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媒介融合时代下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徐昊楠 ,杨欢耸 ,陈秋汝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 311121)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迅速,5G等新兴技术应运而生,媒介融合已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术的迅速进步,极大推动了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新闻传播领域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视角出发,指出当今新闻传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分析如何在在媒介融合中实现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关键词:媒介融合;5G时代;新闻制作与传播;短视频平台;内容建设

随着5G时代的带来,我国新闻传播领域进入到数字媒体时代。新媒体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迅速占据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因此遭遇“当头一棒”。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当中的影响力在逐渐下降,但是由于新媒体存在时间较短,发展速度较快,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和缺陷。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只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高效结合共同推动我国新闻传播的变革和发展。

一、、新媒体新闻传播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与挑战

在我国,短视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跻身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成为我国媒体内容领域的主流。有关报告显示,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短视频APP在中国的日均使用时长从不足1亿小时提升至6亿多小时。短视频凭借其短小精悍、灵活便捷的特性,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媒介形态。[[1]]而且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向着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互联网居民不断扩大,短视频可以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接收到新闻。每个人获取信息的载体变化很快。因此传统媒体也在积极寻找发展的新方向。

(一)传统媒体的优势

相比于新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传统媒体内部具有专业、成熟的新闻制作体系,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对信息进行收集、审核、调查、整理、编排等, 通过加工整合,有效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新闻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所以广播电视媒体新闻传播的加工整合流程是符合新闻特性的;其次,相对于新媒体的新闻传播而言,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更加严谨,一丝不苟。具有较高的媒体地位与权威性,其新闻资讯的真实性、公信力相对较高。依旧会是是社会大众了解重大事件的首要选择。[[2]]

(二)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

1、传播方式单一化劣势明显。

在新媒体还没有出现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广播、电视、报纸始终处于三足鼎立的新闻传播状态,长期享有主流媒体的地位与口碑。可如今,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如何寻找新思路才能打破现如今的僵局。

2、受众群体在不断缩小。

以前人们获取信息多来自传统媒体,通过电视报刊广播来进行新闻信息的获取。现在通过传统媒介进行获取信息多为中老年群体,并且获取信息领域有限,涉及面较窄。占人口大多数的年轻群体多为互联网资深用户,他们的成长和互联网发展几乎同步,所以能较好的适应互联网的新变化,而新媒体的出现更加便捷了人们的生活。

3、广告收益不断下降。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有一个良好的收益是推动新闻传播更好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引进优质新闻人才,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制作更为精致优质的新闻传播给大众,使广大市民在获取资讯的同时,享受到了资讯的传播。但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年轻消费群体多聚集在新媒体平台,因此广告商对于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便不再热切。

(三)传统媒体的革新

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大量传统媒体入驻短视频平台,形成了一套专业化的短视频制作与传播体系。以抖音短视频平台的人民日报与央视新闻举例,拥有全平台第一、第二的粉丝量,凭借优质新闻内容吸引大量粉丝。县级媒体在国家大力推进建设融媒体中心的大环境下,开始设立新媒体部门,四川合江县融媒体中心主任臧东升从当地利用5G信号开展应急广播案例出发,介绍了5G在当地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实践,以及依托5G信号和人工智能的优势在短视频、直播、客户端的建设成果,探讨了未来版权保护、内容审核等应用场景。[[3]]

2、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

在如今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使用不同的设备接受新闻信息。传统媒体也不再局限于纸质或是电视媒介,开始大量制作新闻平台和新闻APP,使纸质新闻变成电子新闻,长新闻提炼成短视频。其中,学习强国app便通过将新闻联播三十分钟左右的长视频进行截取,通过独立标题进行分类,使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时间效率。

二、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和弊端

(一)新媒体自身的优势

新媒体为快节奏而生,碎片化时间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主流方式。所以新媒体当中的短视频应运而生,新闻突发性,即时性也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1、时效性强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中,用户随手拍摄的短视频可以迅速的上传到各大短视频平台。相对于传统媒体的现场报道而言,新媒体的新闻传播时效性大大提升。

2、内容多元化

相较于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新媒体不再仅限于传递政治经济等较为专业的新闻,民生新闻和文娱教育新闻也较多的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新闻内容的多元化更能够引起青年人的关注。在《2019中国网民新闻信息偏好报告》中,2019年中国新闻资讯网民,人均每天浏览新闻资讯时长59.9分钟。短视频信息已经仅次于图文信息成为中国网民第二青睐的信息形式。男性比女性更喜欢严肃的论证式新闻报道,年轻人比成年人更喜欢轻松娱乐的报道。新闻资讯用户对国家实力提升的感知度和对中国制造的信赖度都非常高,70%的用户更愿意相信国货,相信中国品牌。用户对大事件的关注度更高,88%的用户关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相关信息和活动。

