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70285199012312626
身份证号:37048119880327425X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以建筑工程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呈现出大幅提升态势,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呈现出较为显著经济性好、便捷性强等优势,这就使得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必然会在水利工程等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本质层面分析,水泥及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材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砂石骨料占水泥总体积的3/4以上,由此加强对混凝土中水泥以及砂石骨料等材料质量检测力度在提升混凝土性能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由此,当前行业内已经将水泥、砂石骨料检测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质量控制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混凝土是建设建筑工程的重要原料,相关人员在检测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和硬度的过程中大多使用回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进行改进。
1、出厂前的混凝土强度检测
对于管桩,“桩身结构混凝土强度”与“管桩生产用混凝土强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桩身结构混凝土强度”比“管桩生产用混凝土强度”更具代表性。“桩身结构混凝土强度”不但与“管桩生产用混凝土强度”有关,还与管桩原材料、离心制度、养护制度、设备性能等其他生产因素有关。为了便于产品的质量监管,在管桩原材料、离心制度、养护制度、设备性能等生产环节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通过测定“管桩生产用混凝土强度”来推定“桩身结构混凝土强度”,从工艺角度考虑,认为“管桩生产用混凝土强度”合格的情况下,“桩身结构混凝土强度”也合格。管桩生产企业通常关注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是否符合标准的相关要求,通过生产中的各环节对管桩产品质量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管桩生产企业认为GB/T13476—2009中的“管桩混凝土强度”,并不是“桩身结构混凝土强度”,而是“管桩生产用混凝土强度”。GB/T13476—2009中的“试验方法”规定:“检验出厂强度的试件,拆模后与管桩同条件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GB/T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有关规定”。但GB/T50081—2019测定的抗压强度并不是混凝土的真实强度值,也不是混凝土或混凝土制品(构件)本身的结构强度,而是上述强度的推定值[1]。
2、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方法探究
2.1混凝土耐久性检测
首先,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综合分析混凝土的性能特点和工程的实际需要,采用尼尔试验法和直流电源试验法检测混凝土防水性能。该检测方法可准确获得混凝土的密度——混凝土密度越大,防水和透水性越强,稳定性越高。其次,大部分建筑工程都在室外,所以外部环境下混凝土抗冻性检测也是混凝土耐久性检测的必要环节。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平均抗冻性即为混凝土的抗冻性,且混凝土原材料强度越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越强。最后,由于混凝土的耐腐蚀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在耐腐蚀实验期间,检测人员需要进行多次检测,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一旦耐腐蚀性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耐久性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2沙石检测及外加剂检测
沙石的级配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工程施工前,检测人员应对沙石进行全面检测。如果在综合试验后,碎石变成针状,并且碎石的级配较差,那么这些碎石在投入使用后将增加混凝土的孔隙率,并将对混凝土的泵送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检测人员应准确检测和调查石料的级配与形状。沙石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沙石中的黏土含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沙石中的黏土含量务必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混凝土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为保证混凝土外加剂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检测人员应严格检测混凝土外加剂的性能。
2.3水泥检测
在检测水泥材料前,检测人员应检查检测仪器或设备的精准度,并对其进行科学调试处理,以确保检测设备的高效运行,最大限度地规避检测误差。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要将水泥试件放入成型室和控制室。在水泥抗弯强度检测期间,水泥试件的表面应保持干净整洁。为了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检测误差,检测人员可以使用微机控制的压力机来确保水泥检测的精度。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检测标准,对水泥材料进行检测,检测的环境温度一般为-5℃~40℃(实际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每升高10℃时,水泥试件的抗弯强度会降低5%);然后再根据测试结果得出平均值,计算混凝土强度,并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抗压强度和配合比符合施工要求。水泥强度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水泥材料的检测至关重要,只有水泥材料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的质量才有保证。
3、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的综合质量控制方法探究
3.1混凝土施工养护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后,做好相应的养护措施也是至关重要,对于保障施工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因此施工企业需重视做好混凝土的养护管理,严格按照大体积浇筑、分层浇筑的施工特点进行相应的养护管理。采用定时自动喷水、膜覆盖保湿、麻布覆盖保湿等方式避免混凝土成型过程中过度干燥而出现裂缝、断裂问题
[2]。
3.2混凝土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以及材料的合理选择、准备之后,则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此过程需加强对浇筑施工要点的严格控制。首先,在浇筑施工之前需做好混凝土的分层处理,采用标尺进行分层厚度的严格控制,以确保较好的施工质量。其次,在浇筑过程中需安排专业人员进行钢筋、模板的监管,避免出现钢筋移动、模板变形,以及防止出现漏浆问题。同时加强对振捣施工的严格把控,避免出现漏振、过振等现象。最后在完成浇筑施工之后施工人员还需及时对超出混凝土顶层的钢筋进行处理,以免影响后续施工以及引发安全事故。为获得较好的模板间对接牢固性、平整性,在进行浇筑过程中可适当采用“赶浆”的方法进行施工,分次进行浇筑施工[3]。
3.3严格把控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主要指的是单位体积中混凝土内部每种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其中主要包括水灰比、用水量以及含砂率,这几项参数均直接关系到了混凝土的性能。在对混凝土配合比参数进行确定时,需要在确保混凝土强度以及耐久性得到满足的前提下,确定水灰比,并且在保证混凝和易性以及作业要求的基础上,根据粗骨料具体规格来将每单位混凝土的平均用水量计算出来,根据将石子空隙填充后有些许富余的要求来将骨料内砂的数量确定下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后需要开展相应的实验工作,保证其与设计技术以及施工要求相符,同时在获得相应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正式投入施工。在首次使用混凝土配合比时需实施开盘鉴定,保证其性能稳定与达标。在拌制混凝土前还需要做好砂、石含水率的测定工作,同时能够结合实际所得结果来对配料使用数量实施调整,实现施工配合比的优化。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检测工作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属于非常关键的检测工作内容,在完成混凝土施工后,检测人员应该及时开展混凝土检测工作,规范合理地使用回弹法完成混凝土质量测试。在开展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时,应该加强人员培训、仪器设备管理、规范操作方法等工作,保证能够得到科学客观的检测结果。另外,作为检测人员,在开展检测混凝土质量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宜的优化策略,从而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检测工作的质量,推动建筑工程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艳,霍宏伟.电力工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及质量控制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20,(06):15+18.
[2]郭炳煌.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控制分析[J].砖瓦,2020,(05):95-96.
[3]刘楠.浅谈建筑混凝土原材料检测的关键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0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