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8
/ 2

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

米宁

商南县过风楼镇水沟卫生院 陕西 商洛 7263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中医内科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在2020年8 月-2022 年7 月期间随机选择100 例在中医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然后根据入院时间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数50 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是活血化瘀;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常规治疗,最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之间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可见,中医治疗方法中的活血化瘀对于治疗中医内科患者的病情具有显著效果,缓解患者身体的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医内科;临床疗效

“瘀血”是指因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导致机体内的器官或组织内血液淤积。淤血多是在外力作用下,使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淤血是能够治病的“死血”,同时也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中医内科通过中医经络,脏腑,气血津液等学说为指导,采用了活血化瘀的辨证论治方法治疗“瘀血”。本文主要分析探讨在中医内科活血化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20年8 月-2022年7 月在我院中医内科治疗的100 例患者,为了保证分组公平和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将100 例研究对象随机且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患有腹痛或胃脘痛的患者有12 例,患有心悸的患者有20 例,患有头疼的患者有18 例,他们的年龄区间在(21-65)岁,平均年龄是(43±2.19)岁;研究组患者中患有腹痛或胃脘痛的患者有15例,患有心悸的患者有18 例,患有头疼的患者有17 例,他们的年龄区间在(21-72)岁,平均年龄是(46.5±2.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所患病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比如患有腹痛和胃脘痛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口服腹可安片,每次4 片,每天三次;对患有心悸的患者进行治疗时,让患者口服消心痛药片,每次5-10mg,每天2-3 次;对患有头痛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使其服用中枢性或者麻醉性的止痛片,每次一片。 研究组:该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其一,针对腹痛或胃脘痛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中医药物治疗,对引发患者出现此种病症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体内淤血内停,因此所服用的中药为少腹逐瘀汤。其二,针对心悸的患者,分析引发患者出现心悸的病因,即在患者的心脉位置出现了血瘀气滞的现象,迫使患者的心脏在正常跳动过程中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进而引发心悸的症状,对此,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通过服用以中药药材为主的活血化瘀汤,每天早晚两次服用,有利于缓解患者心悸的症状。其三,针对头疼的患者,分析造成患者头痛的主要原因是出现淤血阻窍,从而使体内脉络出现不通畅的现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症,熬制通窍活血汤,让患者在睡前服用即可。

(三)疗效判定

显效:身体不适症状消失且无不良反应;有效:身体不适状基本消失,后期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较少;无效:身体不适症状无明显变化且加重,后期不良反应出现的次数较多。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50。

(四)统计学方法

本文两组患者实验研究后的所有数据通过软件SPSS19.0 进行整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进行表示,用X2进行检验;而计量资料通过(pagenumber_ebook=202,pagenumber_book=196±s)进行表示,用t 进行检验。当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对比,其结果表示,研究组患者经过活血化瘀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9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西医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0%,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中医内科是临床医学科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科室中患者的疾病类型相比较其他科室而言比较复杂,其主要原因是涉及到的病症比较多。近年来,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较快的生活节奏和较大压力,导致内科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呈递增的趋势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和正常生活。目前,在对中医内科中各类疾病进行治疗时,通常选择的治疗方式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西医治疗虽然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身体的疼痛感,但是并不能对此进行根治,并且,长时间服用西药,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些副作用,不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该种方法的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血瘀可分为瘀滞内结、血液污秽、血液离经,瘀滞内结可表现为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狭窄等,血液离经属于各种脏器出血,血液污秽多数属于病理产物。

中医内科治疗在临床上运用范围不断扩大,活血化瘀法常用,可脉助通畅、散结消瘀。血瘀诱发主要因素是情志郁结,表现为心痛憋气、面色灰暗、存在黑眼圈,可导致患者体质、运血能力下降,容易形成淤血。

胸痹疾病中常见冠心病,发病机制是心脉瘀阻,治疗期间应贯穿活血化瘀治疗,标本兼顾,随症加减,充分发挥药物作用,禁止滥用药物,常用药物时复方丹参滴丸、芎芍胶囊,属于中成药,效果理想,可有效促进血管重塑,可促使患者各系统恢复动态平衡。

中风属于血瘀证范畴,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促进患者血肿吸收并保护患者血脑屏障,可促使患者脑水肿减轻、微循环改善,可促使患者脑组织修复加快并抵抗细胞凋亡,可保护患者神经细胞,可促使患者疗效提高,药物可选择大黄、花蕊石、蒲黄、三七粉等。

慢阻肺患者血瘀征象是胸闷、紫绀、气短等,血液特点是浓、粘、聚,治疗方法是补气化痰、温阳降气,药物选择川芎、丹参、益母草、桃仁等,对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减轻患者肺动脉高压,可促使患者缺氧症状有效改善。

基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医院逐渐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带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引起了医院对中医学的重视,进而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并且中医治疗的方法被逐渐引入到中医内科的治疗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医内科的治疗效果,文中对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淤血”的存在直接影响患者体内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行,从而诱发各种疾病,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患者休克,由此可见淤血的存在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通过上述两组实验研究结果得知,活血化瘀治疗方法对中医内科中患者病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且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降低,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极大的帮助,该方法值得在其他医院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成军.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5,13(20):203-203.

[2] 陈思慧.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5,13(25):204-205.

[3] 何红.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3(5):32-32.

[4] 乐春荣.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5(3):136-136.

[5] 孙金峰.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15(29):91-92.

[6] 刘玉民.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体会分析探讨[J].母婴世界,2014,25(18):96-96,100.

[7] 何南.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临床运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4,13(9):447-447.

[8] 吴强.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J].医学信息,2013,26(6):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