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宁化第六中学
摘要:随着课程内容的优化和调整,凸显学生主体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教学方式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语文教学实践中为学生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变得更简单化,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和内化知识,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提供支持。本文探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情境任务;创设;教学实践;
一、高中语文情境任务创设的实践意义
第一,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兴趣。针对情境创设而言,教学中呈现一定的生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特点,结合高中生在成长中的特点,如活泼好动,将知识内容和教学相结合,能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教学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同时,教师结合教材中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境体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将兴趣作为一个导向,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转化效果,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简化教材中抽象和复杂的知识内容。语文教材涵盖的一些课文,很多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较远的距离,引导学生精准地掌握其中的内容和情感还存在一定困难,并且一些教师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机械的方法加强学习,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学习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重点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将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立体化、直观化的方式进行处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条件,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同时促使学生遵循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二、情境任务创设的实践现状分析
(一)注重情境氛围,缺少真实情境
教学“氛围”在传统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很多教师对“情境创设”没有深刻理解,认为就是为学生播放视频、图片和音频等内容,如在讲到《春江花月夜》内容时,引导学生从视频中感受画面中的唯美,进一步感受诗人创作内容时的复杂心境;或者是在讲解有关人文景观内容时,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景色之美。以上的方式都是传统教学中营造氛围的主要方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境任务创设。因此,学习情境创设需要建立在一定背景和场景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学习框架,注重学生的思维发散为学生带来独特体验。情境创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对应的学习场景,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注重问题教学,脱离认知情境
提问这一环节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在任务群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情境中为学生设置和认知相符的学习任务。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为学生设计单独问题,和学生的认知情境有所脱离,如《故都的秋》这一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为学生创设如下情境: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描述,做成明信片并在上面写上推荐语,进一步查询有关学习内容,掌握作者的创作背景,进一步探究写景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等学习任务。由此可见,学习任务和情境都要将语文言语实践作为中心内容,没有将教育观念和学生的认知相融合,缺乏对任务这个大概念的认知,就难以实现语文知识和问题之间的有效合并。
三、高中语文情境任务创设的实践策略
(一)引入名家朗诵内容,创设课堂任务情境
针对“朗读”这一环节,能将教材中原本无声的文字变得更加动态化,也是有声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教师可以在无形中引导学生从“默读”变成更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方式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更好地与文章内容、情境和情感产生共鸣。朗读同样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条件,作为一种有较强实用性的学习技巧,教师可以结合原文的特点,为学生开展多样性的朗读活动,如集体、个人、分角色和分形式等,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中景物情境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实现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蜀道难》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朗读,之后再鼓励学生大声朗读,教师做好对学生朗读的表扬和肯定,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流露出真情实感,对课堂知识点产生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专业播音人员朗读《蜀道难》的视频,为学生抛出思考性问题:“学生和播音员之间的朗读方式有哪些不同?”进而引导学生针对朗读技巧进行梳理进一步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如“节奏掌握、音调高度和情感变化”等。最后,教师组织班级学生朗读《蜀道难》,遵循古诗中的情感基调,将学生带入李白视角,从而掌握古诗的核心内涵。通过古诗朗读这一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实现学生共情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
(二)模拟教学情境,拟定关联任务
语文教学大多数都发生在课堂环节中,教学中不能真正接触到真实情境,都是通过模拟情境方式,假设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复杂情境进行体验,促使学生遵循问题实现知识探究,完成在语文知识中的深入思考和认知。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内容时,很多教师在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都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景物描写进行品读,如“景物的悲凉、清和静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学生能在问题的引导下完成景物寻找。但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探究,如在一杂志中针对“秋之韵”的视频进行征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故都的秋》作为内容,会怎样结合内容编辑视频?之后教师提出在视频创作中需要遵循的条件:第一,要求学生通过分类图的方式对文章中的景物进行分类;第二,在视频中做好对景物的组合与取舍;第三,为视频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并且写出一段优美的脚本。教师为学生设置的模拟视频拍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我”这一角度出发,成为一个“鉴赏者”在走进景物中进行深入交流,能发现景物拍摄和写景之间有相似之处,不仅将景之味体现在景物的形、色方面,还进一步体现在姿态方面。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情境化和任务活动是教学中的两个关键点,情境任务也成为语文教学将来发展的一种趋势。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针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提升,实现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共同发展,为学生的语文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解丽丽.试析情境创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2021(28):12-14.
[2] 高海龙.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课堂学习情境的有效创设[J].课外语文,2021(1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