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乡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金乡 272200
摘要:大豆属于粮油兼用作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也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世界农业四大支柱作物之一,研究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控措施对于增强我国大豆产量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常见的大豆种植技术,结合大豆落花落荚影响因素,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大豆落花落荚防控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落花落荚;防控方法
前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营养价值颇高,需求量大。大豆产品畅销全国,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常,大豆种植面积大、规模大,是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提高大豆产量意味着为农民带来更丰厚的收入,同时满足市场对大豆日益增长的需求。大豆种子损失是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种植工作中,有必要优化大豆种植技术,结合不同条件下大豆的生长特点,防止落花落荚的问题,从而促进大豆的品质和高产。
1大豆种植技术
1.1选种、播种
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种植,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进而提升其开花结荚率,保证质量和产量,实践中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和土壤状态进行品种选择。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要将其与小麦、马铃薯等作物间隔种植,避免重茬,影响到最终的质量、产量。在播种之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使种子的抗病能力得到提升,确保作物健康生长。此外,要对土地进行翻耕处理,保证其为作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并促进其发育、生长。此外,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也会对作物的生长状况产生影响,在选种过程中选择具有抗病能力的品种,可以有效防止落花落荚现象的发生。
1.2田间管理
种植者应注意田间幼苗的生长情况,如果幼苗不足,应在阳光不足的时候重新种植。移栽幼苗时,为避免出现在搬运过程中损伤幼苗,造成幼苗死亡的现象,要将土壤与幼苗一同移开,种植好后应当立即进行浇水工作,以防止因长期干燥而导致水分流失。如果在补苗过程中发现有病害或生长不良的大豆幼苗,应立即拔除,以防止与其他健康的大豆幼苗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出现干扰植物生长的现象。如果在选种时发现大豆植株的间距和密度不均匀,如有必要,可去掉一些种植紧凑的植株,并且注意清除杂草,防止它们吸收大量的养分和水分,造成大豆植株营养不良,影响后期豆田的整体质量,此外,还必须保护幼苗根部,防止在进行田间管理时造成损坏。大豆在进入分化阶段时对养分的要求很高,此时,种植者应适时施用尿素以促进大豆生长决定是否需要施肥很重要,因为如果在土壤质量好的时候施肥,大豆可能会因为吸收过多的养分而倒伏,导致产量受损。而且及时施肥可以降低大豆在生长过程中的发病率及提升抗伏倒能力,同时,种植者应时时关注豆田土地的湿润程度,及时发现、及早干预,一旦发生干旱,应立即灌溉,防止大豆植株因缺水而死亡。
1.3施肥
土壤质量往往与大豆的生长发育相互关联,因此科学施肥可以有效减少由于土壤质量造成大豆产量下降的现象,大豆在不同的生长季节有着不同的营养需求,施肥过程包括三个步骤:基肥、追肥和种肥。富含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基肥不仅能够有效改善豆田土壤的质量,还能为大豆的生长提供重要的营养基础;种肥同样对大豆产量具有积极作用,但需要种植人员注意的是,在施肥过程中应当避免肥料直接接触种子,因为这会导致种子被烧焦;另外,应当着重对开花期和分枝期进行追肥工作,这可以为后期大豆结荚和开花打下基础。
1.4除草
化学除草是大豆种植中较为常见的除草手段,种植人员除草时,应找准除草时间,科学把控药品用量。根据施加标准,对药剂用量、用法科学调整,避免除草效果不佳和药物伤害等问题。除此之外,化学除草后,科学控制土壤含水量,以防土壤水分过低,致使内部环境干燥,影响后期除草效果,防止杂草对大豆生长造成影响。
1.5病虫害防治
1.5.1立枯病
立枯病是大豆常见的病害之一,对于立枯病的干预主要是靠前期的预防,在种植前期尽量选择地势高、排水效果好的土地进行耕种,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合理施肥。另外,在大豆生长期间应当加强杂草清除的工作力度,因为杂草是传播立枯病的主要途径,出现病害后应当立即对周边杂草进行清除工作,同时喷以药剂,并将病株连根拔除,防止病害蔓延。
1.5.2菌核病
菌核病在大豆种植过程中也非常常见,对于此病的预防,建议选择轮作三年以上的土地进行种植,并注意雨后及时进行排水,避免土壤过度湿润。在大豆收获期统一处理带病植株,防止大豆籽粒受到病害的感染。
1.5.3灰斑病
夏季是大豆灰斑病的高发期,夏季也是豆荚生长的关键阶段,如果感染灰斑病,则会造成严重的落荚,大豆也可能因此而减少30%左右的产量。对于此病的防治可以在大豆播种前为每100kg的大豆种子混合0.3kg50%的多菌灵。在灰斑病的早期阶段,可以在大豆种植地以每平方千米1.5kg50%的多菌灵进行喷洒,以一周一次、并三次的频率进行喷洒,以防止灰斑病的进一步扩散,确保大豆结荚率。
1.5.4蚜虫病
蚜虫会造成大豆结荚率降低、植株生长受阻,最终造成严重减产。通常通过在种植区引入食蚜蝇和寄生蜂等天敌,对蚜虫进行生物控制。在最初的控制阶段,也可以使用化学喷雾剂,如使用3%的啶虫脒乳油或10%的吡虫啉都能够有效控制蚜虫。
3大豆落花落荚防控方法
3.1科学控制水分
大豆不耐涝,过度灌溉会导致根腐和植株死亡。然而,大豆开花和结荚期对水的需求量很大,灌溉不足会导致花荚脱落。缺水是种植过程中大豆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农民应注意灌溉次数,干旱时及时灌水,当自然降雨量较大时,及时排涝。
3.2合理调整种植密度
在一些地区,种植人员播种大豆的密度过大,他们认为,增加种植数量可以提高产量,但这种不科学的种植手段往往会导致大豆豆花豆荚的严重脱落, 因为种植密度过高会对大豆的光照吸收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真正提高大豆的整体产量,就必须摒弃这种落后的种植习惯,科学地调整种植密度,保证大豆植株获得充足的光照, 预防大豆豆花豆荚的脱落。 另外,在调整种植密度时,种植人员应综合考虑地方土壤条件和种植品种的生长特性, 以便实施更加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创造有利于大豆生长的条件。
3.3轮作种植
豆科植物是非常忌讳连作的,大豆也不除外,连作种植是造成大豆植株根部发生菌病,引起大豆落花落荚、大面积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可以在种植大豆时,与其他非豆类作物一起轮作,如玉米、小麦等,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连作种植的面积,降低大豆落花落荚的概率,还可以避免土壤中的养分过度消耗,并为土壤再生后两到三年内种植的其他作物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同时减少土壤中病原体的存在。在轮作种植时,选择深耕的耕作手段以疏松土壤,来促进大豆根系生长和大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从而促进主茎的粗壮生长,降低大豆植株的发病概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豆的种植技术与落花落荚的防控是保证大豆稳定生长的关键环节,种植人员要加以重视,加强大豆种植技术要领的学习,提升自身种植水平,通过科学控制水分、合理调整种植密度、轮作种植、适当使用调节剂等科学方法,有效预防大豆豆花豆荚的脱落,进而从根本上改善大豆的质量及产量,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栋.大豆种植技术与落花落荚的防控方法探讨[J].种子科技,2019,37(17):59-60.
[2]王大朋.大豆种植技术与落花落荚的防控方法探讨[J].种子科技,2019,37(17):127-128.
[3]张东辉,梁青.大豆种植技术与落花落荚的防控方法[J].南方农机,2019,50(21):71.
[4]赵军.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J].新农业,2020(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