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漳州市 363102
摘要:我国教育工作中食育课程是近年的重要工作。幼儿园多年来以健康教育为办园特色,确立了以健康教育为背景的饮食教育课程,并将“食育课程”园本化。课程的开发不仅考虑了幼儿的健康与营养,更是“食育”与多领域的融合,食育课程的理念不仅着眼于培养幼儿的饮食健康和良好的饮食行为,还应着眼于对自然、文化的认识和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食育;课程;健康;文化
引言
食育和劳育存在天然的联结,以食物培植—食物制作—食物享用为线索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丰富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劳动教育渗入幼儿一日生活,让其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逐步提高劳动素养。在以“与‘食’俱进,‘育’教于乐—幼儿园开展快乐食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背景下,对食育课程的构建与组织有如下思考。
一、家园共育,传承弘扬饮食文化。
1.每逢节日,幼儿园会结合食育课程开展一系列的家校共育亲子活动。
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冬至节包饺子等,讲述传统美食的故事、开展亲子美食制作,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利用季节更迭,我们邀请家长深入园所或班级的种植区,讲授食品健康知识、开展种植等亲子农事劳作体验,并向家长倡议,让孩子们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美食制作。
这一系列活动营造了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有助于幼儿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可见,幼儿园开展食育文化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制作、品尝美食的同时,探究沉淀在美食中的文化、历史和民俗。让我们带着幼儿与美食相遇、与健康同行。
二、挖掘食育资源,开拓文化融合渠道。
幼儿园食育课程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多方力量支持。幼儿园应秉持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理念,丰富食育资源,拓宽文化融合渠道。
首先,幼儿园可以邀请研究饮食与传统文化的专家入园进行指导,使幼儿园食育课程能有效地发挥传统文化效力。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可以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使二者更加科学地结合,从而使幼儿深入了解食育背后的中华传统与文化,提升幼儿参与食育活动的兴趣。
其次,幼儿园应该善用博物馆资源。通过带领幼儿进入博物馆参观,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千万年前的农具、食物,了解古人农作与饮食的故事,感知古人劳作的智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农耕文明。
再次,除了在园内为幼儿开辟种植区域,幼儿园还可以与当地的种植园或养殖基地进行合作,为幼儿提供参观和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亲身体验农作物的种植过程,感受劳作的辛苦,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最后,幼儿园应该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利用起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之处。例如:幼儿园和家长为幼儿提供邀请客人进餐的机会,并且依据传统礼制制作请柬,让幼儿切实体验餐桌上的进食礼仪。
三、鼓励教师通过环境创设、儿童城镇游戏活动、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幼儿开展食育教育。
在幼儿阶段,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其实起着隐秘性的言传身教效果,尤其在食育课程中。教学情境的设置,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食物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的每个角落或窗台上摆放一些盆栽,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成长变化,然后进行对比并进行区分。其次,老师也可以将教学资源利用起来,通过我园特色儿童城镇活动,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如在食育教室开设与食物相关的内容,增设“茶坊”“小吃街”等场馆,有助于孩子们将课程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对于知识的了解。最后,将食育与现阶段教育有利融合,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在儿童城镇游戏时间开设小厨师活动,与食谱相结合,让幼儿亲身体验力所能及的帮厨活动。孩子们的学习是较为综合性的,各知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如在《有用的黄豆》活动中可以将“黄豆”这一主题分为不同的活动,“初识黄豆”,“豆浆怎么来”,感受古早石磨磨豆浆等活动;从而涉及不同的领域,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促使食育课程的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四、详细制订班本课程发展食育规划和食育主题环创设计方案。
幼儿日常生活饮食涉及食品安全、茁壮成长和健康发展,幼儿园的生活既是生活环境更是一种教育资源。幼儿食育主题环境创设可以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加深幼儿对食物的认知,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条件。
如何更好地进行食育主题环境创设?一方面,要详细制订幼儿食育发展规划;重视食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将幼儿发展规划与食育发展规划相结合,把食育及其环创打造作为重点,致力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食育创新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育理论和实践体系,创设了系列食育主题活动方案,同时创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食育工坊和具有中原农耕文化特色的食育实践基地“蔬果花园”等,切实将食育融入幼儿生活。
食育课堂不仅仅是在家庭,在校园里“去都市化”的自然体验也不可或缺,只有将理论、烹饪、种植、养护、制作等相结合,才会起到实质性作用。幼儿园将自身发展规划与食育发展规划融合的典型案例,有特色更有成效。
五、烘焙乐园—“钟秀食坊”。
“钟秀食坊”是为幼儿创设的厨师乐园。在“钟秀食坊”中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和操作获得生活技能,更能体现教育的价值。以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幼儿的兴趣为载体,预设生活实践课程;选择操作性强、主题鲜明的活动,如清明节做青团、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做菊花糕、元旦做冰糖水果、春节包饺子、六一做蛋糕和饼干等,“钟秀工坊”里不再是教师的传授式教学,而是幼儿在对食材的认识、准备、制作和分享过程中的自主、自由和自信的表达。幼儿在这一过程中收获身心的愉悦,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的长辈、厨房阿姨烹饪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日常饮食中学会更加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六、在食物培植活动中进行劳动教育。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活动形式,主要在室内或走廊自然角和户外种植区中开展。食物培植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让幼儿在自然角和种植区栽种可供食用的植物。这一活动不是简单的幼儿挖土、教师发种、幼儿播种的单一、纯粹的体力劳动,而是融入了计划、协作和策略等心智内容,将幼儿大脑和身体相结合的劳动实践。
以种植青菜为例,幼儿在开始种植之前需要了解青菜的基本知识,比如青菜的种子是什么样的?青菜在什么季节种植?它的生长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在积累了这些基本知识后,便可有序开始选种、翻土、播种等一系列体力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真切地体验到劳动的艰辛。随后,幼儿需要依据青菜种子的特点、土质、气候、播种方式等诸多因素确定浇水的方法、时机、水量等。在浇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浇水工具,进行创造性劳动。接下来,伴随着种子发芽,幼儿对劳动成果的好奇惊喜也冲淡了前期劳动的艰辛,剩下的是对劳动的热爱和渴望继续劳动的心情。
结语
食育课程的设计重点在于强化感官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尤其是手部细微动作的锻炼。在课程中,激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能够认识食材、了解食材,并进一步会选择食材、制作美食。食育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是从幼儿时期,给予食品相关知识的教导,并将这种教育延伸到身体力行中去,同时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生。接地气的课程让孩子乐在其中,置身生活的教育培养孩子更热爱生活,激发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的热情。食育课程中,有健康意识的增长,有生存技能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懂得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懂得感恩、珍惜,拥有丰富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敢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