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县汉儿庄铁矿矿床成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迁西县汉儿庄铁矿矿床成因分析

李金旺

中冶一局(河北)地质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迁西县汉儿庄铁矿矿层产于迁西群马兰峪组底层,主要岩性为角闪透辉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斜长角闪二辉麻粒岩、少量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扁豆体。铁矿层与火山沉积旋回性有密切关系,是火山沉积旋回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矿山有火山、沉积和变质的多重性特点,属于海底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床。

关键词:迁西县汉儿庄铁矿 矿床成因 沉积变质

1、矿区地质

1.1地层

本区位于中朝准地台(2)燕山台褶带(22)马兰峪复背斜(27)中段遵化穹褶束(Ⅳ225)中部。

矿区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迁西群马兰峪组一段地层。该段地层为一套中深度程度的变质岩系,变质程度达到高级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地层总体走向50°,倾向320°,倾角60°~80°。主要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夹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透镜体。上述岩性除磁铁石英岩外均不同程度混合岩化。主要岩性特征如下:

1.1.1 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是矿区主要岩石,岩石呈灰色,中粗粒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有斜长石(50~55%)、角闪石(30~35%)、石英5%左右,副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等,次生矿物有纤闪石、绢云母等。矿物粒度一般0.3~2mm,少数>2mm,具片麻状定向。

1.1.2 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是矿区主要岩石,岩石呈灰色,中粗粒花岗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有斜长石45%左右、角闪石30%、微斜长石10%左右、石英10%左右,副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等,次生矿物有纤闪石、绢云母等。矿物粒度一般0.3~2mm,少数>2mm,定向排列。

1.1.3 斜长角闪岩

矿区内分布较少,岩石呈灰色,中细粒变晶结构,块状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40%左右、角闪石45%左右、透辉石10%,少量紫苏辉石、石英、黑云母,副矿物磷灰石,次生矿物有绢云母、次闪石、滑石等。

1.1.4 磁铁石英岩

矿区内可见到多层,层状、扁豆状产出。

1.2 构造

1.2.1 地层产状

矿区内底层片麻理走向呈舒缓波状,其变化范围为NE50°~ NE90°,矿区地层总体走向50°,倾向320°,倾角60°~80°,产状基本稳定。

1.2.2 褶皱及断裂构造

矿区内未见大的断裂与褶皱构造,仅见一些节理及裂隙。根据地表基岩露头和钻孔岩心地质编录统计,节理裂隙构造可大致分为三组。

    ①平行片麻理的压扭性节理。该组节理较发育,节理面平滑,并有绿泥石化现象,岩心多沿此面自然断开。

  ②片麻理倾向相反的张剪性节理。解理面平直,倾角30~50°,与前一组节理呈X形状,常将前一组节理切割,并将其位移数厘米。形成一组对剪切节理。该组为矿区主要裂隙。

③近南北向(与矿体走向近平行)高角度劈理。该组裂隙虽不甚发育但全矿区所有钻孔均能见到。劈理面与岩心轴夹角0°~15°,倾角75°~90°走向与矿体走向近于平行。劈理面不平整,呈齿牙状或阶梯状开裂,多有碳酸盐、高岭土化,局部见有溶孔、溶沟。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微弱,只有少量岩脉分布。主要的脉岩有伟晶岩和石英脉,一般规模较小,厚度几厘米到数十厘米。

2 矿床地质

2.1 矿体的空间分布、规模、形态及产状

通过钻探与槽探工程揭露,矿区内分布有七个矿体,编号为Ⅰ、Ⅱ-1、Ⅱ-2、Ⅲ、Ⅳ、Ⅴ、Ⅵ,其中Ⅱ-1、Ⅳ、Ⅴ号矿体为主要矿体,七个矿体分布范围西起24线西60m,东至7线东75m,东西长940m,南北宽约100m,Ⅰ、Ⅱ-1、Ⅲ、Ⅳ、Ⅴ、Ⅵ矿体均呈上下盘平行产出,空间分布紧密,分布标高140~470m,矿体总体走向北东40°左右,倾向北西,倾角60~75°。

Ⅰ号矿体:规模较小,而且为低品位矿,分布在矿区的东北部,5线~9线间,Ⅱ-1号矿体的上盘,矿体走向推长100m。矿体厚度:1.09~1.31m,平均1.20m。矿体赋存标高258~393m,地表有TC7-1工程控制,深部有Zk3钻孔控制,垂直高差135m,矿体延深141m。矿体呈扁豆状,产状较稳定,走向47°,倾向317°,倾角71°。

