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方法研究

刘嘉民

大唐宝鸡热电厂  陕西省宝鸡市  721300

摘要:在公共管理的框架下,公共政策的执行就是具有公共管理权力的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通过不同的方式落实政策指令,以便于能够实现设定目标的所有过程和活动。公共政策执行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能和任务,同时,它又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互动的结果。由于公共政策的执行会受到客观条件、执行组织与人员、执行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等诸多影响,常常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中途被取消。本文通过剖析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问题的原因,探讨其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执行方法

1.前言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说,会受到公共政策本身的质量因素,执行主体——执行组织、执行人员因素和政策执行对象的个体差异及利益取向、文化程度、心理因素及政策本身的性质、涉及的范围及执行过程中外部环境等不可预期因素的影响,而显得更复杂、更困难。中外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实践证明,政策执行是一种与政策制定同样,是政策执行者有选择、有组织、有目的的复杂过程,根据公共政策的执行方式及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结合现今公共政策执行发展趋势,在其执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2.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公共政策本身不具有可行性

主要体现在:一项可以有效执行政策的制定,首先不但要建立在坚实的理论依据,并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相关的政策条件和资源,使政策执行在现实资源提供的限度之内,政策方案的制定需要具体明确,给执行者和政策对象以更好地目标指引,即可行性。然而在现实的公共政策执行中,有些不能充分反映民意,有些缺乏操作性和可行性,有些太笼统不具体,从而导致民众对公共政策的支持率下降,甚至有些政策根本无法继续实施,以至于最终被取消。

2.2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不具有相应的能力

执行主体包括执行组织和执行人员。执行组织即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其他公共权力机关的合理结构和权责的明确性以及执行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政策执行效果。一些执法部门和执行人员由于政策水平低,不了解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和要求,不能做好横向机构行政机关及其人员的交流工作,素质差,或是出于谋私的心理,而不合理地运用自由裁量权,对于有差异的政策目标团体采用相同的标准,做不到执行过程中的公平、公正,影响着公共政策执行的整体预期。

2.3公共政策执行对象不具有较高的认同度

由于执行结果会直接影响执行所涉及的组织与个人的利益的实现程度,并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因此,政策对象的个体差异包括文化程度即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力、文化心理因素即已有的价值观念和传统习惯、利益取向即受益则支持受损即反对及政策本身的性质、涉及的范围及执行过程中外部环境等不可预期等诸多因素,使执行对象对公共政策的赞成与反对会直接影响政策的执行成功与失败。

2.4公共政策执行资源不具有合规性

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政策执行中最基本的政策资源;如果没有具备较高素质的执行人员和与之相匹配的财力、技术支持等作保障,政策制定者、执行组织、执行人员和执行对象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不能相互理解的支持,会导致政策的执行举步维艰。

3.公共政策执行的方法

综上所述,合理合规的公共政策必须经过有效执行才能使才能实现最终目标,经过评估反馈后才能得到必要的修正。因此,政策执行主体应不断改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倾向,积极化解矛盾和冲突,保证政策惠及民众。

3.1增强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由于公共政策涉及的区域广、人员多,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特点。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经过多方调查和论证,根据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执行主体权责关系、执纪监督、服务到位和执行对象的整体素质和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程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并按照层级抓好落实,遇到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调整政策的可行条件,不搞“一言堂”“一刀切”,尽可能的多征求执行对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公共政策本身的合理、合法性地制定,保证公共政策的顺利进行。比如,我国在农村实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正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前提下,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偏远山区的教师待遇,多年来得以贯彻落实。

3.2提升公共政策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

政策执行人员在其执行过程中要识大体、顾大局,不断提高政策领悟力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注重运用团队合力解决出现的问题。执行政策时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明确,遇到问题不互相推诿,能够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研究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自觉接受执行对象的监督,能够针对当地督查机关和执行对象发现的问题进行积极整改,施行问责机制。对于相关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时能够及时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执行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比如:一些政府部门一改过去习惯的召开会议、下发文件,造成文山会海,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减低执行效率的现象,而是注重落实、注重检查、注重监督,杜绝执行方法的简单粗暴,避免了政府与民众的矛盾与冲突,增强执行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提升了政府的政策执行力。

3.2注重执行对象的参与度

每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政策的执行主体和执行对象在这一过程中也体现出整体的互动。比如:地方政府每年都为老百姓办理了大量的实事,这足以表明公众参与程度的重要性。因此,政府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公共政策的内容更加透明化,每一项政策包括实施细则都要宣传到位,使广大群众能够充分的了解政策制定前提、所要解决的问题、执行过程的具体步骤, 弄清执行对象自己所获得的利益和公众利益,从而,获得认同感和参与感。 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基层的执行人员 开展工作也会容易一些,群众的抵触情绪相对会比较小,更容易从内心接受和配合工作。

3.4强化政策执行资源投入的均衡性

诸多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不佳常常是因为受到资源配置的限制。因此,作为执行主体的政府部门应在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就积极协调资金保障,可以通过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大众媒体的积极宣传获得社会认同、政府大力发展政策执行地区的经济、慈善总会捐助等方式多方面解决问题,避免因资金不足导致政策无法继续的现象发生。还可以将机构职能分开。建立专门负责福利事务机构,合理布局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在保证正常的配套设施建设的情况下,对大数据时代所需要的网络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也要给予相应投入。无论多好的政策,都需要执行主体去落实,因此,通过设置激励机制,培养出信念坚定、勤政务实、为民服务、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执行人员队伍,才能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共政策实现高效落实。

4.结束语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一个动态过程,虽然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会受到执行主体、执行对象和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环境条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以及与政策相关技术水平的制约,但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广大群众素质的提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参与和支持,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格局。所以,及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对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谢伟民,贺东航 . 公共政策执行视角 下的对口援藏政策效能——基于昌都 和林芝两地的比较分析 [J]. 民族研究,2020(05) :16-28+138-139. (作者单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

[2] 张长立 . 网络社群对公共政策执行的 积极影响及优化策略 [J]. 社会科学 辑刊,2020(06) :74-79. 

[3] 周云,杨铖,杨青松 . 群际威胁视角 下的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对民众影响机 制研究 [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33(05) :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