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 5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刘继红 ,涂红英 ,赵建名 ,杨兰

攀枝花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由于身体素质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老年人容易产生抑郁、悲观、焦虑等情绪。文章通过对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如性别,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等进行分析,总结出提高老人幸福度的干预措施,包括教育支持,创新养老模式等,对帮助老年人增强幸福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科研及心理护理提供信息。

关键词: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联合国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60岁以上老年人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1]。按此数据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如何提高老人生活质量,让老人安享晚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主观幸福感用于恒定人们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这一重要指标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实际生活中,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幸福感依然有不少问题。最新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指出,33.1%的受访老人有较严重的抑郁症状[2]。并且,我国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人数逐年增多,目前抑郁症患病率为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其中除15岁-35岁人群外,60岁老年人群上升最为明显。所以,在当前背景下,探究老年人的幸福感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同时以此为依据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迫在眉睫。

1.概述

1.1定义

   主观幸福感简称SWB,最初是由外国学者EdDiener提出,主要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估,由对生活水平的满意程度和情感平衡组成,是评估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指标[3]。其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1.2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

如今,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有关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受到大众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有大量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描述,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文化观念不同,生活条件不同等,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中存在诸多差距。

1.2.1国外现状

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外对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目前正在进入第三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描述性阶段。研究者测量群体主要是老年人、学生、修女等。研究主要是以描述性为主,只是进行单项测试,但很多测试并没有很大的可信度第二阶段是理论构建阶段。研究者们建立了几种关于SWB的心理理论模型,如人格理论、适应理论等,并进行结实和分析。第三阶段是实证性研究阶段。目前主要是主观幸福感研究方法的探索。近年,研究者运用多种方法测量主观幸福感,如昨日重现法、追踪调查法等,分析不同人群主观幸福感差异在经历这三个阶段后,国外学者取得了不少成果。他们得出对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多集中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社会经济变量还有人格变量。为了提高测量的有效性,研究者们还对主观幸福感理论模型进行了积极探索,得到了状态理论、人格理论和判断理论等重要理论。在此过程中还编制了大量的量表科学的收集主观幸福感的数据。比如,D-T量表(Delighed-TerribleScale)和(TheSatisfactionWithlifeScale)等[4]

1.2.2国内现状

我国对主观幸福感的探究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最初是从心理学角度展开的,90年代以后进入社会学、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前阶段,研究主要利用测评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的,并广泛运用于实践,主要针对老年人、学生和教师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分析相同人群和不同人群的主观幸福感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将国外研究工具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逐步构建中国化的具有普适性的主观幸福感理论及高效信度的测量表和测验方式分析不同相关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但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大部分研究比较依赖国外成熟的理论以及模型和量表,本土化创新程度不高,研究方法过于单一,主要是调查问卷法,导致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特殊性没有被很好的揭示。其研究对象也很单一,学者们研究对象基本是城市老年人,对偏远地区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探究很少。总的来说,目前学者们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些具体区域,对全国范围的整体探究少,同时研究地区也集中于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城市,对经济稍微落后的地区研究较少。

  1. 影响因素

2.1 性别

据于红等[5]的调查发现男性老年人的幸福度得分高于女性。这可能是因为男性老年人不像女性老人要考虑家庭、儿女、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主观幸福感也有所下降男性与女性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有所不同,男性注重理性的、逻辑的思考,而女性则侧重于感性的思考。高红[6]认为与男性老人相比,女性老人在社会中承担了来自子孙照料、家庭事务等多方面的责任,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低。

2.2 健康状况

当我们患有疾病时,身体上的病痛也会影响到心理的状况,幸福度就会下降。而当我们身心健康时,没有生理和心理上带来的痛苦,幸福度就会提升。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行动力与反应力都有所下降,并且许多老人都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这严重的影响到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健康的身心

促使老年人减缓社会功能退化的趋势,从而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主观幸福感也会有所提高。

