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减”与“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双减政策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减”与“加”

姜翠云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荷城小学  537100

摘要:在“双减”政策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各学科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小学数学教学也紧跟时代步伐。作为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均较强的学科,小学教学最讲究的是学生分析能力锻炼,配合“双减”之下国家对教学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数学作业中注重“减”与“加”。基于此,为研究减政策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减”与“加”,本文通过查阅现有资料,从小学数学的“减”与“加”两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视角;小学数学;作业;质量

前言

“双减”指的是减少学生作业的量和时长,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做到真正的提质增效。学科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需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让作业发挥真正功效,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另外,双减政策也不光聚焦于减少作业的量,在双减政策中,“减”与“加”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不断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新思路,打造多元作业模式,让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作业和课堂环环相扣,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这对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

1.双减政策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减”

1.1减少作业重复性

要想真正落实双减政策,教师要摒弃以往设计作业重复现象,不再让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大量重复应的演练会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心理。结合现如今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作业设计应尽量减少重复性,注重作业设计典型性,作业要做到举一反三,以一敌十,让学生提升作业练习的效率,而不是疲于应付中丧失了学习兴趣。

例如:在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章的作业设计中,结语很多学生对这种算法的竖式还不是十分了解,对算法计算不够熟练,因此强化学生对计算的了解是布置作业的重点。以往的作业设计教师会针对同一类型的题目设计多道,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将这类型竖式“印”在脑海里,形成条件反射,但是现如今的小学生,很容易对相同的事情产生厌倦,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选取典型,联系生活,不仅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设计的量也要适中。教师可以先设计两道题目。题目一:面粉厂一台机器一个小时磨面152千克,那一天之内这台机器可以磨面多少千克?写出算式并讲解如何得出结果?题目二:假设一个大棚中一平方米有21株草莓,大棚一共198平方,可种植对少株草莓?这两个题都是典型的三位数乘以两位数,题目一要得出式子,就需知道一天24小时,即152×24=3648;题目二中用平方数乘以草莓数得出198×21=4158.学生在讲述的时候强调了三位数和两位数分别代表什么,这样写的原因,题量虽小,却是分内典型,让学生对知识有所功夫,还锻炼表达能力,学生也乐于完成。

1.2减少作业机械性

在传统教学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布置数学作业往往遵循一定的模式,比如口算+课后习题+试卷练习等,久而久之并形成了一定的固化模式,这种机械性的作业方式年复一年地重复下去,渗透了学生课后时间、周末时间以及放假时间,学生也对这种模式下的书写作业深感厌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置作业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趣味性的方式,打破以往机械性作业,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提升教学效果[1]

例如: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作业设置中,本章节的作业设置主要围绕分数展开,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并且能进行自主探究,对知识进行迁移,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结合游戏来设置作业,比如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10分一组,每个同学手中举起一个小卡片,卡片上写着“橘子”、“苹果”、“香蕉”等水果名,每个水果名10个同学,然后向相同水果名分到同一组。之后进行“让我来分一分”的游戏作业设计。首先挑选一名同学站出来,老师说布置作业如下:“请将苹果组的三名同学分出来,然后说出三名同学是苹果组的几分之几”?学生开始从苹果组选出三名学生,然后说出答案:十分之三,以此类推,通过不断分组选择,学生也很快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很快进行分组,这样寓教于乐的作业方式,既不会占据学生太多课余时间,也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作业,并且在游戏中进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2.双减政策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

2.1增加作业层次性

增加作业的层次性,就是教师要学会结合不同学生的基础和学习习惯,设计分层的、弹性的、个性化的数学作业,摒弃以往那种题目、数量完全统一的作业模式。教师通过增加作业层次性,让数学作业更加多元化,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基础到拓展,从易到难,让学生尝试不同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培养其创新能力。

例如: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作业设置中,教师需要结合本章的基础内容和难点内容,根据学生的基础设计作业。比如先设计基础作业为:将下面图1和图2中未涂上颜色的部分改成分数形式,并计算图1和图2相加之和。那么学生首先要明白的是下图中图1的圆被分成6份,未涂颜色的只是6份中的一份,进而得出图1分数为1/6,图2同样的方法,分数为3/6,进而有1/6+3/6=4/6。拓展作业为:上一作业中得出的结果是4/6,那它可以写成分子和分母分别是哪两个数相乘得到的?这个题是一个进阶题,适合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学生首先要将分子4分解为2×2,而分母为2×3,进而得出2/3=2×2/2×3=4/6。在这样的作业练习中,不同基础的学生思维都得到锻炼,实现探究、创新思维培养。

5649TADQ%TV@CJP0U4P~F1YM9PQWZ)I3CJULBR)_2{2$~V 

                                   图1              图2

2.2增加作业自主性

双减政策下,作业的量虽然减少,但质量却需要增加,而数学作业的质量想要增加,就需要作业设计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增加作业自主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自己为自己布置作业。这种形式的作业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所完成的作业只要围绕所学内容就行,形式不限,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2]

例如: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章“小数乘法”的作业设置中,作业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可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的作业让大家自主完成,自由发挥一切和本节课知识有关的题目”。学生在接到这样的题目后,首先会回想这一章的重点,然后对应知识自己设计作业。比如一个学生完成的作业是:放学回家帮妈妈买了3瓶酱油,一瓶酱油是12.8元,三瓶是12.8×3=38.4元;另一名学生完成作业:我家的客厅长4.9米,宽3.7米,我家客厅的面积是4.9×3.7=18.13米。这样的作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思考,提升作业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作业设计能有效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的掌握程度,也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起到温习效果。双减政策之下教师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减”“加”有度,在作业的量减少的同时要增加作业的质量,明确双减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为教学工作创设良性循环的教学现象。跟随双减政策的脚步,打造多元化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双减政策,让“减”与“加”相互呼应,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淑玮.“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天津教育,2022,(33):105-107.

[2]李雪峰.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 小学数学教育,2022,(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