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比浊法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指标进行检验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免疫比浊法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指标进行检验的临床意义

王冬艳

泗水县济河街道卫生院    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用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就诊于本院7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检验对象并纳入研究组,另抽选7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小组并纳入常规组。采集血液样本并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两组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结果:与常规组健康志愿者血浆D-二聚体检验结果比较,研究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显著更高(P<0.05)。结论:应用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表达情况,有利于现代临床医师准确把握患者病情,为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浆D-二聚体;临床检验;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比浊法

心脑血管疾病指的是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比如急性心梗、冠心病、脑卒中等等,是现代临床中普遍多见且危害性巨大的心脑血管疾病[1],通常与血流动力学紊乱、肥胖、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动脉粥样硬化等诸多因素有关,不仅会导致患者半侧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痴呆、共济失调,而且还会增加其病死率,危及到患者安全健康[2]。原本好发于高龄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现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日益升高的工作压力下,其发病率逐渐低龄化、年轻化。现有报道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不断亢进,致使血浆D-二聚体高表达[3]。由此说明心脑血管疾病容易增强纤溶活性,增加出血风险。所以,为了指导临床有效防治,减轻凝血功能障碍,本研究特此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了血浆D-二聚体的检验工作,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7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纳入时间为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均通过影像学检查、查体、实验室检验,证实为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包括38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39岁,最大72岁,均龄(52.54±11.92)岁;25例急性心梗、25例冠心病、25例脑卒中。另在同一研究时间阶段抽选7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其中包括39例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37岁,最大71岁,均龄(52.33±11.81)岁。各组男女例数、均龄等基础资料匹配度较高,可比性充分,检验结果P值>0.05。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已经通过批准,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入组标准:临床检验信息完整;18周岁以上;近期未用过不利于凝血功能的药物;意识清晰且可以正常交流。排除标准:近期有过手术;伴有血液病;全身严重感染;合并梅毒、乙型肝炎等传染病;恶性肿瘤;认知障碍而不能正常配合检验的患者;中途死亡或因故退出;多器官衰竭。

1.2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给予对症处理,比如急性心梗患者,低流量氧疗、氯吡格雷口服、阿司匹林口服;冠心病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尼莫地平钙离子拮抗剂;脑卒中患者除了抗血小板治疗之外,给予神经营养剂、脑循环改善剂等等。

对常规组健康志愿者、研究组治疗前后不同类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验工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要求受检者在采血之前禁止饮食饮水8h,然后在第2d晨时抽血化验,以空腹静脉血作为检验样本,抽血剂量3ml。所有观察对象的抽血剂量、采集时间、送检时间尽可能的保持一致,在最大限度上规避不良因素对最终检验结果的负面影响。只需一支内含2.9%柠檬酸钠的真空采血管,将从人体中抽出的3ml肘部静脉血液注入到采血管内。在2h内进行离心处理,持续离心处理10min,每分钟转速保持在3500r,离心半径16cm。结束离心操作后,获取分离的血浆,应用希森美康凝血检验仪器以及相关配套试剂检验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全程根据仪器说明,贯彻落实每一项操作步骤,按要求使用配套试剂,操作流程必须符合规范。最后记录每份样本的检测数据。

1.3观察指标

(1)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常规组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2)对比分析研究组急性心梗、冠心病、脑卒中等不同类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

1.4数据统计处理

根据观察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分别使用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和例(n)、百分率(%)来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将有效数据输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值和x2检验,当P值<0.05时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研究组与常规组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

研究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1.82±0.45)mg/L;常规组健康志愿者血浆D-二聚体(0.13±0.01)mg/L。两组血浆D-二聚体比较结果有意义(t=15.624,P<0.05)。

2.2观察比较不同类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

对症治疗之前,不同类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D-二聚体表达水平无差异;对症治疗后,不同类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显著下降(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比较

时间

急性心梗(n=25)

冠心病(n=25)

脑卒中(n=25)

治疗前

1.79±0.37

1.81±0.38

1.83±0.36

治疗后

0.29±0.16

0.32±0.35

0.35±0.31

t

18.613

18.805

19.020

P

<0.05

<0.05

<0.05

3.讨论

通常情况下,健康正常人体内存在的D-二聚体含量相对较少,且显著低于急性心梗、冠心病、脑卒中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5]。此次对照分析,研究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较常规组更高(P<0.05)。说明血浆D-二聚体能够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有效评估。与此同时,比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差异,结果治疗前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因为心血管、脑血管病理性改变,致使人体内血流动力学异常紊乱,血浆D-二聚体由此升高,就算经过相应的对症处理,因为血液内环境的影响,受局限性纤溶系统作用,血浆D-二聚体依然难以恢复至正常范围内[6]。免疫比浊法是现阶段临床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有效方法,诊断效能较高,为临床鉴别判断提供了参考。

总而言之,应用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表达情况,有利于现代临床医师准确把握患者病情,为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光秀.心脑血管疾病中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2):104-106.

[2]彭传梅,高辉,王杨,等.昆明市延安医院中老年人血浆D-二聚体参考范围的建立[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08):817-819.

[3]张鸿艳,任静,杨晴,等.D-二聚体2种检测方法的参考值建立和排除静脉血栓栓塞症临界值设定[J].临床检验杂志,2020,38(06):473-477.

[4]唐芹.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价值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17):189-191.

[5]陈良娟,杨汉才,许志定.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3):82-84.

[6]彭超,文一波.D-二聚体与FDPs联合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8,10(04):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