2.3 婚姻状况

于红等[7]的调查还发现已婚老人的幸福度得分高于离异和丧偶老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就是婚姻关系。婚姻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婚姻关系的好坏,婚姻质量下降婚姻关系会难以维持,对个体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良好的婚姻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没有老伴儿陪伴在身边的老人可能会产生孤独感,觉得自己与世隔绝,不愿融入新的生活,相应的主观幸福感也会有所下降没有配偶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老伴的陪伴,有的子女也不在身边,只能独自面对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心理得不到慰藉,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而降低主观幸福感

2.4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的高低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是绝对的。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会更多的选择或被迫去照顾下一代,进而因为各种琐事降低自身的幸福感[8]。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知识面更广,能够很好的自我调适,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所以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而据焦亚辉等的研究得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所下降[9]。据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主要是在生理与安全方面有所需求,这也更容易实现,主观幸福感也会更高。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重心会放在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上,给予自我较高的预期,同时也给予自己更大的压力,如果预期未得到满足,其主观幸福感就会受影响。

2.5 居住环境

居住在不同的环境中,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也有所不同。张瑞等的调查研究显示,居住在城市的老人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10]。这可能与城市中有各种娱乐休闲的场所而农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有关。农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各种安全隐患,老年人又大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许多空巢老人都是独自生活,生病得不到及时医治,这些都会使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降低。城市中有许多的风景区,在干净整洁、美丽宜人的环境下,人们的感官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幸福感也愈加的强烈。

2.6 经济来源

据张瑞等[10]的调查显示,主要生活费的来源也影响着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没有经济收入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低于月收入>5000元的老人。老年人经济收入来源的减少使其对未来产生了不安全感,他们就会拿出退休前积累的资产进行投资,在无意中提升了资产的价值,实现了自身长远的发展。稳定的收入能够使老人在基本生活的需要之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满足。

2.7 生死教育

    对于每个人来说,死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种自然规律,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死关。老年人更应如此,树立了正确的生死观,当死亡来临时,老年人也更容易承受死亡,且能够坦然地面对它。生死教育可以帮助老年人正确理解生命与死亡、可以帮助老年人正确处理生命与死亡的复杂关系、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和消除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孤独感和无归属感。对老年人进行生死教育,使其理解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死亡,从而不惧怕死亡,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2.8 退休

退休的年龄、时间及退休时的状态等都会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当老年人做好充足的准备后,就会更容易调整状态去适应退休后的生活,若是对退休这一事情准备不足,突然改变生活状态,老年人会感到不适应,甚至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相对的主观幸福感也会有所下降。老年人退休后本应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了,可有些老年人退休后还得继续工作。据苗国强[11]的研究发现,退休后还需继续工作的老年人的经济满意度会降低,从而降低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2.9 养老机构

对于在养老机构生活的老年人来说,养老机构的环境、管理、硬件设施和服务等都会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所影响。据冯雅楠等[12]的调查显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好;在养老机构的生活安逸、舒适,在生活上尽量满足大家的口味,让老年人不仅吃得好,还有营养;安排一些有益的活动让大家一起参与,使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生活就像在家一样,让他们对养老机构产生归属感。这种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生理、心理上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也会相应较高。

2.10 社保、医保

人到老年,或多或少都会伴有一些疾病,这是不可避免的。而现在的医疗环境还不能较好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或返贫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所以医保也是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有了医保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压力会有所减轻,主观幸福感也会随之升高。除了医保,社保也是很重要的,社会保险有着“兜底”的作用,对于女性和低收的老年人来说社会保险能够帮助其解决基本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13]

3. 干预措施

3.1 教育支持

于红[5]等研究证明身体健康,睡眠质量优良的老年人幸福度得分高于身体状况较弱、睡眠质量弱的老年人幸福度得分,睡眠质量好的老年人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徐琦[6]等研究证明老年人的的主观辛福感与其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为了使老人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定期组织相关的讲堂活动,提高老人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我们也应监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并定期为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健康问题,选择治疗和护理最佳时机,更好地保障老人的健康。激励

老年人上老年大学,接受老年教育,老年教育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向运华等[14]人研究认为老年教育能促进肌体和精神健康、提高社会参与感、促进老年人自我价值认同与实现。定期对老年人进行生命教育有利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有人对老年人的生死观调查研究表明,现代老年人已不能接受死亡,若老人能够理解死亡的必至性,就可能缓解老人对死亡的恐惧。老年人要想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除有正确的生死观外,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而新的人生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的建立需要社会教育与支持。

