发生局部失稳。目前滑坡整体稳定,滑坡前缘为一狭窄冲沟,未见流水。滑坡1-1剖面如图1所示。
图1滑坡1-1剖面示意图
3 滑坡稳定性分析
3.1稳定性计算方法
拟建黑牛沟1号中桥位于滑坡前缘冲沟,滑坡的稳定性对桥梁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本次一共测设了4条断面对其作稳定性评价,其中1-1及2-2断面为HA2-01滑坡及主滑方向断面。分别对不同断面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4]。
根据《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JTG∕T 3334-2018条例5.4.9推荐的传递系数法(不平衡推力法)计算本滑坡的稳定系数,通常采用显示解法[6]。
3.2 计算参数的选取
选取HA2-01滑坡4条剖面计算稳定性,典型计算条块划分见图2。
图2 1-1断面分块图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本次计算共分3个工况进行计算,稳定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剖面 | 计算工况 | 稳定系数 | 安全系数 | 最终剩余下滑力(kN/m) |
1-1 | 天然 | 1.480 | 1.30 | -1714.54 |
暴雨 | 1.173 | 1.20 | 562.00 | |
天然+地震 | 1.287 | 1.15 | -1707.80 | |
2-2 | 天然工况 | 1.350 | 1.30 | -672.21 |
暴雨工况 | 1.190 | 1.20 | 141.00 | |
天然+地震 | 1.174 | 1.15 | -368.80 | |
3-3 | 天然 | 2.241 | 1.30 | -3881.31 |
暴雨 | 2.081 | 1.20 | -1654.31 | |
天然+地震 | 2.226 | 1.15 | -1707.80 | |
4-4 | 天然 | 2.556 | 1.30 | -1714.54 |
暴雨 | 1.579 | 1.20 | -2228.67 | |
天然+地震 | 1.544 | 1.15 | -2400.04 |
4 滑坡防治方案
4.1设计原则
拟建中桥位于滑坡前缘冲沟,桥梁桥墩仅承受垂直荷载,不承受抗剪力[5]。HA2-01滑坡已堆移至冲沟坡脚,滑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考虑到暴雨和地震工况下滑坡安全储备不足,滑坡体可能发生局部蠕动变形,可能对前缘桥梁桥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设计要求对该滑坡进行抗滑支挡设计。
4.2设计方案及要求
针对滑坡可能发生局部蠕动变形,对桥梁工程产生安全隐患进行设计。根据推测的潜在滑动面,对抗滑桩进行布设。抗滑桩布设于桥梁上侧,桩长30m,桩心距6m,桩径为2.0×3.0m,共计26根,桩身采用C30混凝土浇筑。在滑坡后缘山体自然坡面设置截水沟收集坡面汇水,减少坡面汇水对滑坡体的侵害。
5 滑坡防治优化设计
5.1设计原则
在项目施工图设计期间,地勘与设计专家对该滑坡处治方案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和研究,认为该滑坡现状稳定,无需针对该滑坡进行支挡设计,现有抗滑桩方案的仅是保证滑坡前缘桥梁稳定性服务,工程造价较高,无实际意义。建议将滑坡上游隧道弃渣填埋在滑坡前缘沟底,形成反压,进一步强化边坡稳定性。同时适当降低滑坡前缘段路面标高,路线以路基形式从滑坡前缘通过,减少工程造价,优化滑坡防治设计。
5.2设计方案及要求
优化方案通过降低路线纵面指标,改用填方路基形式通过滑坡前缘,形成坡脚反压,滑坡前缘路基填料应采用隧道开挖石渣或砂砾填筑。同时将原冲沟河道改移至对岸,增设坡脚挡墙和渗水盲沟,在滑坡后缘山体自然坡面设置截水沟收集坡面汇水,减少坡面汇水对滑坡体的侵害。
6 结论
本文滑坡防治优化设计对象为一残坡积堆积层老滑坡,滑坡整体上形态呈“圈椅”形,下宽上窄,滑体已滑至斜坡中下部。对滑坡性质及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后,优化滑坡防治方案。通过降低路线纵面指标,改用填方路基形式通过滑坡前缘,同时将原冲沟河道改移至对岸,增设坡脚挡墙和渗水盲沟,在滑坡后缘山体自然坡面设置截水沟收集坡面汇水,减少坡面汇水对滑坡体的侵害。对路线难以绕避的滑坡或潜在滑坡区,应根据滑坡区地形地质条件,合理布设线位和确定路基设计高度。路线通过滑坡前缘时,宜采用路堤方案;路线通过滑坡后部时,宜采用路堑方案。路堤应采用砂砾、碎石等透水性好的材料填筑;路堑宜采用“宽平台、缓坡率”消方减载;地形地质条件不适宜消方减载时,应根据边坡稳定情况进行防护加固。
参考文献
[1] 胡广韬等. 滑坡动力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5.
[2] 何晖宇, 李春雷. 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现状[J]. 交通科技, 2008(S1):65-67.
[3] 程谦恭, 彭建兵, 胡广韬. 高速岩质滑坡动力学[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
[4] 潘家铮. 建筑物的抗滑稳定和滑坡分析[M]. 成都: 水利出版社, 1980.
[5]戴自航. 抗滑桩滑坡推力和桩前滑体抗力分布规律的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2(04):517-521.
[6]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M]. JTG∕T 3334-20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