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毅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措施

赵崇志

身份证号:32032219891230007X

摘要:追溯体教融合的历程,党和国家大力推动发展青少年体育,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以《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为政策导向,分析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困境并给予相关的建议。青少年是乡村振兴的潜在生力军和未来接班人,乡村青少年体育教学与锻炼理应成为乡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关切。研究乡村青少年体育教学与锻炼,不仅关系群众主体性的凸显和人民幸福感的提升,更是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的共同指向。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锻炼;毅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是学生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会对其今后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视,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科学地对学生展开训练,保证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对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加以提升。同时,教师也要依照教学现状,合理制定锻炼策略,以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不断增强心理素质。

1 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

“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发表了《中日儿童青少年健康比较研究结果公报》。公报显示,日本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指标在2014年和2016年明显低于中国;柔韧、心肺功能和协调性方面要强于中国。2014年,低年龄组的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指标差距不大,甚至一些指标要明显高于日本。身高上面的优势并不能说明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情况,与日本相比,我国青少年体能指数不高、身体指数超标。《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太乐观,需要大众重视。将不同学段学生的睡眠时间进行对比,发现在小初高3个阶段学生均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研究发现,适当的运动频率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提升睡眠质量。体育、教育部门要协同应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多方面促进青少年体质提高,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使青少年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让青少年学会合理饮食、科学锻炼,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做一个终身体育人。

2 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所学习的科目相对较多,课业比较重,压力也非常大,空闲的时间少之又少。结合相关要求,学生每天的运动量需要达到6000步以上,但就现阶段来看,很多学生都不能达到标准。并且,教师在对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期间,并不能主动对教学模式和理念进行创新和优化,更新不及时,所应用的方式方法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缺乏针对性,学习计划的制定不够科学和标准,致使学生无法自主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形成。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锻炼过程中,要将体育教学大纲作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得到满足,增强主动性,可以自主融入教学活动;科学地对学生展开锻炼,让学生能在其中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将体育课的时间高效地运用起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增强。

3 青少年体育锻炼和毅力培养的策略

3.1 提升体教融合育人认知

从教学上看,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基础的技能,其次是掌握自主锻炼的方法,最后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要放在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终身运动习惯的培养上。学校体育要做到教师教会、学生勤练、学生常赛,体育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强健身体,促进身心发展。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共同构成教育,都属于教育的一部分,它们之间交互影响,起到相互助力的作用。体育能带给青少年团结协作的概念,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自律、自信及提高自控力等,还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德育的重要辅助手段。智育是为了发展智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体育对智育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能够缓解学习压力,根据研究表明,良好的锻炼习惯不仅能够使大脑皮层放松,对提升记忆力也有一定帮助。体育在塑造形体美、动作美等美育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所传导的身体美、健康美等都对美育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起着一定的作用,会逐渐对学生美育产生影响。

3.2 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为了有效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凸显出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可以积极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比如,针对柔性相对较好、肢体协调能力非常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健美操。对非常喜欢打篮球的男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学习篮球,如果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教师要单独对学生进行辅导,先为学生布置一些较为基础且简单的训练;若学生的基础很好,教师则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加大训练难度,为学生设置更多的挑战。再如,针对篮球部分,如果学生没有篮球的基础,教师要为学生安排基础的训练内容,包括运球训练;若有基础,要训练学生原地双手胸前投篮以及三步上篮等;若学生的水平较高,篮球技能技巧掌握得也比较好,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比赛,通过实战来对学生的篮球技能技巧加以训练,让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促进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增强,在训练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3.3 开展竞技类活动

通常情况下,合理地开展竞技类体育活动,除了能激发学生的求生欲以及好奇心外,也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且,团队竞技类的比赛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意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大有帮助。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羽毛球体育活动,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分组,如果班级有40人,可以分成4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一共有10人,分别是A队,B队,C队和D队,每一组成员的能力水平以及素质大致相同。在正式活动过程中,A队和B队之间进行PK,C队和D队进行PK,每组的成员都要参与活动,各个小组之间需要进行10轮比赛,获胜的队伍要记一分,输的队伍或者打成平局的队伍不计分,也不扣分,看最终哪一个小组获得的比分最多,最终获得胜利。在实际的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让队伍取得胜利,小组的优秀成员都要给组内水平较差的成员进行辅导,帮助其掌握基本技术,诸如发球、杀球等,以此来增强小组的整体实力,保证每位成员都可以为了队伍而努力奋斗。

4 结束语

体教融合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协同配合。首先要厘清体育和教育的关系,摒弃旧的体育观念,注重体育的多功能性,建立完备的青少年体育竞赛系统,引进优质资源,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对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的把控,需要各部门监督,最后贯彻到学校,提高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蒋艳.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发展政策的改革逻辑与实践指向[J].南京社会科学,2020(12):59-63.

[2] 张云龙.青少年体育参与心理研究述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12):176-177.

[3] 徐伟.国内外青少年体育锻炼动机和锻炼行为关系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20,42(06):77-81+106.

[4] 吴锋.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界,2020(39):25-26.

[5] 郭思宇.健康中国背景下的青少年体育教学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5):162-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