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混合式学习在文科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3

初探混合式学习在文科教学中的应用

付容,徐玉梅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    成都华西中学 

摘要:目前初中文科教学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这使混合式学习成为必要。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利用课堂小组进行学与习的混合,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混合,这几种混合式学习的模式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智慧教育、探究、学、习

一、初中文科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当今社会,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使人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交际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在变,但是目前初中语文、英语、历史等文科教学的方式却原地踏步,没有发生更多的变化。基本上仍然是讲授法,最多就是把粉笔变成了鼠标,把板书变成了PPT。有的历史老师照本宣科,把书本内容直接搬到PPT;有的语文老师为了教学省心,直接把大段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文字复制到PPT。老师上课了就直接念PPT上的文字,说到底就是变相的满堂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只能是昏昏欲睡,没有学习兴趣。英语老师稍好一些,课堂上“读”课文、“听”录音,但是“说”的具体情景很少,更多以讲语法、做练习题的方式来替代。

(二)学生盲目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了只是听老师讲课,习惯了被动地接收信息。只是按照传统在书上勾画出重要的知识点,照抄PPT上的笔记。觉得老师说的、书本上写的都对,他们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他们缺少探究和质疑的意识,更缺少这些能力。互联网上的信息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如果仍然继续这样的现状,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还有学生只重视课堂上的“学”,忽视课下的“习”,不能有效地复习巩固,不能通过“说”的方式强化中英文语言的表达,不能把老师教的内容变为自己内化的知识,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丧失。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缺少监督,发言不积极,被动地参与。

(三)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很多家长看来,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以后就与自己无关了,他们忙着挣钱、打麻将、游山玩水,认为教育就是学校单方面的事。如果孩子学习效果不好,那一定是老师不会教,是老师教得不好,是学校的责任和问题。某些后进生回家后是否背诵课文了,是否识记知识点了,家长也不闻不问。至于他们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不是家长的关心范畴。

二、混合式学习的必要性

文科教学的现状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加重,根本谈不上培养人才。教育部门及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同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也指出,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创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生态”,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这种混合式学习生态也同样适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英语、历史等文科教学,并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目前社会上的校外辅导机构层出不穷,线上学习的APP也越来越多,开发团队也越来越专业,大有取代学校教育的趋势。而学校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在课堂上多媒体主要用于播放PPT和投影,没有起到借助现代教育手段来智慧教学的作用。长此以往,学校将丧失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社会发展也倒逼我们一线教育的老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重建教学体系。构建适合初中生的混合式学习生态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混合式学习的含义

混合式学习(Blend-learning)最早是Singh & Reed提出的,他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在中国正式倡导“混合式学习”这一概念的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国际教育技术界已经达成共识,只有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混合式学习的模式

线下线上的混合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不再是通过传统的书本、报纸等纸质媒介,这决定了人们也需要与时俱进,变革对知识的存储、创造、 加工和分享方式。教师在教学时也需要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线上和线下混合的一体化教学,是将传统教学中的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进行有机整合的一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发挥传统学习的优势,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需要,实现优势互补。混合式教学既符合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也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与习的混合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有一段话:“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学的方法是“习”,“习”就是反复的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由此可见,“学”是人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学”是“习”的开始,当我们对未知事物或知识充满好奇,就会充满学的动力,这是我们不断接触、了解这些新鲜事物的根本,也是后续的“习”的前提。“习”是“学”的延续,很多事物不是一学就会,或许是因为不太好掌握,或许是容易遗忘,或许是理解不深刻等,这都需要我们重复地看、不断地想、不时地记,满足我们学的初心,夯实我们学的成果。可以说,学的是未知,习的是已知,要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就必须两者有机地混合。而不能只学不习,或者只习不学。

学校与家庭的混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教育不应该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需要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共同来关心和支持。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应包括家庭教育。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型人才的当下,我们必须要很好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学校、家庭等各方面教育因素的紧密配合。

五、混合式学习在文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充分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智慧教育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

首先课前老师在线上发放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本阶段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清楚阶段任务,明确自己应该达到的目标。以复习中国古代史为例,课前在班级智慧云平台发放任务,要求全体学生熟悉七年级---中国古代史朝代顺序,要求中等程度学生熟悉各朝代重点目录,要求优等生熟悉中考常考点。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熟悉的知识点书写后拍照上传班级智慧云平台。

其次课中先通过默写进行一次课前学习摸底,进一步掌握学情。然后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第一步指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形成各层级学生的一阶思维,然后小组讨论形成二阶思维、三阶思维……

