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中医院
摘要:目的:骨科护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对护理要求较高,因此提出预见行了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35例纳入到2021年7月开展的相关护理研究中,闭环时间为2022年7月,该过程中将所有的患者资料采用计算机录入,并建立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主的研究小组,将患者进行编号后,前18名患者分入应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剩余17例分入预见性护理的研究组,比较不同方法护理后所产生的结果,了解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是否发生变化,了解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对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统计后发现,护理前的结果无较为明显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情绪状态发生改变,较护理前有所进步,其中研究组的进步效果高于参照组,研究组与护理前和参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满意度(0.0%)、(100.0%)与参照组(11.11%)、(83.33%)具有显著优势,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理工作过程中,受到患者疾病、临床治疗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意外,这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而预见性护理的开展,有效地预防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骨科护理;预见性护理;效果
引言:据相关研究表明,应用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提高护理效果,为了进一步分析,本研究对研究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另一组采用常规护理,统计不同结果后,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纳入2021年7月开展的护理研究中,该研究的闭环时间为2022年7月,期间录入的患者共计35例,在收集患者资料录入计算机的同时进行研究小组的建立,并使用相关软件完成分组,其中17名应用预见性护理,另外18名应用常规护理。(48.11±3.69)岁为平均年龄,其中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83岁。资料之间虽然有些许差异,但不够明显,这一说明患者之间可在研究中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审批后落实。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护理期间,所使用的方法为骨科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依据常规护理方案开展各项护理操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所使用的方法为预见性护理,具体落实方案如下:(1)患者进入医院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除了病情外,还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情况、具体感受和心理状况进行掌握,同时还需要对以往护理工作的相关经验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明确使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问题发生前进行消除。(2)感染护理。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参与感染相关的教育,从意识加强对感染预防的重视,同时管理人员制定相关制度时,可将感染的控制效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进行关联,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重视,在护理期间坚持无菌操作的原则,对消毒隔离制度要严格执行,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感染的控制[1]。另外,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将伤口异常情况的识别方法告知患者,对异常情况的发生,应及时上报,并配合医生处理[2]。(3)心理护理。由于骨科患者接受治疗后,大部分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往往担心恢复不良,从而产生较多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积极观察,对患者的情绪情况进行密切的了解,掌握其变化情况,另外,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使其能够主动诉说心声,此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健康教育,使其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并组织病友展开交流,进一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提高其治疗的信心,促进临床护理配合度的提高。(4)对患者的活动加强指导。在护理期间,要注重患者的疼痛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干预,如果患者疼痛程度较轻,护理人员可播放舒缓的音乐,播放患者喜欢的电视节目,从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其疼痛,也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或放松的方法进行疼痛护理。如果患者的疼痛较为严重,则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干预或镇痛泵治疗。患者接受治疗后,早期指导其进行适当的活动。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以后恢复情况开展肌肉锻炼和肢体锻炼,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5)预防并发症护理。压疮、感染、便秘和深静脉血栓是骨科中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其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要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实现并发症的预防。例如,患者接受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定期协助其完成翻身,并对受压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避免发生压疮[3]。治疗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将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教给患者,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为了预防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咳嗽方法,尽量排出痰液。除此之外,给予患者科学的饮食指导,补充膳食纤维,避免便秘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患者的情绪状况是本研究分析的第一项目指标,与护理前采用SDS、SAS评分量表了解患者的抑郁评分的焦虑评分,前者满分100分,分界值为50分,焦虑状态≥50分,焦虑分数越低,患者的焦虑情况越小,以53分为分解值,等于或高于53分为抑郁,分数和抑郁程度成正比。以小组为单位记录评分后进行差异统计学分析。(2)记录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后进行组间对比。(3)了解患者是否对护理满意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制定问卷并发放后,由一名工作人员指导填写和回收统计,统计满意度的评分界限完成护理满意的记录,依据小组获得的结果,进行组间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是处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的主要共计,选择SPSS21.0完成数据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情绪状态作为计量资料,检验时分别使用t检验和卡方值检验,如果出现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则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不同方法护理前后比较2组情绪状态
研究组护理前后情绪状态改善和比较情况详情见表1。
表 1不同方法护理前后比较2组情绪状态(x±s,分)
组别 | 例数 | SAS评分 | SDS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研究组 | 17 | 53.24±5.67 | 34.17±4.31 | 51.09±5.29 | 32.25±4.06 |
参照组 | 18 | 52.96±5.44 | 38.45±4.59 | 50.88±5.42 | 37.64±4.38 |
t | 0.398 | 8.765 | 0.297 | 11.756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 2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x±s,分)
组别 | 例数 | 便秘 | 感染 | 下肢静脉血栓 | 发生率 |
研究组 | 17 | 0 | 0 | 0 | 0(0.0) |
参照组 | 18 | 1 | 1 | 0 | 2(11.11%) |
X2 | 11.235 | ||||
P值 | <0.05 |
2.3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两组满意度
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 3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两组满意度(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研究组 | 17 | 14 | 3 | 0 | 17(100.0%) |
参照组 | 18 | 8 | 7 | 3 | 15(83.33%) |
X2 | 10.387 | ||||
P值 | <0.05 |
3 讨论
骨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收治的患者往往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病情复杂,且伴有多种症状和剧烈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严重的印象。受到疾病的干扰患者的情绪状态异常,负性情绪增加,不利于临床各项治疗的开展,也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4]。患者治疗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这种情况下患者的情绪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临床恶性循环的产生,导致患者的康复受到限制。就预见性护理而言,其主要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后,结合实际情况及临床护理的相关经验,提前总结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问题,以此为根据制定具有预防效果的护理方案,从而避免潜在威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过程中针对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案,发现患者的情绪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并发症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骨科护理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使其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一定的控制,促进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志霞.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04):134-136.
[2]王聪红.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人人健康,2020(10):221-222.
[3]罗慧娟.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应用价值的相关研究[J].人人健康,2020(06):117.
[4]蒙健美.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