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370983198003231817
信炳学:370126199003104854
摘要:在城市化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由于地铁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的重要设施,而地铁车站是地铁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基础,故而其逐渐受到社会关注。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地铁车站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若未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极易导致火灾安全事故发生,从而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有必要做好消防安全分析工作,采取可靠的风险管控措施,这对推动地铁轨道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铁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引言
因地铁较于普通民用建筑,表现出地面以下、形状狭长、人员集中等特点,一旦出现火灾,热气、烟气就很难排放出去,加之疏散距离相对较长,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同时,在发生火灾后,地铁照明度下降,人员疏散面临着可见度降低,非常容易引发群伤群死问题,导致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地铁项目具有规模大、区域隐蔽等特性,给消防监督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日常管理比较困难。当前,物联网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全面推广应用,也成了地铁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助力。
1地铁建筑火灾特点
1.1火势蔓延速度快
首先,由于高层公共建筑内装修材料多存在易燃问题,增加了火灾发生和扩散的风险;另外,地铁建筑需要设置电梯井、管道井等通道结构,发生火灾时由此形成“烟囱效应”,火势可能因此而加大;此外,空气对流随建筑高度增强,火势更易快速蔓延。
1.2火场排烟难度大,能见度不高
地铁隧道修建中采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土石结构,存在热交换难度大的问题。在发生火灾后无法对建筑物进行破拆,打通空气流通口,将烟气快速排出。导致隧道内的烟雾大量聚集,无法快速扩散,使内部的温度不断上升,出现爆燃的现象。同时隧道内的烟气过大还会影响对旅客的安全疏散,由于烟气弥漫使能见度降低,空气含氧量不低于15%(体积比)CO2含量不大于5%(体积比)氮氧化合物浓度不大于110由于隧道内热烟气流的错综复杂,高温烟气难以排出。
1.3人员疏散难度大
首先,高层公共建筑的人口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必定会造成恐慌,楼内人员数量过多,人员过于集中,恐慌可能会造成次生事故。由于建筑物的高度较高,现有救援设备可到达的层高仍有限,增加了火灾扑救的难度,例如,在高层公共建筑火灾中,消防云梯很难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救援工作变得困难。
2地铁建筑中消防设施检测的常见问题
2.1消防设施存在隐患
高层公共建筑的本质仍是一件商品,开发商投资修建时要考虑如何控制成本,消防设计则成了成本压缩重灾区。尽管,开发商对于防火问题的重视程度因其素质高低而有所差异,但当前对消防投入心态仍然是较为被动的。在建设中,由于消防产品质量和施工工艺等差异,导致了一些高层公共建筑在建设之初就存在着很大的火灾隐患。当前我国大多数建筑物中的高层公共建筑的并不完善,由于建筑消防设计不合理、修建时未完全按照设计方案执行、维护不力等,造成火灾发生时,自动灭火系统、报警装置、机械防烟系统和自动气体灭火系统等无法起到作用。
2.2规范要求的制定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中的要求,地铁建筑的机械排烟风机宜设置在该建筑排烟系统的最高处,要求机械加压送风风机设置在整栋建筑排烟系统的下部。但在实际工程中,地铁建筑的建设经常伴有裙房等情况,使得机械加压送风风机与排烟风机布置难以满足规范要求。此外,目前有关部门尚未针对排烟管道等设备设施的清洗周期进行明确规定,致使有的管道或设备内积尘严重,严重影响实际排烟时的效率。
3地铁建筑中消防设施检测的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3.1建筑消防用水监测系统设置
通过物联网设备,对室内消火栓最不利水压、水喷淋末端水压、高位水箱、消防水池的液位值进行实时采集、传递和处理,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异常情况,解决了消防用水检查难、确认难的问题,从而减少建筑消防缺水、少水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发生火灾时有水可用;其次,物联网设备的接入改善了各项数值实时显示,节省人力物力,实现消防用水实时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一旦出现预警信息,系统能够同时进行多种方式报警,比如PC端、App端报、短信报警等,站点消防安全管理人可及时派相关人员前去处理,避免出现无水可用的情况,整改完毕后报警信息恢复。解决了消防水泵房为定期进行巡检设备,但水压情况不能够实时远程反馈的问题。
3.2优化消防应急救援机制
消防应急救援机制是地铁车站火灾救援活动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其对火灾救援活动实施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为有效应对地铁车站火灾救援难度较大及人员疏散难度较大的难点,必须对消防应急救援机制进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应围绕地铁车站的出入口客流量及通道等设施展开调查,在单位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对具备可靠性的火灾应急处理程序进行构建,制定相应的灭火救援与安全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总结演练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进一步完善,进而提高地铁车站火灾救援效果。
3.3物联网消防云系统设置
通过开发软件系统,打造各种功能模块,实现一站一档、网格化站点分布、智慧用电监测、消防用水监测、火焰识别预警、应急处置联动、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巡检可视化、数字化消防培训等九大功能。同步开发大数据消防安全评估分析子系统,对所有站点进行消防安全等级评估,针对站点使用系统的频次、消防日常巡查检查记录以及隐患整改进度,对站点的培训记录以及演练情况进行“A、B、C、D”四个评定等级打分评估。
3.4加强消防安全设施优化
地铁建设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在地铁建设中地铁消防设施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由于地铁建设的技术条件和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使消防设施建设还没有达到高端水平的程度。隧道通风排烟设施不够完善,一旦发生火灾隧道产生大量烟气的情况下无法快速排出,会在隧道中存在部分滞留,对消防人员和受困人员产生影响。如果火灾发生在隧道内列车的中间部分,在列车停止后,人员疏散需要向两个方向疏散,而地铁内的排烟方向只能向一个方向排出,必然会导致一部分乘客的疏散与烟气流同向,使这部分乘客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建议消防部门的救援人员和专家们利用合理时机,向政府负责领导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使地铁内部的消防设施越来越健全,符合当今时代潮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考虑到地铁车站运营安全与城市发展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关系,故而必须对地铁车站存在的消防安全风险形成正确认知,及时采取可靠的管控措施,不断完善地铁车站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全面加强风险管控力度,科学划分消防责任,消除地铁车站内存在的隐患,进而保障地铁车站运营安全。基于此,地铁轨道交通将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鸿才,张俊瑄,于德涌,朱斌,陈小林,吴刚.地铁地下车辆基地消防设计创新与关键点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12):111-117.
[2]周会武.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站台层设备区消防问题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23(12):182-185.
[3]王炳华.基于BIM+AHP的地铁火灾疏散与救援联动机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20,12(06):20-25.
[4]耿京乐.地铁及地下空间灭火救援应急通信保障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0,6(21):87+89
[5]周硕.地铁站台烟气流动特征及对烟气探测的影响[J].现代职业安全,2020(1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