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苏虎街实验小学启新校区,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40)
摘要: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题探究式教学策略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活动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习过程中生成和发展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科学为例,阐述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仅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在新课标指导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问题。科学是一门具有探究性的学科,在主题探究式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的、技术的有机统一,从而形成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能力和责任态度。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理解与认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其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一、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含义
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某一教学主题为线索组织学习活动,以探究为核心来实施教与学行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题探究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在情境创设下如何使学习问题变得具体而又有意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习者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主题探究式教学是在新课标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的一个过程。该方法要求学生从自己已有认识出发,根据已知条件(知识、经验)来提出与目标相对应的问题,然后通过阅读文本并进行自主探索或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形成新知识。主题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与学时,应关注学习者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变化和发展特征;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关注学习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二、主题探究式教学在小学科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剖析问题,掌握细节
主题探究式的教学研究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然而,由于学生年龄和认知思维的限制,他们常常缺少对问题的真实体验。但小学科学主题探究式教学由于主题的逻辑性比较高,要求同学们的思维比较严谨,还要明确自己的思路和方向,因此很难进行系统的科学探索。所以,在开展主题探究式教学之前,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科学探索的体验,并充分掌握学生的不足之处。此外,在主题探究式教学中,科学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分析和交流,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最后才能逐渐证实其有效性。“静待花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思考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在这一环节中,缺少充足的教学时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在明确这一问题之后,老师要认真研究主题探究的各个阶段,掌握好所需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效率,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而不只是局限于研究的表层[1]。例如:在讲《蜗牛》这课时,通过对蜗牛的身体、运动、吃东西等进行观察后,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以课程基本知识点为依据,确定“生命”这一主题。在确立探究的主题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喜爱的动物等相关信息有一定了解和把握,并引导学生寻找和观察周围的事物,以确保学生对主题探究资源或素材能够阐述共鸣。此外,在不同的探究活动中,老师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长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贴近生活,鲜明题材
小学生对新鲜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陌生的世界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进行主题探究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所以,科学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以题材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选择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的情景,并把题材放置到情景之中,使学生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焦点集中到情景的环境之中[2]。例如:以《一片完整的叶》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明确以“植物叶子差异”的主题,开展主题探究式教学。通过向学生介绍校园内的植物叶子、班级内的植物叶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植物叶子等,并结合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观看玫瑰花、茉莉花、菊花等花卉植物的叶子,再观看苹果树、梨树、杏树等果树的叶子,让学生在视频观看的时候,仔细观察、比较同一种类植物叶子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透过观看各种植物叶子的形态特点,体会到植物生长的奇妙。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状态,掌握课堂教学节奏,恰到好处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最终答案,以此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为主题探究式教学奠定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巧妙方式,合作探究
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后,科学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猜测与证实”上,并充分运用主题探究式教学的资源来指导学生进行探讨。教师们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人的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让他们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讨论,然后再进行总结和汇报。在小组的研讨结束之后,教师要对小组的讨论进行总结和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采用指导式探究、强化式探究、自由式探究等多种探究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聪明才智,让每位同学参与设计、观察、实验、总结等活动,并有效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比如:依然以“生命”为主题,教师向学生们展示蚂蚁的相关视频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生活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如“蚂蚁的身体特征”、“蚂蚁的生活习性”等问题。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等因素,再进行小组的具体划分,让学生们充分的参与到问题讨论过程中。在小组进行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到每一小组的讨论进程,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以此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鼓励学生们将猜测通过主题探究进行验证,进而提高主题探究式教学的实效性。
(四)、设计实验,改进方案
在提出猜想和假设后,通过实验活动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判断和推理能力,使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数据,分享实验思路。在此期间,科学教师要明确实验主题,运用电脑图片、表格、录像等资源,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数据分析、控制变量、优化实验处理方法,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索,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并提高学生参与探索的成就感[3]。例如: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液体》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明确以“神奇的液体”为主题的探究式实验,并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准备沙子,水、食用油、饮料、白酒、洗涤液等不同液体,再将事先准备好的烧杯、透明纸杯、空塑料瓶等实验用品分发给各个小组。在沙与水的对比实验中,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液体是会流动的;通过水和白酒、不同颜色饮料之间的实验对比,让学生懂得在不确定、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能轻易尝试尝和闻,避免刺激性液体对自身造成伤害;通过水、食用油和洗涤液之间的实验,让学生懂得不同液体的特性等。最后,教师要让每组学生对实验的数据和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实验的同时,有效改进主题实验方案,提高主题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主题探究式教学能够更好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晨.小学科学主题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2):100-102.
[2]沈军.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J].智力,2022(03):160-162.
[3]王明礼.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2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