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 天津 300280
摘要:本文充分应用地震、测井、钻井、岩心等资料,在沉积及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港西北坡西41-22断块,进行了储层建模研究。在建模过程中采用确定和随机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描述储层内部非均质性,达到相控、物性参数最优的目标,减少储层描述不确定性,能合理地反映油藏的实际情况,为油田开发部署提供了客观、可靠的高精度地质模型。
关键词: 港西油田 断块油藏 曲流河相 地质建模
港西41-22断块位于港西油田北侧,北大港构造带西部,属港西北坡。三维地质建模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数据的丰富程度及其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建模型的精度。在建模过程中采用以下基本工作思路[1-2]:
建立高精度的三维构造模型。由于该区井网密度较大,以地层分层数据为条件数据,建模时将地质分层进行重新劈分,将厚油层内的沉积结构面即夹层加入分层中进一步提高精度,建立更为精准的地层格架,同时再以地震解释层位数据生成的层面作为约束,准确建立小层层面模型。依据地震解释的Fault sticks和polygons,建立断层模型,进而建立精确的三维构造模型。
以沉积微相做为约束,利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该区的三维沉积相模型,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测井解释及岩心分析得到的储层物性参数,通过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孔隙度及渗透率模型。
1 构造模型
构造模型由层面模型和断层模型组成,它反映了储层的三维空间格架,是三维地质建模的重要基础,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储层参数模型的精度。在对研究区内所有大小断层精细描述基础上做出断层模型,然后通过层面模型在纵向上准确叠置建立构造模型[3]。
1.1断层模型
断层建模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组反映断层面属性(倾角、方位角、空间延伸长度和曲率等)的Key Pillars。本次断层建模所用到的数据是地震解释的Fault sticks和断层Fault polygons:首先根据Fault sticks生成层面,在层面上拾取所有Fault polygons,然后利用断层生成工具获得断层模型,最后通过井上断点数据进行验证和调节,对其层位属性进行分类,最终获得了西41-22断块的断层框架模型。
1.2 层面模型
依据沉积单元的划分对比数据,通过插值算法生成了各沉积单元的层面构造模型;为研究厚油层内储层构型,同时利用地层劈分的层位建立更为精细的地质构造模型。
采用上述方法以地震解释层位数据生成的面为约束,以地质分层为条件数据,建立了研究区NmⅡ5小层3个沉积单元层面模型,准确的反映了地层的构造变化。
1.3 网格划分
此次网格设计以物源方向正北方作为网格的方向,平面网格数确定为186×127,平均网格步长20m×20m;垂向网格数为34,平均网格步长为0.93m;总网格数为186×127×34=803148。网格划分细分后,建立西41-22断块的构造模型。
2 沉积相确定性建模
沉积相模型为不同相类型的三维空间分布。为了更精确的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本次研究采用沉积相确定性建模方法,通过将平面沉积相带图数字化成果,应用确定性算法建立了目的层段各个沉积单元的沉积相模型[4-5]。由数字化各微相做出的确定性沉积相模型,与根据砂泥数据按序贯高斯指示方法建立的岩相模型进行比较验证,可以看出两者砂体形态展布具有一致性,表明确立的岩相模型是准确的,为后续建立由沉积相和岩相模式为软约束的属性模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图1)。
图1 NmⅡ-5-1、NmⅡ-5-3沉积单元沉积相模型
3 储层物性随机建模
常用储层参数模拟方法包括序贯高斯模拟法、序贯指示模拟法和序贯高斯协同模拟法。研究区为开发中后期的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因此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6],最终得到了研究区的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图2)
渗透率模型图 孔隙度模型图
图2 渗透率及孔隙度模型图(左为NmⅡ-5-1沉积单元,右为NmⅡ-5-3沉积单元)
4 结论与认识
在沉积储层特征识别清楚前提下,采用沉积相确定性建模及储层物性随机建模,结合井点数据分析建立构型约束下的储层参数模型,实现了多因素协同及相带约束储层模型的建立,形成了快捷准确化建模思路并建立了准确的地质模型,最大化降低储层参数预测的不确定性,准确表征有利储层内部非均质性,准确刻画了地质特征。
参考文献:
[1]吴胜和,李宇鹏.储层地质建模的现状与展望[J].海相油气地质,2007,12(3):53-60.
Wu Shenghe,Li Yupeng.Reservoir modeling: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J].Marine Origin Petroleum Geology,2007,12(3):53-60.
[2]崔廷主,马学萍.三维构造建模在复杂断块油藏中的应用—以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断块油藏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31(2):198-205.
Cui Tingzhu,Ma Xueping.An application of 3D structural modeling to complex fault-block reservoir—a case of the lower unit reservoir of Sha-3 member in Block Wei-95[J].Oil&Gas Geology,2010,31(2):198-205.
[3]曲良超,卞昌蓉.井震结合断层建模技术在复杂断块中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2,19(4):426-429.
Qu Liangchao,Bian Changrong.Application of Fault Modeling Combined with Well Data and Seismic Data in Complicated Fault Block[J].Fault-block Oil&Gas Filed,2012,19(4):426-429.
[4]于兴河,陈建阳,张志杰,等.油气储层相控随机建模技术的约束方法[J].地学前缘,2005,12(3):237-244.
Yu Xinghe,Chen Jianyang,Zhang Zhijie,et al.Stochastic modeling for characteristics of petroleum reservoir constrained by facies[J].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5,12(3):237-244.
[5]崇仁杰,于兴河.储层三维地质建模质量控制的关键点[J].海洋地质前沿,2011,27(7):64-69.
Chong Renjie,Yu Xinghe.The keys to quality control of 3D reservoir modeling[J].Marine Geology Frontiers,2011,27(7):64 -69.
[6]吴胜和,张一伟,李恕军,等.提高储层随机建模精度的地质约束原则[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1):55-58.
Wu Shenghe,Zhang Yiwei,Li Shujun,et al. Geological constraint principles in reservoir stochastic modeling[J]. 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China,2001,25(1):55-5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