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系生态治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农村水系生态治理研究

徐新丽,兰文浩

福建南平市鑫源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福建省南平市 353000

摘要:农村水系是由位于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塘坝等水体组成的水网系统,承担着行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养殖及景观等功能,是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乡村振兴及水美乡村建设密切相关。

关键词:农村;水系生态;治理研究

引言

农村水道的综合修复是保护人民用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施农村振兴的一项基本保障。近年来,我们对农村地区的水道进行了探索和管理,最终恢复了水道的运行,有效改善了我国农村地区的水道状况。考虑到该国的所有农村水道,侵蚀始于大部分水道,还有一些问题,例如河流的淤塞,导致河流环境退化和生态功能退化。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地方必须加快农村水道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农村水道生态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1.农村水系现状

1.1生态环境脆弱,自我修复能力不强

农村水系不同于城市水系,其本身往往可依靠修复能力及周边自然本体的带动实现整体的平衡。农村水系沿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水系串联沿线山脉、森林、农田、村庄,也受沿线环境的影响,受农村建设及生产的影响,中原干旱地区农村水系往往存在着断面逐年萎缩、农业垃圾淤积、水体流动性差等问题,进而导致水生境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逐渐下降,周边自然本体的溶解和消纳能力日渐衰退,生境自身的系统平衡被打破,导致河道沿线生态环境变得日益脆弱,自我修复能力不强。

1.2部分河流淤积现象普遍存在

尽管我国的一些农村水道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淤塞,但由于河流速度等自然因素加剧了某些河流山脉的土壤侵蚀,造成了河流严重淤塞,致使农村水道段减少农村水道由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受到侵蚀,水道被阻断和填埋,导致水道之间的水系中断。在农村地区大规模建造工厂,大量工业废水和家庭废物流入水道,造成农村水道严重的生态失衡,使这些水道难以自我调节和恢复。此外,农村地区的采沙活动十分普遍,不仅导致河流侵蚀、河流溃决和大量柠檬生产,而且还导致河流部分排水,从而降低了其排水能力。

2.治理原则

①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水美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和要求,按照“表象在水体,根源在陆域”的思路,深入分析农村水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分类施策,科学合理地制定治理目标及治理措施。②要充分尊重自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水美乡村建设,开展生态化、绿色化整治,保护河道的自然形态,尽量维持原有浅滩、深槽、栖息地和生物群落等,避免造成污染转移等不利的生态环境影响。③要坚持岸上岸下同步治理。水系治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未来农村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与乡村振兴战略、乡镇相关规划进行衔接,保证项目区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与相关规划一致且深度融合。

3.农村水系生态治理研究

3.1师法自然,构建长期修复生境

河流是陆地表面上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线形天然水道,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路径,对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重要作用。河流与水文循环、土壤、大气、动植物及微生物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1938年,德国风景园林师塞弗特首先提出了“近自然河流整治”的概念,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并以此建构了一套在完成传统河流治理任务的基础上,接近自然、低成本并保持景观美的治理方案,标志着人类对河流实施生态修复的开端。河流是存在于流域内的一个小单元,河流的形成,离不开山体、森林等一系列自然条件,因此在农村水系治理的过程中,要强化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保证干旱地区河流生态基流,并与沿线水源涵养相结合,营造一个富有弹性的蓝绿景观系统。水源涵养植物措施要多选用本土地区耐寒、保水、固土的植物,采取乔+草搭配,陆生植物、水生植物与湿生植物相结合的形式。

3.2加强中小河流农村河道水系连通

农村水道相互交错,是河流系统排水和拥塞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市镇继续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农村水道的水质:实施水道连接项目;改善区域排水和供水系统;改善水道内的水流量;提高供水系统的能力2019年,水利部发布了《实施农村供水系统综合供水和卫生系统试点项目方案编制指南》,要求各市镇实现中小河流供水和卫生系统的联网第一,关于农村中小河流网络的连通性,城市和村庄必须围绕水网连通性和综合网络布局提出本区域的综合规划设想第二,城镇和村庄必须查明河流系统支离破碎和水体流动性差等问题所在的河段,首先选择农村水道连接方式,改进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翻修,并明确连接方式、措施设计最后,农村中小河流水系的连通性要求在充分表明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合本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考虑到目前和长期的关系,选择连接路线,部分连接河流可通过适当的治理模式和经验适当地解决该区域的环境问题,以便提出可持续的农村水网连接措施:目的是巩固优化水网配置的渠道,并为建设水网铺平道路必须首先维护和加强河流和湖泊网络的连通性,以恢复河流的水力连通性;恢复水道,重点是保护生态环境,必须缓解缺水和农村水道的生态退化。根据市县的实际需要,在生态治理的基础上,以高标准、严格、多层次的要求,完成了建设江南复旦水城的农村水系连接工程,为村振兴作出了充分贡献。

3.3生态堰坝

生态堰坝是一种低矮的结构,通常由贯穿整个水道宽度的砾石和圆组成。大量的木材和圆木可加速河岸森林的自然恢复,有助于山区河流的稳定,同时对生境产生额外影响。形成岩石的岩石通过在各个岩石之间积聚水来改变水的方向,从而在平面上形成一个指向顶部的拱门,其最低点位于顶部。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山崩,方法是将河流改道到更深的深度,控制河流断面的形状,或改变和保持其线性关系,同时建立一个适合鱼床的冲洗池,将低流量集中在更深和更窄的池中,并实现自然分选沉积物。

3.4管理维护机制创新

结合实际总结经验,创新“以水生金”管护模式。持续深化工作,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畅通河湖监管体系和投诉渠道,设置河湖长公示牌,全面公开河湖监管监督电话,建立有奖举报机制,开展河湖满意度调查,调动社会公众监督积极性。组织开展“河小青”志愿者和“保护母亲河”等行动,使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河湖保护中来,建立农村水系“共建、共享、共管”机制,实现农村河湖共建共治共管的良好格局。同时,以农村水系整治为契机,构筑宜居宜游宜业乡村振兴带,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后管护。充分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作用,靠实水系工程设施管护及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管理维修养护经费,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实行划片分段承包管理,以管护权置换使用权,发展养殖、种植、旅游等多种经营活动,实现双赢。

结束语

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离不开水的养护和滋润,要以生态涵养、岸线整治为手段,通过恢复农村河湖基本功能、修复河道空间形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农村水系治理,要针对每条河道现状条件及特色文化,立足于河道本身,以保护和修复为主,治理和建设为辅。以岸下带动岸上、岸上牵动沿线,以河道为脉络,村庄为节点,突出系统治理,统筹各行措施,集中连片统筹规划,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致力于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劳炳丽,曹芳.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干旱地区河流生态修复研究—以忻州市云中河生态修复为例[J].中国园林,2019(11)41-46.

[2]李原园,杨晓茹,黄火键,等.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思路与对策研究[J].农村水利水电,2019(9)31-32.收稿日期:2022-9-13

[3]李原园,等.农村水系生态环境主要问题与对策浅析[J].中国水利,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