3.2 心理辅导

刘林峰等[15]人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主观幸福感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主观幸福感越高。因此,应定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并针对不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马书冕[16]等人研究证明叙事疗法对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提升具有较好的效果,叙事疗法帮助老人通过挖掘老人自身的价值来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不良认知和负性情绪,构建新的叙事,强化老人解决生活困境的能力,从而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音乐治疗对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效果,郭常娟等[17]人研究证明音乐治疗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目标价值、心理健康、从而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3.3 改善生活环境

老年人的自理能力的下降与其年龄增加和疾病发生等有关,基于此我们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据徐崇贤[18]等人研究发现,通过改善环境条件,提供生态系统和环境服务功能,能够提高绿地景观各项指标,居住区环境中的绿色空间,从而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据史舒琳[19]研究发现,水体景观能够改变负离子浓度,使噪音污染降低,从而促进老年人的生理健康。不仅如此,它还能缓解人们压力,改善疲劳状态,从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据相关文献证实水体景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18-19]。据聂建亮[20]等人的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还与其居住环境有一定联系,居住的是楼房、房屋进行了更新、房屋占地面积更广、房屋修筑者为子女的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会更高。据张俊[21]的研究发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让一些常年无法下楼的“悬空老人”重新获得了出行自由。不仅提升了老年人出行的便利程度,也提升了婴幼儿、残障人士及其他各年龄段居民出行的方便程度,居民的居住满意度明显提升。据黄天明的研究发现,居住社区中的室外健身场地是老年人在社区生活圈范围内主要的外部活动场所,它满足了老年人的健身、休闲、社交等多方面的需求。提升室外健身场地的可达性能够激发老年人的出行意愿,增强老年人的体力活动,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4创新养老模式

地方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需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养老方式。据李海舰等[22]人研究发现,时间银行是一种通过整合社会闲置资源,为部分收入较低、购买能力弱的老年人提供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以降低养老成本和社会支出,促进共同消费。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进一步深化,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在环境上将得到更加优质的支持。据杨武[23]的研究发现可以运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提高养老质量。将医院诊疗服务设置在养老机构中,能够为老年人的老年病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陈永海[24]研究发现,异地候鸟养老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养老方式的体验,可以给予老年人有关的外出游玩知识和养生知识,有益于提高当前养老消费的发展,增进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全新感受。温芳等[25]人研究发现,组团式照护模式将会成为未来养老机构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其能够营造愉悦、活跃的生活气氛,为照顾老年人给予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据倪志平[26]研究发现,“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产生很好地满足了老年群体的深层次需求,高能的信息化养老平台,重新调配多种资源,改变其原来杂乱散的服务状态,使养老产品更加合理的聚合起来,协助众多老年群体颐养天年、生活无忧。

3.5 鼓励投身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由经济状况带来的健康不平等。Heo等[27]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与生活满意度和健康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最突出的是在老年时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可以防止体内废物的堆积和与衰老相关的疾病。体育锻炼还可以通过改变人体认知功能,从而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据郑元男[28]研究发现,当老年人参与各种锻炼时,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通过运动,老年人既可以学到相关运动技能,又可以缓解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因此,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越高,主观幸福感也就越高。

3.6 政府的政策及福利待遇等

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据封铁英等[29]人的研究发现,可以创新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资融资机制,由政府牵头,推动养老机构与社会力量,甚至是境外投资者的深度合作,通过PPP模式(公私合作模式)帮助养老机构解决资金难题

我国多省市已出台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但实际上政策落地效果不佳,需在政策制定时期理清各部门的权利责任,制定出操作性强的政策。