课堂上老师一是运用云平台技术“课堂实录”功能,督促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运用智慧云平台实时拍照上传各组完成情况,及时点评各组思维导图;三是借助智慧云平台随机抽人功能允许各小组就自己小组的问题向其他小组寻求帮助。整个过程老师充分发挥引导、督促的作用。

最后课下请优秀小组录制思维导图制作过程,形成微课。然后将优秀思维导图和微课发放到班级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学习借鉴。

通过多次参与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突破教室、课堂的时空限制,使教学系统各要素间的多向、多层次、即时互动成为可能,让学生逐渐提升学习能力。

充分利用课堂小组进行混合式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提升学与习的能力

语文英语都是一种交流工具,除了会听会写会读,还要会说。“说”是最直接地感受氛围来学习的途径。我们要按照先输入再输出的自然规律来练习,先练习“看”懂、练习“听”清、最后再模仿着练习“说”。“看”和“听”是学的过程,“说”是习的过程。很多人语文英语学不好,正是因为“学”而后能正确“习”的人不多。再加之语文英语历史等科目,需要记忆的内容也较多,如果只是在课堂上抄抄笔记就算“学”完了,不进行该有的“习”,不去反复地看、不断地想、不时地记,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这些文科学科,除了个体需要加强“学”与“习”的混合,还应该加强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与“习”的互动合作。合作学习的观念引进教育系统不但是时代的要求,而且是对传统的教学体系的一次革命。因为我们的学生面对的将是个多元、复杂、多变、互赖的社会,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合作的交往较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学与习的混合式在不同的课型上有不同的操作方式。

1.在知识点复习课上

完成思维导图阶段,让学生师徒结对,将全班同学大致分成两组,采取自愿结对方式形成师徒,师徒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因为是自愿结对所以师徒的相互认同感更强,成员之间易于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尊重对方的情感和劳动,甚至乐于接受和分享彼此的思维成果。他们联合制作思维导图,师傅指导徒弟制作思维导图。每个成员不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且为了共同的也是自己的成绩,能自觉地把个体的活动置于学习伙伴的监督下,紧密合作,互相鼓励。合作过程重在师徒共同动脑、动手,共同探究,尽力使呈现的成果优化整合达到较好水平。这就培养了合作交往技能和团队精神。检验的方式以师徒在班级小组中解读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并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提出改进意见。

2.在习题评讲课上

第一步,发放老师批阅过的试卷,老师分步骤公布答案。以初三复习综合卷为例:选择题以5个为一组公布答案,成都市历史试卷一般是24个选择,分5组公布;非主观型试题,根据试题难易度,选学生公布书上可以找到的答案和部分回答很好的学生答案。然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探究,解决错题。并让错题学生在同学帮助下自己分析错误原因。

第二步,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寻求其他小组帮助。这个步骤必须在老师的监管下进行,老师至少在全班要安排四位监管员,督促学生有效讨论而不是游离出学习内容。这四位监管员必须具备能够完成该学科学习基本任务的能力和管理能力,采取轮岗制度。

第三步,老师解决学生没有讲清楚和无法讲清楚的错题;老师公布学生错误率高的试题答案,并分析错误率较高的问题。

第四步,课后老师录制典型错题的解析过程微课,放到班级学习空间(这个空间既可以是学校已有的智慧云平台班级空间,也可以是班级学习QQ群,微信群),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做到个性化学习。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家校混合式学习,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首先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让他们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意识到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方方面面,家庭教育必须同时参与进来。要与学校老师加强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让1+1大于2。家长不提与学校相矛盾的要求,不当着孩子的面非议学校,埋怨、责怪老师。

其次,家长要言传身教,不能只是要求孩子学习,自己却成天享乐。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家庭教育除了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直接的正面的灌输、宣传和教诲,家庭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家庭的文化氛围、语言环境、生活习惯,以及家长的言行,都会在耳濡目染的作用下,渗透到孩子的思想意识中,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家长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都可能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所有这些,都是对孩子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想孩子的文科科目学习效果好,就必须多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家长自己就必须和孩子一起养成爱看书、爱思考、爱交流、爱写作的习惯。

如果有的家长知识有限,不能在各个方而给予孩子很好的教育与引导,那么家长可以把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相互了解,沟通情况,做到与学校教育相对同步,督促孩子自觉地、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在文科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孩子课外的学习更重要,应多看课外书、多读读外国刊物,形成语感,扩大知识面,丰富眼界,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结语:学习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文科科目的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需要充分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小组进行混合式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提升学与习的能力,同时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家校混合式学习。

参考文献:

[1]邹虹. 小学数学混合学习模式建构及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8.

[2]李慧.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1.

[3]张建祥.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0.

[4]李五双. 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混合学习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5]倪超.例谈历史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与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2020(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