[[4]]

3、互动性强

在新媒体当中的新闻传播,用户读者可以直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评论以及和其他用户进行讨论和相互交换意见,有助于新闻和用户生活更加贴近,互动性加强。

4、情感共鸣

新媒体平台拉近了新闻和人们的距离,人们可以通过情感性强,内容丰富的新闻中引起共鸣,短视频新闻通过配乐和特效,使人们内心更容易受到触动,例如央视新闻在11.8号记者节推出的《中国记者》短视频通过精心的文字制作,视频画面渲染,让人内心颤动的音乐激起中国记者们内心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能通过这个视频让许多人对记者这个岗位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对于青少年教育意义浓厚。

(二)新媒体的弊端

1、新闻质量良莠不齐

由于新媒体的制作成本较低,短视频平台缺乏严格的审核制度,所以很多不严谨的新闻充斥大众视野,现如今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所谓反转的新闻事件,会给大众带去错误信息,产生无谓的偏见和网络对立,导致大量的社会矛盾和乱象滋生。部分新闻内容出现虚假和低俗等情况,无法发挥宣传作用,影响受众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群体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关键的价值观形成时期,质量低下的新闻将会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强化短视频领域新闻内容的审核,提升新闻短视频内容质量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2、新闻内容单一

由于大量用户自己制作短视频新闻,内容肤浅单一,仅在于表面,未能够有效关注事件本质,使新闻深度不够,在有效时间无法交代有效内容,制作内容过于粗制滥造。

3、新闻权威性弱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可信度较低,大众尤其是40岁以上的群体不认为信息有效,更愿意相信传统媒体。难以进行有效信息的传播,需要加大对新媒体新闻权威性的提高。

三、在媒介融合中如何实现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

(一)打造优质的新闻传播人才队伍

新闻传播离不开新闻工作者的创作,这需要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进行新闻制作,新闻创作,新闻传播,来解决现在新媒体冲击下新闻质量低下的问题。同时也需要一批技术性人才,熟练掌握5G技术等的运用。传统媒体在这方面人才培养经验欠缺和建设较为薄弱。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和各大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等项目的合作,为推动新闻传播更好的传播与创新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规范健康科学的新闻传播体系

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庸俗之风实在是太多。逻辑不清,消极懈怠,同质化的新闻充斥在大众生活,使大家对新闻分辨能力下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和制定相应的规定措施来有效管理新闻传播市场,建立新闻传播健康科学体系。

(三)深入了解受众群体真实需求

新闻传播是为了将有效信息传播给受众群体,所以在新闻制作过程中就应该精准知道受众需求,精准定位相应需求,减少用户搜索信息的时间,提高受众的工作效率,便于信息更好的传播。

(四)拓宽信息渠道,强化信息内容建设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并非只有技术进步这一条路要走。同时需要媒体行业同仁共同努力推动。想要实现新闻传播的突围,就必须做到拓宽信息渠道,坚持内容为王。要打破依赖广播、电视作为新闻传播媒介的局面,积极融合新媒体平台。不仅如此,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的制作过程中依然要加强高水准、高质量,提升自身竞争力。[[5]]

参考文献

[1]李俊敏.新媒介生态下电视新闻短视频的发展和传播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3):16-18.

[2]宋扬.广播电视媒体新闻传播如何实现“突围”[J].采写编,2022,(10):86-88.

[3]刘文.人工智能赋能县级融媒体建设.光明日报.2020.12.6.

[4]匡文波.5G时代中国网民新闻阅读习惯的量化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9,(12):72-78.

[5]侯振江.短视频冲击下新闻传播领域的变与不变[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8):7-9.


[[1]]李俊敏.新媒介生态下电视新闻短视频的发展和传播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3):16-18.

[[2]]宋扬.广播电视媒体新闻传播如何实现“突围”[J].采写编,2022,(10):86-88.

[[3]][3]刘文 人工智能赋能县级融媒体建设 光明日报 2020.12.6

[[4]]匡文波.5G时代中国网民新闻阅读习惯的量化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9,(12):72-78.

[[5]]侯振江.短视频冲击下新闻传播领域的变与不变[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