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研究,开发大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科学小研究,开发大思维

罗国洪     

东莞市塘厦第一小学 523712

摘要:科学学科是小学课程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思维、促进创新精神发展,拓展思考维度。小学科学教师要在具体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中做好指导,给学生指明实验探究步骤,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激发思维能力,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促进全面发展。通过小研究开发大思维,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获得初步科学理性探究意识,充分结合生活常识开展趣味实验,完成科学学习。

关键词:科学学科;开发思维;小学科学;教学模式

引言:科学学科通过自然科学各领域的科普知识与渗透,促进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类科技发展产生强烈好奇心,增长科学知识,认识科学技术的魅力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改造意义。将启发思维的目标引入到小学科学课堂,促进科学知识传递效率提高,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体验,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授课质量,揭示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联动其他学科知识。

科学小研究,开发大思维重要意义

(一)提升积极性,探究科学真谛

科学小研究包含很多趣味元素,在学生分析现象、探究科学原理的过程中丰富学习体验,感受思维和智慧的启迪,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究科学真谛,获得初步科学素养。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内容中,不仅完成科学课的学习任务,也在不断增加对科学技术的深刻认识。其他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等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教师将其和所要教授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将两者融合为整体,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接受知识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投身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结合实验研读教材中的细节部分,以兴趣为学习动力,高效学习科学知识。

(二)促进全面发展,提升课堂质量

将科学研究和思维启发作为目标融入到课堂上,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高效运转,提高科学课堂质量。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实验中认真思考,以小研究为线索进行学习,深入研究科学知识,从科学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从科学结论中延伸知识体系,创造出独特科学作品。小研究注重学生主动思考,教师发挥好引导作用但不直接在课堂上说明结论。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交流互动中,与其他同学交流经验心得,有利于提高集体意识,在团结协作中提高社交能力,为以后科学团队研究提供基础。学生经历对实验研究进行观察、设计、讨论、推理和评价的过程,并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提升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1]

科学小研究和开发大思维策略

(一)联系数学知识,培育严谨思维

科学学科与数学学科密不可分,教师要通过将两门学科联系起来的方式指导学生科学实验研究,将数学中的数值与科学学科中的数据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掌握两门学科严谨认真的思维,一丝不苟完成科学小研究,开发出科学严谨思维。

以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科书中“测量液体”为例,教师要以观察量筒中液体的数据作为科学小研究实验,教导学生根据量筒和液体等工具,正确观测,记录数据,培育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意识。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测量液体的动作,表明俯视量筒会造成液体数据变小,仰视量筒会造成液体数据变大,只有眼睛与量筒中液体平面保持同一直线上才可以正确测量出数据,与数学学科中平行线知识相互融合。在学生进行液体观测小实验时,教师渗透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将量筒中容积单位转换为重量单位的公式。

再以六年级科学课中“传动的齿轮”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两个齿数不同的齿轮组装一起,分别转动两个齿轮,观察它们转动的方向和速度有什么不同。这个实验的现象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运用数学中“旋转”“比例”等的知识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用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慢,两个齿轮旋转的方向相反,呈现出正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通过这些小研究实验完成与数学知识的联动,以科学知识的操作教学促进学生思考数学学科,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模式。

(二)应用新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小学科学教师要利用好现代新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向学生渗透信息技术相关学科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拓展创新思维。新媒体技术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计算机、智能手机向用户传递信息的形态。新媒体技术视角下小学科学教学呈现出全新特征,要求教师根据时代潮流,在课堂上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之中,促进学生更好学习科学知识,在新颖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小学科学教师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下搜集资料的便捷性,在互联网上的各种新媒体平台广泛搜集资料,提高课堂教学表现力,丰富教材知识点。

以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 “观察动物”为例,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已认识了不少的动物,但仍有许多陆地、海洋等野生动物没有见过。如何让学生了解这些动物的外貌特征,初步感知动物种类的多样性,意识到动物的特征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图片的便捷性,将教材中昆虫、鸟、爬行动物、鱼、两栖动物、哺乳动物和多种珍稀动物等图片进行教学拓展,利用互联网搜集这些动物将图片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在观看众多不同种类动物增强学习印象,自觉对不同种类进行分析分类。同时指导学生学会网上搜集资料、交流发现,了解不同地区的珍稀动物以及当地采取的保护措施,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界动物的好奇心,完成教学内容

[2]

(三)分组教学,培养团队思维

科学小研究中团队精神对于实验的成功具有重要影响,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探究思考,在小研究中提高学生团队思维意识。

以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认识液体”为例,本节课需要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测量液体的体积,比较液体的质量。教师首先出示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内容是把几种不同的液体同时倾倒在斜放的塑料板上,通过观察液体流动得快慢比较出黏稠度的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记录单,总结内容得出四种液体的简单性质和观察结论。油的颜色是黄色气味是油味透明且黏稠。水的颜色是无色,没有气味,透明并且不黏稠。牛奶的颜色是乳白色,气味是奶香味,不透明且少黏稠。蜂蜜的颜色是琥珀色,气味是香甜味,半透明而且很黏稠。通过合作学习在科学小研究中培育学生团结一心完成项目的思维方式。

结束语: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知识,也提高能力,逐渐掌握科学理性的思维模式,不断创新,在小研究中体验到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教师立足科学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在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和数学知识等其他学科内容,给学生更加丰富多彩的感受,让学生真正走进科学研究,提升思维层次,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奎.项目化学习法背景下小学科学模式创新研究[J].2019(12):195-197.

[2]王俊英.浅谈新技术新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作文:教研,2018(0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