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推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河北省推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康伟立

中共唐山市委党校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文中通过分析乡村振兴问题及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应对措施,以期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乡村振兴;基础设施

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农村问题也是我们国家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进一步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通过推进农村振兴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因此,需要做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制定合适的方案,提高乡村发展水平。

一、河北省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河北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广大农村特别是太行山区、燕山长城以北地区,城乡差距却不断扩大。河北省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近年来,我们深入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等工作,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标准偏低。主要表现在“重建设轻规划”,对村庄今后的发展,“规划先行”的重要性还没有认识到。有的村甚至做到了边规划边建设、边规划边完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一些村庄规划设计同质化严重,对村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产业元素挖掘不到位,仅一味模仿城市,存在建大亭、牌坊、公园、广场等“形象工程”,偏离村庄整治重点,形成“千村一面”,新建与老旧建筑不协调,景观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难以凸显具有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起点不高,建设标准不高,管理层次不高。

(二)基建滞后。一方面,公共服务设施、体育娱乐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环保设施、教育设施等,美丽乡村的道路、供水、供气等都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六乱”现象普遍存在,柴草垛乱堆乱放,粪土乱堆乱放,畜禽乱跑乱倒,污水乱泼乱倒,占道经营,垃圾乱烧,治理任务繁重;农村民生领域欠款较多,基本公共服务和城乡收入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仍然突出。另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庄基础设施缺乏后期管护,甚至存在人为损坏。

(三)缺乏村民的主动参与。部分地区村民“主人翁”意识不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依靠机关单位和村级组织大力推动,从资金筹集、到村庄规划建设都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部分地区因发展滞后、生活环境相对闭塞,村民思想老旧,对政府的期望和信任过高,存在“等靠要” 的错误思想。一些地区的村民习惯了乡间安逸、宁静的生活方式,对美好乡村建设不理解、抵触,甚至因迷信、风水、传说而阻碍建设,致使美好乡村建设工程进度受到影响。

(四)建设资金不足。村集体经济薄弱,美好乡村建设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村、镇竞争激烈、发展不平衡的“僧多粥少”现象。社会资本投入“三农” 积极性不高,且财政资金到位不及时,尤其北部山区、坝上等地建设施工期很短,难以保证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因资金拨付到位率不高,不同程度形成新的农村债务。

(五)农村亟需农业科技和建设人才。居住在农村的多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考学入伍背井离乡的青年,返乡创业就业的少之又少;现有村民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不高的问题。对高层次人才缺乏吸引力,原因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保障不到位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人才的缺乏导致农民对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不足。

(六)规划发展缺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业态既有农家乐,也有休闲采摘农村游,既有民宿,也有生态观光;还包括多种业态,如家庭手工业,高效生态农业等。但大多数农村仍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缺乏龙头带动,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很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缺乏持续的产业支撑,农民增收能力不足。有产业支撑才能有生命力,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要解决产业问题。浙江安吉县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因产业支撑有力而成效显著。

(七)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滞后。一些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两张皮”严重,协商督办机制形同虚设,管理制度不健全,乡村治理制度和能力严重滞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仍然突出。部分村干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村级组织战斗力较弱,而且干部队伍老化,后备干部严重不足, 急需注入新鲜血液。

二、河北省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对策建议

河北农村地域广、人口多,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把农村振兴战略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上来。建议大力实施农村振兴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设适合当地发展的有内涵的美丽乡村。入调查研究,一定要全面了解本村的历史民情、村民风俗习惯,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充分尊重当地的民风民情,不搞“面子工程”,要在项目选择、规划编制等方面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见。要科学规划,试点村规划要按照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地域文化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与县域村庄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规划相衔接。要把规划的纲领性保持下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一年干下去,把项目建设整体推进,确保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二)让村民参与建设、使用和维护全过程。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是村民。要注重发挥村干部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余村、鲁家村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在建设乡村的过程中的作用巨大。要发挥“外出能人” 的作用。他们对于家乡都有很深厚的情感。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带动更多的社会精英重新回到农村去。要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使乡村振兴建设的目标意义深入人心,让村民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中来。加强村庄绿化和公共设施的日常管护,如建立健全村规民约。

(三)加大力度培育产业。抓产业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培植支柱产业,做到一村一策,让百姓腰包鼓起来,让群众有钱出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抓好主导农民发展、引导农村市场、做大农村经济的产业规划。要做好产业规划,引领农民发展,引导农村市场,壮大农村经济。要做好农业“接二连三” 文章,拓展和提升发展空间,调整结构,活跃要素,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能力。引进龙头企业,培植本地手工业,以本地资源为依托,做大农村产业配套;发挥河北旅游资源优势,带动全省全域乡村振兴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四)增加农村投入,完善支农体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提高对“三农” 的投入。 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对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完善,逐步消除公共基础设施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制定优惠政策,调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引导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健全和完善支农制度,建立支农惠农服务机制,对涉农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大干大补、多干多补、以奖代补、梯次开发,不断调动各地发展“三农”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挖掘培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 乡村振兴与文化元素充分融合是提升品位、激发潜力、创出特色的不竭源泉。在保护好原生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使农村文化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农村经营,提高农民群众综合文化素质,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