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2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郑小明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 佛山市南海区528211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8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开展研究,男性28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范围(38-72)岁,平均年龄(54.0±8.5)岁,所有样本均随机选择且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自愿同意。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样本分组,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范围(37-72)岁,平均年龄(53.5±8.0)岁;研究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范围(38-71)岁,平均年龄(55.0±8.0)岁。经检验,所有患者基本信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 护理后两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增高,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缓解心绞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并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护理效果

引言

急性心绞痛是患者受情绪激动、过度劳累、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或者缺氧,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为胸痛、胸部不适等。急性心绞痛具有持续时间长、疼痛感强、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心绞痛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帮助急性心绞痛患者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率成为现阶段临床医学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深入研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本院随机选择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106例急性心绞痛患者参与实践探究,具体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8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开展研究,男性28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范围(38-72)岁,平均年龄(54.0±8.5)岁,所有样本均随机选择且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自愿同意。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样本分组,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范围(37-72)岁,平均年龄(53.5±8.0)岁;研究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范围(38-71)岁,平均年龄(55.0±8.0)岁。经检验,所有患者基本信息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①心理疏导:住院患者住院后,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的治疗环境,减轻或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告知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意义,并向患者介绍先进的疾病治疗技术,了解现行治疗策略。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密切观察,发现患者有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在此过程中,护士应不断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和安慰患者,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进一步了解患者心声,及时掌握患者实际需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依从性。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精神心理压力,逐渐改变其急躁易怒、争强好胜的性格,保持心理平衡。②加强健康教育:在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急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护理要点、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等。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可通过播放录像、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充实患者知识,引起患者注意,教患者如何自己观察病情,指导家属发现患者的异常或不适,告诉患者有不适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根据医嘱及时告知患者服药作用和不良反应。关心患者生活生理,尽量解决住院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使患者有安全感,从而更加信任医务人员[2]

1.3疗效判定标准

将心绞痛发生频率、发病后持续时长,总体临床治疗有效性作为疗效判定依据。其中,总体临床治疗有效性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心电图显示患者静息状态下存在一定的缺血性,改变后能够恢复正常;有效:心电图中缺血性下降ST段上升1mm,存在一半导联倒置T波变浅大于50%,不能恢复正常;无效:ST段上升小于1mm,不能恢复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心绞痛发生频率、发病后持续时长,总体临床治疗有效性数据展开统计学检验,若P<0.05则表明差异显著,反之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2结 果

2.1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护理前两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

2.2满意度

试验组的满意度比常规组高(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是100.00%,而常规组的满意度是70.00%。

3讨论

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是最常见的疾病,症状较轻的患者采取相关药物可控制病情,症状重者甚至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的关键。在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大多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情绪所致,心理及日常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研究表明,负性情绪如激动、恐惧、愤怒、紧张等,或机体在劳累不适(如剧烈体力活动)、过饱、气候变化或寒冷等会诱发并加重心绞痛发作[3]。由于血管扩张功能减弱,相应减少冠状动脉供血,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需要指出的是,在治疗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往往较差,对疗效的提高不利,良好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综合性护理干预是一种系统科学的护理模式,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要求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适宜的护理方案。在动态把握病情的前提下,采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心理、生活、教育、药物等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调节脏腑、血管功能,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护士在工作中也要不断提升自己,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护士在观察患者病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是诊疗工作的哨兵,对危险预警要充满热情,积极开展工作,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与患者亦师亦友,做好观察、照护、精准实施治疗的本职工作[4]。急性心绞痛的病因很多,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大多数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状况及心理状态有关,因此,目前对急性心绞痛的治疗应特别重视心理护理干预。精神上的焦虑不安和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此时患者体内的几种茶酚胺会升高,导致患者心跳加速,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和心绞痛症状。帮助患者了解心绞痛的病因病理,从患者主观能动性入手,提升治疗感受,延缓疾病向加重方面发展,体现了医疗的整体性[5]。以人为本的诊疗是治病的基本,患者终身受益。心理护理、环境保护、疾病观察及健康教育等措施可缓解患者心理,调节身体内环境,可加快患者恢复的速度。本研究显示,护理后两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降低,而其中试验组心脏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心绞痛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

参考文献

[1]卢洁.常规药物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研究[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3):5-6.

[2]阿热孜古丽·阿不力孜,米尔阿迪力·麦麦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4):68-69.

[3]杜泽慧,贾旭东喻露,陈慧,阿依努尔.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7):65+68.

[4]  褚丽红.双心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8):974-976.

[5]  牛伟新.前瞻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发生率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6):805-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