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单位所在地邮编:210000
摘要:国有企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改革转型压力。从企业内部管控来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逐步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特点与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期全面赋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
公司治理机制并非独立存在。于国有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多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制度息息相关。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理念逐步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国资委、财政部等部委亦结合公司治理制度构建起了相契合的行业制度规范,并与中国特色相契合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助力国有企业逐步朝着独立的市场主体发展,国企治理理念亦与国际通行模式相融合。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特点
(一)透明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积极探寻推进国企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尽管国企是全民所有企业,但若公司管理缺乏透明性,则公众无法了解企业财务或者营运情况。随着国家股东权被虚化,只有不断强调国企的全民企业性质,方能推动国企朝着透明化方向发展。通过将国有控股公司包括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上升到法律层面,有利于对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行为形成约束力,促使其定期向社会大众公布年报中报季报月报,公告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二)民主性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民主性强调了公司民主、股东民主,且各个治理机构间需分工、协作、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与制衡。不可否认,部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实践中出现了“一言堂”现象,从整体上违背了公司民主治理原则。在企业一些重大事项中,如企业合并、分立、改制、上市、增减注册资本、重大投资转让、重大财产、大额捐赠等,极有可能存在一些道德层面或者法律层面风险。因受益人为企业内部人员,受损者则极有可能为企业职工、债权人、国家出资人等。为防范风险,维护相关利益体合法权益,董事会、监理会等会议体在决策时需认真执行相关决策程序,并确保决策内容合法。国家控制股东亦不能通过控制权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内部控制人亦需合理应用经营权,防止损害国家股东、其他股东、公司乃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三)问责性
《决定》中强调:“需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1]。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责性需公司内部人员权责分明,赏罚有序,问责通畅。然而,在现实中,存在一些国有企业负责人钻改革空子,导致信息公开性差、对价不公允、程序不严谨等管理层收购活动。或者,有些管理者在近亲属开设的公司或者自我控股的国企从事不公允关联交易,危害到国家人民的财产安全。为推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国资委与财政部等国家股东权代理机构可代表国家向侵害国有资产的个体提起民事诉讼,有效维护国家财产安全,保障国有资产不受侵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尊重股东价值
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公司治理权力来源于股东,权利目标是为股东谋福利。在权力行使角度看,公司治理权力需由股东共同参与行使。国家股东可通过表决权、执行权、监督权、股权转让自由等多元法律途径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决定》中强调: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基础。为有效平衡国家股东与其他股东间的关系,必须体现地位平等、共同发展、公平竞争、互利协作,杜绝出现所有制或者股权等级言论。
(五)社会责任
在国企改革与公司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需勇担社会责任。在改革发展中。企业不仅需为股东谋取合法利益,更应关心其他利益者,如消费者、债权人、中小竞争者等利益,社会责任体现着公司的社会属性。国有企业须认真遵循公司各项社会公德、商业道德,一要全面接受政府与社会的监督,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意义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面对变化的大环境,国有企业在内部改革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改革实践来看,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改革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且治理能力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从治理能力来看,出现了党的领导融入程度有待提升、对员工约束力不强等短板。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必然不利于推动企业公司治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为有效规避传统治理模式下的问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应立足长远,从持续发展视角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加大公司治理中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支出,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实现对治理结构、制度规范、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求变与创新。从治理机制来看,企业需关注人力资源成本经济活动、业务与市场扩展方面的管理工作,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从治理方法来看,国有企业可将当下先进的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到公司治理中,方便管理人员收集分析与整合数据信息,为治理工作提供支撑。从考核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应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明晰管理目标,优化激励机制,全面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此外,国有企业需关注风险防控,合理预测企业发展中的风险,制定防控方案,推动国有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建设对策
(一)关注党的领导与建设
国有企业属性较为特殊,需结合时代发展方向,努力优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且在发展中不可将盈利作为唯一目标,应在党的领导下同步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因此,国有企业需关注党的领导与建设,努力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确定党组织的法定地位,确保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提供可靠意见。此外,国有企业需。依托党组织的先进性。将党组织作为推动国有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将对党忠诚、友谊创新,清正廉洁等思想全面融入其中,并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
(二)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机制
健全的内部管理体制可保障国有企业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当下,国有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赋予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以中国特色与时代气息,对职工行为形成约束力,提高企业治理质效。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权责,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结构,确保企业各部门、各个工作人员能高效运转。从人才选聘来看,要坚持引进来与外部培养相融合,加大市场化选聘占比,以互联网现代化技术为支撑,有序组织人才招聘活动,选聘出职业素养高、工作经验丰富的综合型人才。此外,企业需将培训与激励工作相融合,在培训工作常态化的基础上,借助完善的激励机制,将职工的工作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增强职工的企业归属感与岗位认同感,促使职工同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
(三)加大先进技术应用力度
当下,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加快,现代化技术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亦应认识到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价值,将其融入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朝着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比如,国有企业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整合、处理等,以此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各式各样、大量的数据信息。此时,国有企业引入先进的技术,则有利于提高数据分析力,并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现实中,部分国有企业将自动化、智能技术等应用到产品生产环节,积极构建大数据决策系统,并以数据为支撑,及时发现企业治理中的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案,继而全面提高国有企业治理能力。
(四)关注科技创新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充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在企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不应将发展重点放在眼前利益上,更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充分关注科技创新,以现代化科学研究成果助力企业管理全面提高企业治理能力。时代在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亦需求变创新,从过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跳脱出来,积极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此外,国有企业应积极反思,结合企业治理中的问题,找寻出根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发挥先进技术管理价值,国有企业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更应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将技术转化为管理成果,不断优化企业生产经营与内部组织管理等,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治理成效。
(五)健全治理体系
健全的治理体系可为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工作指明方向,对员工形成约束力,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因此,国有企业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应有序调整与优化治理体系,助力治理体系朝着现代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现实中,有部分国有企业受传统管理理念影,管理方式较为陈旧,事务审批流程冗杂,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到企业快速发展。在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需求变创新,加大内部改革力度,精简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机制等,全面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从管理机制来看,国有企业可向其他先进企业学习管理经验,有效规范部门职能,明晰部门权责等,结合部门种类实施差异化管理,并防止部门职能交叉,全面提高企业运行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企业现实发展需求,从治理机制入手,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保障治理现代化工作有迹可循。此外,国有企业应关注党的领导与建设、优化现代企业机制、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力度、注重技术创新等,为公司治理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郭玉香.国有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系建设探索[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2(09):38-40.
[2]黄道领,余冬筠.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浙江经济,2021(04):70-71.
[3]张斌.国资国企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J].社会治理,2021(02):15-19.
[4]史钱慧,王文生.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04):80-81.
[5]赵贤正.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知,2020(1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