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02
/ 2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谭进光

44088119880423441X

[]伴随城市规划建设持续推进,既有建筑项目工程逐渐增多,为能更好地开展既有建筑项目工程建设活动,为居民们建造出更具便捷性的建筑环境,便需应用到加装电梯各项技术手段,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既有建筑当中加装电梯各项技术操作的研究现状,便于为更多技术员开展加装电梯各项技术操作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关键词]电梯技术;既有建筑;加装;现状;

前言:

既有建筑项目工程当中,加装电梯从属重要内容,所涉及技术操作较多,且因传统技术手段实操过程在空间上存在局限性,致使技术操作难度大。因而,对既有建筑当中加装电梯各项技术操作难点开展综合分析,并进一步了解加装电梯更多新型技术操作研究现状,现实意义较为显著。

1、关于既有建筑及其加装电梯的技术操作难点阐述

所谓既有建筑,即已建成并投放使用民用建筑,主要包含着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传统电梯内部以机房、底坑、井道为主,各部分均有着各自空间需求。既有建筑当中加装电梯现今技术操作难点详细如下:一是,既有建筑规划限高,且楼顶部位通道不畅或设有私密花园情况存在,以至于无多余空间开展电梯机房的设计加装工作[1];二是,因规划要求及既有建筑总体情况,无多余空间用于布设井道;三是,因地下管线及其余因素所致,底坑设置较为困难。

2、既有建筑当中加装电梯各项技术操作研究现状

2.1 机房加装技术

无机房电梯主机在布设方式上,现阶段以上置及下置、放置导轨上面这三种为主。上置、放置导轨上面这两种方式下,均要求主机呈较小体积,依托于永磁同步科学技术,主机体积得以缩小。依托于曳引钢带科学技术,曳引轮直径得以减小,限制主机尺寸、电梯设备额定的载重量及速度、提升高度,应急盘车实操复杂;下置类型主机布设于底坑当中,并不会限制主机尺寸,应急盘车实操更为便捷,但底坑内部易进水,致使主机受损;此外,侧置机房电梯属于无机房电梯所演变的一种形式,将其设于井道的投影面外部,借助若干导向轮,促使井道空间中钢丝绳可实现上下传动[2]。在一定程度上,侧置机房电梯技术,能够将无机房电梯救援及维修问题解决,且机房整体提升高度及载重量局限性得以解决。但是,此项技术实操过程总体布局复杂性突出,对各导向轮具体设置安装均有着高要求,钢丝绳需反复多次反向弯折,使用寿命缩短。

