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2021年中国地理学大会以“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举行,大会旨在研判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地理科学问题,总结地理学理论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谋划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学科发展指向。通过大会内容分析当前地理热点,气候变化仍然是地理关注的最大热点,结合中学地理教学,本文提出一些在课堂中渗透气候变化教育的策略,希望能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有更进一步的认知。
关键词:中国地理学大会;气候变化;中学教学
一、2021地理学大会透视地理学前沿热点
1、大会上地理学科前沿热点透视
中国地理学大会(China Conference on Geography 2021,简称CCG2021)是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系列性学术会议之一【1】。大会线上分会场共有四十八个专题,通过整理数据,发现其中以自然地理基础模块为主,多达19个专题(图一),并且在19个专题中设计气候变化的又占据了6个(图二),是占比最大的部分。大篇幅的报告气候变化内容可见气候变化仍然是地理学家关注的焦点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学科前沿热点,此外气候变化与灾害联系在一起,说明其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了众多地理学者、地理学家的关注。
图表 1
图表 2
综合图表分析,当前全球对全球气候变化高度关注,同时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也尤为明显,以今年为例,福建、江西等地3、4、5、6月份前后经历了几十年来的连续降雨强度最大及后半程气温迎来几十年的新高,持续的降雨以及持续的高温变现的特别明显。
2、全球气候变化表现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2】。
二、前沿热点渗透教育的必要性
1、地理课程标准要求
2017年地理新课程标准地理一删减了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内容,而是放在了选择性必修一的课程里,用了大篇幅内容去讲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这给地理一留下了空白,加之新高考改革的情况,学生如果没有选择地理科目,那么对于高中生来讲,易产生较大的气候认知不系统问题。
2、侧面响应“双碳”政策及为加快建立气候适应型社会助力
“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展示了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新努力和新贡献,体现了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为国际社会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强大动力,重振全球气候行动的信心与希望,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这向全世界展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雄心和大国担当,使我国从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努力贡献者,逐步成为关键引领者。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到2035年【3】,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三、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融合地理热点
气候变化是近些年突出的地理问题,与地理学科紧密相连,所以我们在中学地理的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必要结合实例促进学生对地理热点及前沿知识的了解,即让学生更深刻地来学习与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些表现及影响,学生的学习以课堂为主,所以中学地理教学应该进行地理热点内容的教育。
1、教材活动内容部分
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决教材与学生的矛盾,为此必须以教材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编排方式,全球气候变化可以放在教材活动模块,既突出了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又没有超出地理一课标的要求,内容以2020年9月提出的“双碳”政策为载体,加之合适的提问。具体活动如下:
活动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阐明,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同时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这一庄严承诺,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积极评价。
问题 该政策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哪些重要影响
2、通过“自学窗“补充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2021年的地理学大会在S21会场直接以“树木年轮与气候环境“为主题,来说明气候对植被的影响,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一第五章植被一节中,可借助“自学窗”模块向学生普及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自学窗:
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
【4】
气候变化主要通过三方面对植被产生影响,即对植被的分布、生产力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气温升高已经使许多局部地区部分植被分布范围减小,如在干旱荒漠大片植被死亡或生长期缩短,荒漠植被的地理分布发生改变,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而导致当地植物多样性格局发生改变。未来100年内,中国东北地区部分森林将快速衰退,一些针叶树将被落叶阔叶树种取代。但同时也有少量植被由于气候变化其分布面积扩大,如在部分欧洲温带地区温度升高使当地山脉的树线上升,引起局部植被分布格局的改变,热带红树林也会随温度升高温度增加。
气候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植被生产力与光照、温度、CO2浓度等因素关系密切, 所以气候因子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植被生产力的大小,同时植被生产力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变化又必然会对全球变化起到反馈作用。不同地域的植被生产力变化率不同, 气候变化后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指森林植物在单位时间和空间所积累的干物质量)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其变化率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二者地理分布格局相反。
四、结论与不足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各国都已经竞相研究,通过2021年中国地理学大会内容可分析气候变化仍然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而中学地理教育与之密不可分,所以借助地理大会开展让学生意识到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些事实和影响非常有必要。
结论(1)通过2021年地理学大会内容整理分析,气候变化仍然是地理学前沿和热点的重要研究领域,这也呼应了我国的“双碳政策”,引起人们更强的“减碳减排“意识;(2)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必修一删减了气候变化这一内容,结合新高考模式的影响,对于没有选修地理的中学生,会缺失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认知,而这一认知缺陷可通过植被及气候二章节进行补充,如此有助于学生对气候及当下热点有更完整的认知。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
(1)气候变暖对植被的只考虑了气温变高,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没有考虑更多其他因子的变化,比如降水;(2)中学地理教学仅结合了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还欠缺其他版本的教材热点渗透。(3)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渗透教育的方式众多,本文仅提出两种方式进行渗透,后期会做出更多的方式进行气候变化教育。
参考文献:
[1].2021年中国地理学大会成功举办[J].科学中国人,2021,(36):12
[2].翟盘茂,周佰铨,陈阳,余荣.气候变化科学方面的几个最新认知[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1,17(06):629-635.
[3].我国将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11):2-3.
[4].陈重潘.气候变化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效应[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0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