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干姜作为常用的中药,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效,在传统方剂中应用广泛。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重点阐述干姜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关键词:干姜;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干姜(Zingiberis Rhizoma) 为姜科(Zingiberaceae) 姜属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的干燥根茎。又名白姜、均姜,主产于四川、贵州,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后,即成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功效[1]。主产区广泛分布于川、贵、鄂、粤、桂等地。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一、干姜的历史沿革
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干姜,味辛,温。主胸满,欬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生山谷。”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480—498年)中首次记载了干姜的制作方法:“凡作干姜法,水淹三日毕,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去皮,然后晒干,置瓮缸中,谓之酿也。”《本草图经》记载了干姜的加工方法:“秋采根,于长流水洗过,日晒为干姜。汉州干姜法:以水淹姜三日,去皮,又置流水中六日,更刮去皮,然后暴之,令干,酿于瓮中,三日乃成也。”
二、干姜的药理作用
临床多用于风寒感冒,心腹冷痛,阳虚晕吐等症。干姜的化学成分复杂,已发现的有100多种,可归属为挥发油、姜辣素、二苯基庚烷三大类。对于药理作用,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有止呕、抗溃疡、抗炎、止泻、促进胃肠消,化、强心、升压、镇痛、降血脂、保肝利胆、抗缺氧、镇静、催眠、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干姜中的姜酚类化合物有明显的镇痛消炎效果,民间也有用干姜水煎剂治疗患者炎症的例子。实验证明干姜醇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及明确的解热作用,以挥发油与姜辣素类为主要有效成分。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姜辣素有很好的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姜酚。干姜水煎液对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 AngⅡ,TNF-α,MDA,NO 均有一定调控作用[2]。表示干姜可以改善心功能,缓解急性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发挥“回阳通脉”功效。
干姜醇提取物经口或十二指肠给药均能明显增加胆汁分泌量[3],维持时间长达 3~4 h,口服作用更强。干姜含芳香性挥发油,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强,从而促进胃肠的消化机能。
6-姜酚对人脊髓细胞性白血病有抑制作用。干姜还具有抗菌,抗晕动病,止呕,改善脂质代谢,降血脂,降血糖和增强免疫等作用。干姜口含法治疗妊娠引起的恶心、呕吐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6-姜酚能有效抑制脂肪生成,还可以降低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等。
三、干姜的临床应用
经典名方小青龙汤(汉《伤寒论》)中干姜(3两约 41.4 g)配伍细辛、五味子治疗寒痰咳嗽;四逆汤(汉《伤寒论》)中干姜(1.5两约 20.1 g)配伍附子回阳救逆;半夏泻心汤(汉《伤寒论》)中干姜(3两约41.4 g)配伍黄芩、黄连泻热疮、除寒积、清郁热、理胃肠。
名老中医金政等以干姜配伍小剂量炮附子治疗心悸阳气虚衰证,附子为补气温阳之要药,“附子无姜不热”,小剂量炮附子配合干姜温补肾阳而不燥烈,干姜为5g,炮附子5片。朱金凤等以干姜配伍细辛治疗支气管哮喘,二药相伍宣肺散邪、温肺化饮;配伍制附子、淫羊藿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证;配伍桂枝治疗慢性胆囊炎寒热错杂证,二药可解散少阳往来之寒。
现代医者常配伍补骨脂、肉桂、仙茅、淫羊藿,治疗过敏性鼻炎属肾阳不足证,常使用补骨脂、肉桂、仙茅、淫羊藿等药物补肾温阳,干姜为10 g,补骨脂、肉桂、仙茅、淫羊藿为20g;配伍细辛、半夏,治疗少阳之久咳不已,常用干姜10g,细辛3~6g,半夏12g;配伍附子、肉桂,治疗阳虚体质严重怕冷者,常用干姜10g,附子15g,肉桂 6g。
总结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干姜及其用量经验得出:干姜临床用量范围为1~500g。干姜与黄连相伍辛开苦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时常用1~15g;温肺化饮常用5~50g,可配伍细辛、五味子、厚朴等治疗哮喘、慢性咳嗽、肝病鼓胀;温心除痹、温肾回阳常用10~120g,可配伍附子、肉桂、仙茅等治疗胸痹、心痛、阴盛格阳证。但对于干姜抗血栓的药理作用并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医临床,古籍中对生姜有详细的记载,可以“行血痹”“破血滞痰凝”“解郁行血”“走肝脾而行滞,荡胸中之瘀满”“破血逐瘀”等,说明生姜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其辛散温通的性质,在历代治疗妇科、内科、骨伤科疾病的活血化瘀方剂中也多有使用。而国外生姜的水提物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血栓形成,长期食用,对防治高血压、冠心病有一定益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实验证明,生姜及其有效成分可以降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抑制脂肪生成;也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形成,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和发展
[4-5]。
应加大对干姜有效组分的研究,揭示其发挥预防、治疗疾病的内在本质,深入药理研究,揭示干姜的体内作用机制,这一结果可为中药的传统应用提供有力支持,对抗血栓有确切的药理作用和物质基础,对常见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并为抗血栓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3.
[2]周静,杨卫平,李应龙,等.干姜水煎液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丙二醛、一氧化氮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2):288-290.
[3]王梦,钱红美,苏简单.干姜醇提取物对大鼠利胆作用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1999,14(4):157.
[4]干姜、生姜、炮姜分化的历史沿革与变迁[J]. 方文韬,詹志来,彭华胜,黄璐琦.中国中药杂志.2017(09)
[5]张传文,李运伦.生姜活血化瘀作用探析[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01):58-61.
作者简介:朱述英,女,汉族,山东滕州,1983年3月,硕士,副教授,中药药理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