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戚氏初级中学 723300
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材开发”中“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提出了“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问题,对课程资源的概念、组成部分及其利用开发作了宏观性的阐述。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就历史课程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又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可见可供历史教师利用和开发的课程资源是十分广泛的。
地方史课程资源以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乡土史主要是指县 (区)及以下的地方历史,包括城市社区史和农村乡镇史,而地方文化则主要是指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地力特色的主流意识以及广泛传承于民间的风俗、艺术,传闻等,挖据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条现实途径, 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这是因为:1.就历史学科和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课程特点来说,它与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新教材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三大特点,十分强调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厂泛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使之能够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在多种社会实践中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正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2.乡土史研究目前是我国地方史研究中最薄弱的部分,一般情况下,省、市、县三级均有修史机构,已编写出各级各类新志书,而作为乡镇和社区这级,基本上还是空白。而地方文化目前正遭遇一种尴尬的境地,随着商业文化的冲击,正在不断地消亡和流失。因此许多乡土史和地方文化资源长期处于闲置和流失状态,亟待历史教师去搜寻和整理,因此这一块可供研究的领域十分广阔。3.乡土史和地方文化资源着限于我们身边的人、物和事,既为我们近距离的接触历史提供了 条件,同时也使得整个活动可以同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资源找据结合起来,可以为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乡镇和社区是一个庞大的教育资源库,是一个活的博物馆,开发这一教育资源,不仅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而且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遗址的保护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因而,因地制宜地开发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是相当必要的。4.从学生学习历史的角度来看,开发利用乡土史和地方文化资源至少可以起到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科书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而乡土史和地方文化资源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参与等特点,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之许多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高雅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这无疑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随着新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历史教学过程才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③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各种课程资源的实际经验,去掌握探究历史知识的方式与方法。5..从历史教师的角度分析,由于新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层次,今后历史教师也将要经常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这些课程开发的最大难点就在于它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再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离不开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现在的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了。而挖掘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是课程资源开发最具现实意义的途径。
洋县乡土历史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历史沿革、历史古迹、历史文物、历史名人、地方特产、民间文化、风俗人情、社会生活等,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洋县特色的主流意识,洋县文化等。洋县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研究,主要方向是注重于历史教学工作,如何将洋县乡土历史资源搜集整理加工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如何将洋县乡土历史资源开发为校本教材,这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内容。
围绕目标和内容,在探讨过程中,我们的基本思路是紧扣“三条线索”、“一个联系”。“三条线索”是:1.以名胜古迹,历史大事,社会经济文化等为线索,了解洋县的历史变迁,认识到家乡辉煌的过去,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家乡,勤奋学习,将来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2. 以人物为线索,围绕古墓、陵园、故居等收集材料。洋县这方面的历史文化古迹如:蔡伦墓冢,戚氏墓、王克明墓、席中瑶墓、谢村东韩刘氏故居、华阳革命历史纪念碑。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我教给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培养他们探索真理,坚持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人文精神,润泽学生心灵。3. 以风物、特产、民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为线索,展示前贤先哲的佳言懿行,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让他们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培养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一个联系”是:把研究活动与历史教学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有机渗透人文因素。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实施。一、分析历史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目标。二、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革命斗争史,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1、 参观历史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我县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如:(1)名胜古迹:舍利塔,蔡伦墓祠,智果寺藏经楼,良马寺大殿,华阳红25军司令部旧址。(2)地方特产:龙须草,谢村黄酒,浆水面,华阳腊肉,洋县枣糕馍,猪白血,洋县洋芋糍粑,洋县黑米,洋县香米,洋县五彩米2、探索洋县历史上的大事记。稀罕到明朝的历史变迁,重大事件。3、收集洋县名人谱。(1)历史上的英雄人物。(2)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3)经济建设中的英雄人物。4、查找洋县光荣的革命历程。发动学生走访老红军、老革命,并查阅县志,上网查询,搜集整理洋县人民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事迹。5、研究革命斗争大事。三、让学生搜集历史人物故事,身边有特色的人物故事。1幕伦,文同,姜维等历朝历代著名人物故事。2.身地有特色的人物收事,如:央视《朝闻天下》主持人胡蝶;著名画家张宝文:葡萄研究专家曹孜义等。四、洋县风俗。1、正月初一拜大年。2.正月十五周元宵。 3.二月二吃爆米花4、 清明节扫墓踏青。5.端午节吃粽子。6.六月六吃炒面。7、七月七烧鸡蛋。8、中秋节吃月饼。9、十月初一烧纸钱.10、吃腊八粥。11.辞灶王爷。12. 大年三十守岁。以及生活中其他风俗人情。五、家乡经济发展。 1、解放前的经济发展情况。 2.建国初期经济发展情况。3、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发展情况。4、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六、科技文化教育1、洋县科技教育发展情况。2、科技文化教育名人。3、悬台社火,汉调桄桄,皮影戏,艄公号子,宗教音乐等民间艺术。七、社会生活:研究洋县人的古代及现代社会生活状况。
推动了新课程改革,开发了校本教材。这一探索启发我重新审视课程资源,丰富教育新理念。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价值,获得终身有用的知识是一篇大文章。而这一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学习方式、新的评价标准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求,张扬了他们的个性,展示了他们的潜能,升华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