2.2 底坑加装技术

一是,在浅底坑所用新型轿厢结构层面。曳引电梯,通常实行轿厢和分离轿架联合结构,轿厢部位反绳轮处分离轿架顶部或是底部位置,所占据井道空间多,不适宜浅底坑电梯。而新型轿厢整体结构当中,以轿厢顶架及底架、缓冲组件、浮动地板、轿壁、反绳轮式托架、顶置安全钳等为主。轿厢顶架设于轿厢顶部位置,轿厢底架则设于轿厢底部位置;反绳轮式托架上部及底部,其分别连接着轿厢顶架及底架。轿厢顶架及底架、反绳轮式托架,促使轿厢框架整体结构形成。轿厢顶架处设横梁装置,且顶置安全钳需固定于该横梁装置端部位置;框架结构侧面位置设轿壁,顶端及底端分别连接着轿厢顶架、底架;轿厢底架处设缓冲组件,且该组件上面布设浮动底板,妥善连接缓冲组件及轿厢底架。这种新型的轿厢结构下,传统轿厢针对底坑深度层面要求得以解决[3];二是,在浅底坑所用轿厢的护脚板形式结构层面。新型轿厢的护脚板,内含活动板、固定板、驱动装置。轿底前壁位置,固定好固定板;固定板上面安装活动办,且和固定板实施铰接处理;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着活动板持续转动,确保活动板能够移动至轿底下方位置,让活动板、固定板能够实现共勉。活动板处轿底下方位置,收回活动板,电梯设备处正常的运行状态之中,轿厢的护脚板需设较浅底坑垂直电梯当中,既有建筑由于底坑深度无法满足加装需求问题得以解决。技术员可便捷化开展底坑部位的各项技术操作,底坑地面和轿厢当中最低部件可维持>0.5m安全距离。固定板、活动板共面条件下,张开活动板,电梯设备处救援或是维修状态,对受困于轿厢内部乘客实施解救过程,可起到一定保护作用,防止轿厢的护脚板撞击底坑地面致使事故产生;三是,在浅底坑内所应用井道底部位置维修空间安全装置层面。针对设于浅底坑当中井道底部的维修空间这种安全装置,其内含固定于电梯轿及其各项附属部件底部位置,且伴随着电梯轿厢实现同步运动的一个缓冲装置;由铰链轴所铰接于井道底坑、井道底坑部位固定部件相应支撑件。该井道底部位置维修空间安全装置所具备特点集中表现为:电梯设备正常运行条件下,支撑件则处非运行状态,将其设于井道底坑最底部上方的水平位置,此支撑件和缓冲装置处于垂直方向位置投影并不存在着相互重叠现象。电梯设备检修技术员,在进入到井道底部开展操作工作前期,需经提升机构,促使支撑件能够翻转到相应运作位置上面,此支撑件下端面则直接接触井道底坑最底部、固定至基坑底部位置固定部件整个端面。支撑件上部分端面,其直接接触缓冲装置下部分端面,垂直方向位置投影则互相重叠。支撑件相应高度增设缓冲装置,且经压缩处理后,轿厢下部和井道底坑整个底面会有安全维修操作空间形成,避免井道底坑当中技术员开展检修技术操作期间被压伤情况出现。

2.3 井道加装技术

一是,在积木电梯实现井道空间节的有效约层面。传统电梯设备,其往往有着较大井道尺寸需求,如针对载重量额定为450kg乘客电梯,传统电梯设备要求其井道外部尺寸>2.0m*1.9m,且占地面积应当>3.8m²。由于既有住宅建筑总体结构较为所限,大部分建筑外部提供较大面积井道空间相对困难。带钢结构新型一体化的积木形式电梯,则能够将传统电梯设备较大井道尺寸需求层面问题有效解决。同样针对载重量额定为450kg乘客电梯,积木电梯当中井道外部尺寸最小能够缩减为1.38m*1.98m 、2.10m*1.25m。同时,最小占地面积为2.63m²,这和传统电梯相比较起来,占地面积可节约30.7%,优势显著;二是,在积木形式电梯技术层面。积木电梯,其属于模块形式钢结构的井道。该钢结构的井道当中,内含基座、顶层框架、底层及中间层框架、顶盖。各层框架,都是工厂车间完成焊接处理,框架相互间借助高强度的螺栓予以连接紧固处理,现场以模块形式为组装钢结构的井道。在一定程度上,工厂焊接联合现场组装这种方式之下,现场实施高空焊接这一步骤得以省略,钢构电梯整个井道装配工序仅一日便可完成,钢结构式电梯井道较长工期及较高成本缺陷问题得以解决。钢结构的井道和电梯设备实施一体化的设计,确保导轨集中于轿厢同侧位置,此导轨固定手段下,促使总体结构紧凑,且实现合理受力。轿厢总体设计不仅符合规定,还可保证面积充足,足够面积前提下,钢结构的井道所占面积可得到节约。

3、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此次对既有建筑当中加装电梯各项技术的研究现状所开展研究了解到,既有建筑当中加装电梯各项技术操作往往空间有限、难度较高,但通过无机房、浅底坑、积木电梯等各项新型技术的应用,加装电梯传统技术缺陷或不足便得以弥补,确保既有建筑当中加装电梯各项技术得以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朱仲梁. 关于高校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的思考[J]. 中国电梯, 2020, 31(011):218-219.

[2] 胡常初.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需突破的问题[J]. 建材与装饰, 2020,33(026):111-112.

[3] 吴斌, 丁航军.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试点及应用的探索[J]. 中国质量监管, 2021,41(028):399-400.