据战兴乐[30]研究发现,不断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更高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可以缩小群体差距,保障人人公平享有,能更好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据杨安娜[31]研究发现,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老人在患病后会相应降低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但部分老人在医药费报销上存在问题,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致使医药费报销方便。可以为子女探亲和家人陪护等开通绿色通道或优惠政策,政策可适当向亲情关怀措施倾斜,保证老年人生活能得到更好照顾。另外,宣传部门也露增加对孝文化和尊老文化传統的传播,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宣传渠道,鼓劢和指列更多年轻人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32]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年人进行教育支持、心理辅导,改善其生活环境以及鼓励社会多方力量介入创新养老模式,可有效提高老年人幸福感及其生活质量。目前,对老年人幸福感的测量多采用国外问卷,应设计出更符合本土文化背景的问卷,使调查结果更可靠。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干预方法的研究,比如现在的研究热点之一社区智慧养老,通过智慧养老提高其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这对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能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参考文献

[1] 高翔.老年人精神需求研究综述[J].老龄科学研究,2014,(2):63-70.

[2] 邓敏.社会关系、心理健康水平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改进--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9,25(3):85-93.

[3] 章燕敏.国内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大众科技,2011(03):132-133+147.

[4] 陈星余.主观幸福感国外研究综述[J].商,2014(26):285.

[5] 于红,黄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当代护士(上刊),2021,28(5):23-26.

[6] 高红,王光臣.社会资本与农村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基于CHARLS数据的分层线性模型分析[J/OL].重庆理工大学学报:1-14[2021-12-28].

[7] 焦亚辉,白雪冬,薛翠翠,等.承德市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32):273,277.

[8] 苗国强.家庭代际团结对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中国软科学,2020(01):104-111.

[9] 冯雅楠,王玉环,侯蔚蔚. 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71-374.

[10] 董亚男. 社会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J]. 现代营销,2021(39):172-174.

[11] 向运华,李雯铮.教育影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总体效应与机制[J].兰州学刊,2020(07):169-179.

[12] 刘林峰,杨玲娜,王红艳,刘琴,林琴,张先庚.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24):5277-5280.

[13] 马书冕.叙事疗法提升社区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个案服务[D].中南民族大学,2019.

[14] 郭常娟.音乐治疗对高龄长者焦虑、睡眠质量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15] 陈崇贤,罗玮菁,李海薇,等.居住区景观环境与老年人健康关系研究进展[J].南方建筑,2021(03):22-28.

[16] 史舒琳.城市水景康养功效与机制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20,50(06):881-886.

[17] De Bell S,Graham H,Jarvis S,etal.The Importance of Nature in mediating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Visits to Freshwater Blue Space [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7(167):118-127.

[18] Aliyas Z.Physical,Mental,and Physiological Health Benefits of Green and Blue Outdoor Spaces among Elderly Peopl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2019:1-12.

[19] Dempsey S,Devine M T,Gillespie T,etal.Coastal Blue Space and Depression in Older Adults[J].Health & Place,2018(54):110-117.

[20] 聂建亮,陈博晗,吴玉锋.居住安排、居住条件与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J/OL].兰州学刊:1-13[2021-12-08].

[21] 张俊.城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需求、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筑,2021,18(22):61-64.

[22] 李海舰,李文杰,李然.中国未来养老模式研究--基于时间银行的拓展路径[J].管理世界,2020,36(03):76-90.

[23] 杨武.新时代养老产业发展机遇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07):86-90.

[24] 陈永海.候鸟老人模式下新型养老模式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04):160-161.

[25] 温芳,张勃,马欣.德国适老居住模式的特征与经验[J/OL].国际城市规划:1-16[2021-12-09].

[26] 倪志平.福州市推进“互联网+养老”模式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时代经贸,2021,18(10):80-82.

[27] HEO J M, STEBBINS R A, KIM J Y, etal, 2013. Serious Ieisure, life satisfaction, and health of older adults[J]. Leisure Sci, 35(1):16-32.

[28] 郑元男.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影响吗?—关于中国老年休闲体育参与者的实证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19(10).

[29]封铁英,刘蓉,高鑫.人际关系、活动参与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基于陕西省养老机构调查实例的分析[J].中州学刊,2020(03):87-91.

[30] 战兴乐.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21.

[31] 杨安娜.社会支持对天津市农村空巢老人幸福感影响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20.

[32] 刘凯.社会支持对我国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包邮)阳阳  17355574365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锦天一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