Ⅱ-1号矿体:位于矿区中部,为矿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条矿体,分布于Ⅰ号矿体的东侧下盘,相距3~5m,基本呈平行状产出。矿体在地表由TC12~TC9-1共12条探槽工程控制,矿体连续性较好,矿体地表控制长度为555.17m;矿体深部由Zk1、Zk2、Sk01、Zk4、Zk3共5个钻孔控制,控制长度为405.17m。矿体呈层状,矿体厚度:8线1.12m、0线2.22 m、3线1.42m、7线1.132m,单层最大厚度2.81m(0线地表),单层最小厚度1.02m(7线),平均厚度1.55m。矿体延深:最小80m(3线),最大152m(7线),平均123.5m。矿体赋存标高:250m(7线)~350m(7线),平均垂直高差100m。矿体产状:走向52°, 倾向322°,倾角65~71°。

Ⅲ号矿体:分布在7线西25m至9线东25m,Ⅱ-1矿体的下盘,水平距2.5~4m;Ⅳ矿体的上盘,水平距2~3m。矿体推长100m,矿体延深159m,厚度1.07~1.14m。矿体赋存标高:246~420m。矿体倾向NW318°,倾角71°。

Ⅳ号矿体:为区内主要矿体,分布在矿区的东北部6线~9线间,Ⅲ号矿体的下盘,与之平行产出,水平距2~3m。矿体在地表有8条探槽控制,矿体连续。矿体深部由Zk2、Sk01、Zk4、Zk3孔控制。矿体长395m,延深118~175m,赋存标高140~446m。矿体呈层状,厚度1.06~3.14m (Zk4),矿体倾向NW318°,倾角66~71°。

Ⅴ号矿体:分布在矿区的东北部0线~9线间,Ⅳ号矿体的下盘,与之平行产出,水平距24m。矿体在地表有4条探槽控制,矿体深部由Zk3、Zk4孔控制。矿体长187.5m,延深218m,延深大于延长。赋存标高210~440m。矿体呈层状,厚度1.01~1.96m,矿体倾向NW316°,倾角70~71°。

Ⅵ号矿体:分布在矿区的东北部7线,Ⅴ号矿体的下盘,与之平行产出,水平距17m。矿体在地表只有TC7-2探槽控制,矿体长50m,延深50m,厚度1.05m,呈小扁豆体,矿体赋存标高在421~352m。矿体产状:倾向NW322°,倾角73°。该矿体不但为低品位矿,而且是远离主矿体的零星矿体,利用价值较低。

Ⅱ-2矿体:位于矿区的西南角,是Ⅱ-1矿体尖灭再现的西延(西南)部分,为隐伏的小矿体。矿体只有PD1平硐工程控制,矿体推长100m,延深60m,厚度1.26m,呈小扁豆体。

2.2 矿石质量

2.2.1 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自然类型为透辉磁铁石英岩,矿物成分较简单,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含量一般为25~30%,最高可达35%,少量赤铁矿、镜铁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一般含量50~55%,其次为透辉石10~15%。副矿物有磷灰石。次生矿物有滑石、次闪石。

2.2.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主要为中粗粒变晶结构。磁铁矿多呈半自形~它形粒状,可见少量完好的自形晶体,粒度分布较均匀,磁铁矿粒径一般1~3mm,部分0.1~1 mm。集合体呈条纹状分布。磁铁矿常与辉石相伴,构成2~5mm的暗色条纹,或呈分散状、浸染状分布在石英条纹中。磁铁矿和脉石矿物石英、辉石类矿物的嵌布关系较为简单,一般呈平直接触。少数磁铁矿呈星点状分布于石英条带中。这种嵌布关系易于矿物的分离。

脉石矿物石英呈他形不规则粒状集合体,粒度大小不等,一般0.2~1mm,透辉石呈半自形柱状,粒径0.1~2mm,透辉石已被滑石、次闪石交代,它们彼此紧密相嵌,矿物长轴稍具定向排列,呈似层纹状分布,构成矿石的浅色条纹。磁铁矿、黄铁矿等形成暗色条纹,与石英浅色矿物形成黑白相间的平行条纹、条带状构造。部分矿石呈似片麻状构造,矿物具定向排列。

2.3 矿体围岩及夹石

2.3.1 矿体围岩

主要为混合岩化角闪透辉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斜长角闪二辉麻粒岩,少量片麻状混合岩。

2.3.2 矿体夹石

本区均为薄层矿,而且每一层矿均单独划分为一个单独矿体,所以全区矿体内均无夹石。

2.4 矿床成因分析

汉儿庄铁矿为鞍山式铁矿,铁矿层产于迁西群马兰峪组底层,该组地层为一套中深程度的变质岩系,变质程度达到高级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主要岩性为角闪透辉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斜长角闪二辉麻粒岩、少量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扁豆体。铁矿层具一定层位,与火山沉积旋回性有密切关系,是火山沉积旋回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岩性上和矿体规模及mFe品位上分析该成矿区距火山口较远,原岩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类,含铁建造形成后,经历了变质和构造变形,特别是混合岩化作用,使矿石品位贫化,磁铁石英岩呈残留体存在。因此,他们兼有火山、沉积和变质的多重性特点,属于海底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