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导学”教学模式,构建小学中年段高效课堂——以《搭石》第二课时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三段导学”教学模式,构建小学中年段高效课堂——以《搭石》第二课时为例

李巧涛

广州市番禺区丽江学校

摘要:三段导学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本文以《搭石》为例,浅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三段导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三段导学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高效课堂

 引言导学”即教师引导、指导、督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三段导学”是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学生在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指导下进行高效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前“研学”,课中“导学”,课后“思学”。本文以《搭石》为例,以 “三段导学”模式为载体,让学生成为中心,构建中年段高效课堂。

  一、课前研学

(一)研读文本,制定教学目标

课前研学注重课前集体备课,把握好课标、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注重情景创设、精选材料、精选习题。

《搭石》一课讲述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其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因此第二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为: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搭石的形态美和乡亲们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二)制定研学案,确定教法和学法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本文到处流淌着润物细无声的美,最适合在读中感受、体悟。因此,在教法上,将采用感情朗读法、讨论点拨法、想象补白法、角色扮演法等展开教学。在课堂上,须紧扣一个“美”字,以读促悟,围绕读层层深入安排教学。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与方法,注重学法指导、学习过程的督导及对学生参与情感的诱导,注重对个体差异的辅导。因此课前会为学生设计一份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课文。在课堂上,学生则主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体会美的意境。课后,让学生查阅“人间真善美”的故事,达到知识的迁移。

  (三)课前预习,绘画文中风景

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前预习很重要。同学们可能没有见过搭石,在感受搭石中蕴含的乡民的情感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前预习时,鼓励学学生结合文本,展开想象,把文中的风景画下来。一方面作为教学的素材;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绘画中了解学生对搭石的掌握程度,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课中导学

(一)导趣,引出搭石 

导趣:教师在开课前,如果能让对文本产生浓厚兴趣,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在欣赏中,回忆什么是搭石。引出课题——《搭石》。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可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再以学生的画作为切入点,提前找一两幅与文中描写的搭石相似或差异大的绘画,请学生评一评,在对比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入课文第一自然段。这里,主要抓住搭石的形态,留意平整方正、二尺间隔、横着摆等关键字眼,让学生理解作者笔下的搭石,通过对照搭石的形状与自己所绘之间的异同,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二)导疑:变个体学习集体学习

1.自主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建构的过程,学生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及独特体验。提出问题:文中哪里写到了搭石景美?再让学生根据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2.小组合作。接下来,围绕人美安排小组合作。从上一环节的个体学习转入集体学习。学生之间这种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但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内要设有组长、笔记员、发言人等职位,并轮流执政,确保人人有任务,组间有任务,从完成任务中受到熏陶、感染。

   文中不仅充满着美的气息,还处处闪烁着人性美的光辉。针对第二、四自然段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1.找出文中体现人美的句子,划下来并做批注。2.在小组里交流讨论,说说你的发现、疑问和收获。

在汇报调整搭石部分时,则引导学生想象:调整搭石老人如果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在汇报两人面对面的部分,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作的描写,如:招手示意、让对方先、等对方过等词语,体会他们的谦让美。

当学生汇报偶遇老人,背负过溪的部分,我会让学生分别扮演年轻人和老人,还原当时感人的场景。并相机采访年轻人:“背老人过溪时,你是怎么想的?”或者问老人:“您在年轻时候是怎样做的?”从以身“体”之到用心“验”之,让学生真切地体会他们代代传承的敬老美。

小组内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因为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共同讨论出来的。所以整个过程下来,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他们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与解决的过程中被深化。

(三)导法:变授鱼授渔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搭石》一文中,教师可让学生自读、配乐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感受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如诗如画的美丽风景后,再进行汇报。让他们各抒己见,更好地走进文本,体会搭石的景美。

徐世英先生曾经说过: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学生可在音乐声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波、人影相得益彰的美感,体会人景相和的和谐美。由于中年段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人性美,同时穿插想象补白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去充分感受到人的心灵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

(四)导练:变单一多样

要想真正把文本的精髓融会贯通,还要多说多练。但练习的方式不止停留于做习题。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整篇文章通过搭石,展现了乡亲们之间浓浓的爱,颂扬了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中年级的孩子要从中受到熏陶感染。首先教师可以须紧扣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再由说入写,完成课中导学的“导练”环节。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仿照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再此,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将本节课推向制高点。

三、课后思学

   从教学设计上来说,课前进行充分准备;课堂教学中紧扣课中“导学”的四步骤:导趣、导疑、导法、导练。并且课堂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让孩子们在发现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搭石》一课充分体现了“三段导学”的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三导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理念在课堂教学上的具体化,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当堂掌握,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它顾及了全体学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严凯捷. 散文《搭石》美感解读 [J].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7(11).

[2] 黄诤. 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人性与温情 [D]. 小学语文教学. 20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